巧妇需找米为炊

时间:2022-07-24 03:13:12

摘要:面对学生作文素材缺乏的现状,与其求远,不如求近,教给学生从课本和读本中选取素材的方法,让课本、读本中的素材为我所用。教给学生从课本、读本中提炼素材,指导学生积累富有新颖性的素材,教给学生从多个角度表述一个素材,教给学生用多个素材来论证一个观点。

关键词:课本;读本;提炼;素材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3-0100-03

作为语文教师,你一定不会对这样的画面感到陌生:一上作文课,学生们不是眉头紧锁、唉声叹气,就是两眼茫然、无所适从,面对洁白的稿纸,纵使绞尽脑汁,也难以下笔。造成学生不会写作文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无材料,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米,难以做饭;没有素材,难以成文。许多老师都教给学生从广阔的生活中撷取素材,这固然不错,但对这样的素材学生不善于寻找,即使找到又不便于概括。其实有一条捷径可走,那就是将目光投向我们所学的课本、读本,从课本、读本中选取素材,丰富我们的写作内容。课本、读本是我们精心讲解,历时一个学期才学完的文本,无论是文章中作者自强不息的奋斗历程,还是作品中选取的感人至深的事例,都是写作的最佳素材,与其舍近求远,从他处寻找素材,不如就近取材,从所学的课本和读本中选取素材。

一、教给学生从课本、读本中提炼素材

课本、读本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课本中有为了国家大局,不顾年老体迈,游说秦伯的烛之武;有礼贤下士,仁而爱人的信陵君;有身残志坚,用一支笔开创出一片新天地的史铁生;有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的;还有大兵压境,四面楚歌之时,不是想着突出重围,却惦记着宝马和爱人的悲情英雄项羽;有虽不乏地痞无赖相却黄袍加身,开创大汉绩业的时势所造英雄刘邦。这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一个个生动的故事,感染着学生,激励着学生,这些都应该是学生写作中的绝好素材。每学完一课,我就要求学生或从作者,或从作品的角度概括写作素材,将每个素材概括在一百五十字左右,平时大家互相交流所积累的素材,借鉴他人概括素材的方法。学期结束后,由本人或他人推荐自己积累的素材,最后优中选优,打印成《课本、读本素材》印发给学生,作为学生的材料库。如学完的《沁园春·长沙》后,经指导后学生概括的素材为:你站在悬崖百丈冰处“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因为这样的气魄,所以艰难的长征中,逶迤的五岭,在你眼中只是腾起细浪,跨过磅礴的乌蒙山,你只当作是走泥丸。战火硝烟中,如闲庭信步迈过无数如铁的漫漫雄关。你用枝干的寒雪,抒写你绝世的风采和超凡的智慧。挺立绝壁之巅,你给后人留下了永不可企及的高度,你使整个民族和着东方的旋律,高吟“待到山花烂漫时,它在丛中笑”。笑出的是坦荡,笑出的是梅的风骨。再如读完高一第一册读本《魏晋士人轶事四则》一文后,学生积累了王子猷的事例,用来证明过程的美丽,表述为:过程之中饱含着鲜活的禅意。晋代的王子猷雪夜行舟,去拜访好友戴安道,从山阴到剡溪,一宿方至,却到门前而返,人们非常不解,他道出了其中的原因: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这个故事常令我对那个崇尚自然的时代充满向往,也对他们率真的个性满怀敬仰。他们把过程演绎得如此诗意盎然,如此美妙动人。享受过程的美妙吧,只有品味到过程的美妙,才会享受到人生的美妙!可见,只要善于引导学生,学生一定会自己发现课本、读本中的精彩事例,并为我所用的。

