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事件中的新闻发言人研究

时间:2022-10-11 02:35:16

突发事件中的新闻发言人研究

【摘 要】在新的传播环境下,政府对于突发事件的反应要更加敏感。必须指出的是,新闻发言人不是人,是一种制度,不是自然人,而是制度人。发言人的职业要求很高,不具备相当素质难当重任。不说假话是新闻发言人的职业道德底线。新闻会的传播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新闻发言人的表现。

【关键词】突发事件 新闻发言人 制度 新媒体环境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快速发展,影响人类世界的危机因素不断增加,而突发事件也成为危害社会安全和稳定的重要因素。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的社会经济迅猛发展,与此同时,社会矛盾加剧,突发事件也不断发生。作为政府发言人和政府危机公关重要组成部分的新闻发言人在突发事件处理中的重要的作用也日渐凸显出来。

一、突发事件传播的复杂性

根据我国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的规定,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随着网络、手机等新媒体的出现和普及,人类被带进了“地球村”。在新的传播环境下,政府对于突发事件的反应要更加敏感。

一方面,网络和手机的普及,使得每个人都成为传播者。第一时间在大众传播媒介上突发事件新闻的,很可能不是政府新闻发言人或者传统媒介的从业人员,而是普通大众。比如温州动车事故,最早的消息是由事故现场的网友在微博上发出的。另一方面,互联网舆论炒作有着口水效应和眼球效应的特点,突发事件的传播可能会被不断地放大,将事件影响力升级,甚至导致整个事件的妖魔化,严重影响社会大众对事件本身的认知。与此同时,网络上和手机之间传播的信息的真实性难以确认,这就为谣言和流言的产生和传播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为政府处理危机带来了新的困难。比如近期的“南方周末事件”,出事后,政府并未对此事作出表率,使得网络上各种猜测信息不断出现,谣言因此产生,从而使政府形象大打折扣。

二、新闻发言人的定位

1983年4月23日,中国记者协会首次向中外记者介绍国务院各部委和人民团体的新闻发言人,正式宣布我国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2003年(SARS之后)我国部委和各省市政府的新闻发言人制度正式建立;2011年(建党90周年)中央13个部门和各省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建立。历经近三十年的发展,这一制度虽然暴露出许多问题仍需要改进,但是总体上是不断提高和完善的。

(一)新闻发言人

新闻发言人是指国家、政党、社会团体任命或指定的专职(比较小的部门为兼职)新闻人员。其职责是在一定时间内就某一重大事件或时局问题,举行新闻会或约见个别记者,新闻或阐述本部门的观点,代表有关部门回答记者的提问。1新闻发言人是政府权威信息的代言人,是破除谣言、还原真相的主要途径,也是政府与媒体间信息沟通的纽带。必须指出的是,新闻发言人不是人,是一种制度,不是自然人,而是制度人。发言人的职业要求很高,不具备相当素质难当重任。2

中国的新闻发言人几乎都是兼职的,国家行政职务系列上还没有新闻发言人的系列,在正式职务名称上也没有这个名字。目前全国已有几千人接受过新闻发言人培训,他们都是所在部门的中层以上干部。目前中国只有少数的企业设立了新闻发言人制度,2005年,国务院要求部分大型国有企业、医院、学校和金融机构建立健全新闻发言人制度,继续完善突发事件新闻机制。

(二)新闻发言人的角色定位

1.新闻发言人与政府的关系

政府新闻发言人代表政府,政府的正确旨意。新闻媒体有时需要通过新闻发言人来获得信息,会更多的从传媒的角度去传播信息,而新闻发言人要懂得传递和平衡信息3。从信息的角度看,政府新闻发言人处于传播者即信源的位置,是新闻传媒的消息来源,同时也是政府增强话语权威力、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新闻发言人将媒体和公众的声音反馈给政府,起到上情下达,惠通民意的作用。

2.新闻发言人与公众的关系

新闻发言人是党和政府、媒体和人民群众之间互相沟通的重要桥梁,从根本上来说是为人民服务的。2008年,在贵州瓮安事件中,当地政府没有在第一时间通过政府新闻发言人的形式处理该事件,导致民怨越积越深,危机一触即发。如今随着人们知识水平的提高和民主意识的增强,公众对信息的需求在“质”和“量”上都有了相应的提高。政府必须关注民生、了解民情,新闻发言人充当政府和公众之间中介的职责就更加重要了。

(三)突发事件中新闻发言人的作用

新闻发言人最重要的功能是政府公关、传达信息。在突发事件中,这种政治和新闻传播的作用显得尤为突出。2011年7月的温州动车事故发生后,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召开媒体记者见面会,向媒体通报时间的原因、事故调查的进程、媒体跟踪报道的热点等。虽然这次传播的效果因为各种原因成为新闻研究上一次失败的案例,但这的确是突发事件中新闻发言人的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公关。

三、新闻发言人应当如何应对突发事件

时代需要更加透明和开放,而政府需要做的是从传统的领导方式向现代领导方式转变,善用新闻辅政,运用政治智慧主动设置议题,逐步营造起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健康舆论软环境。因此,新闻发言人如何发挥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一)建立和完善突发事件应急制度

首先,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新闻发言人应当对遇到的突发事件进行分类,并就不同类型的突发事件制定不同的新闻预案。其次,全面收集信息、了解事态发展之后,新闻发言人必须迅速联系各个媒体,组织新闻会,在第一时间时间新闻,抢占舆论制高点,。第三,设立临时新闻办事处,负责事件的新闻和事件协调。临时新闻办公处由新闻发言人统筹。最后,信息上报,突发事件发生后,新闻发言人应该按照相应规定将事件的真实情况及目前大众和媒体的反应及时地上报上级政府部门。

(二)注重真实性

民众最需要的就是真相,切忌含糊其辞,应付公众。“真话可以不说,但是假话全不说”。不说假话是新闻发言人的职业道德底线。但是,当部门利益和公众利益相冲突的时候,一些新闻发言人就不知道到底该对上级领导负责还是对公众负责了。领导指示,有些真话不可以说,即使这是常识也不能说,所以当被记者逼急的时候,他们只好说“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这是一个奇迹”这样的话。王勇平在这里又