二、指导学生积累富有新颖性的素材

我们常说,作文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读到一则新颖的素材,总让人有春风拂面之感。其实课本、读本中就有许多这样具备新颖性的素材,尤其是读本,如第一册读本中收录了季羡林老先生的《清塘荷韵》和张抗抗的《牡丹的拒绝》。在我们的观念里,一直认为荷花是高洁的,牡丹是富贵的,而在他们的作品中,荷花是寂寞的,牡丹是高贵的。躺在淤泥中的莲子,默默地忍受着池水的冰冷、池底的寂寞,在寂寞中慢慢地积蓄力量,待到第四年的春天它以不可抗拒的力量茁壮地生长,几天之间就长成“接天莲叶无穷碧”的蓬勃了,没几日便是千朵万朵傲然开放,开出“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盛景。原来,荷花也是顽强不屈的,是懂得蓄势的,一个人要想成功,不是也需要在寂寞中坚守,在沉寂中积蓄力量吗?还有牡丹花,我们常用雍容华贵、秀韵多姿来形容牡丹,殊不知牡丹也是有个性的,牡丹落花时堪称壮美,整朵整朵娇艳的花瓣纷纷落地,牡丹没有花谢之时,要么烁于枝头,要么归于泥土,由青春而死亡,它跨越了萎顿和衰老,生就轰轰烈烈地生,死也要轰轰烈烈地死,为了将美留给人间,毫不吝惜生命。这种将生命中的大美展示给人类的精神难道不令人为之动容吗?像这样突破常人的观点,写出独到见解的个性化素材用在自己的作品中,怎能不会让人眼前为之一亮呢?教师只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积累此类有新意的素材,文章一定会有耳目一新之感。

三、教给学生从多个角度表述一个素材

每一则素材都不是专为某个观点量身定做的,一则素材表述角度不同,论证观点也不同,所以教会学生针对不同的观点从不同的角度来转述材料,让素材为我所用,这样就可以一材多用。例如勾践灭吴一例,我们用它来论证“选择”时,可以这样表述:当勾践退守会稽山时,摆在他面前的是两条路,要么择生,要么择死,择生可以践志,择死可以明志。勾践选择了生,才留下了“有志者,事竟成,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的佳话。如要论证“忘记与铭记”则可这样表述:受到赦免后的勾践忘记了自己是帝王之身,永远铭记着会稽之耻,他与妻子衣不重彩,食不加肉,与百姓同甘共苦,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卧薪尝胆二十年,终于灭掉了吴国,一洗雪耻。忘记应该忘记的,铭记应该铭记的,足以成就大事。因此,每当学生积累了一个素材时,我都要让学生想想:这个素材能证明哪些观点?教给学生多角度表述素材,化少为多。同时也可以开阔思路,培养学生多角度立意的能力。如积累了史铁生的事例后,可让学生讨论一下这一事例能证明哪些观点,最后提炼出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坦然面对死亡、感悟生命中的美丽、健康的灵魂比健康的身体更重要等观点。

四、教给学生用多个素材来论证一个观点

一篇文章若只用一个素材来证明观点,那材料一定会显得单薄、不厚实,因此,教师需教给学生用多个素材来证明一个观点,素材之间的关系可并列、可递进,也可对照。如2003年全国卷高考作文话题是《感情的亲疏与认识事物之间的差异》,我们可以选择并列关系的素材,也可选择对比关系的素材,如选择并列关系的素材可选《邹忌讽齐王纳谏》和《触龙说赵太后》的例子,则表述为:邹忌明知自己不如徐公美,但在妻子的眼中却是“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正是感情的浮云遮住她的双眼,让她不能得出正确的判断。同样赵太后在秦兵压境的危急情况下向齐国求救,而齐国提出以她的小儿子长安君为质时,赵太后断然回绝,面对大臣的强谏竟扔出“有复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的蛮横之语。大敌当前,赵太后正是出于母亲保护儿子的情感,而让感情战胜了理智,使得形势出现僵局。这样两个事例构成了并列关系,来说明感情对认识事物的影响。当然也可以从反面表述,若不是在老臣触龙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劝说下,让赵太后看清局势,最后理智战胜情感,同意长安君为质,求得齐国救兵,解除赵国危难,恐怕历史将要改写。还可从反面选取素材,如选用李煜的事例,则可表述为:当我们沉浸于“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的离愁别绪中时,当我们品味着“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的凄美缠绵时,别忘记了作为一代君王的李煜曾是荒淫无度,夜夜笙歌,面对大宋的进攻,自称儿臣,苟且偷生,当宋国军队兵临城下之时竟然质问宋太祖:“臣以小事大,以子事父,何罪而伐之?”在情感与理智的交锋中,我们要选择理智,还历史人物一个真实面目。

在教学中,教师只要善于引导学生从课本、读本中选取素材,使用素材,学生一定会文思泉涌,妙笔生花。借用罗丹的一句话“课本、读本中不是缺少素材,而是缺少发现素材和提炼素材的眼睛”。让我们都能拥有这样一双慧眼,来发现课本、读本中的素材,为我所用,让课本、读本中的素材为你的文章增色添彩。

上一篇:“听”“说”“读”“写”学政治 下一篇:换位思考 4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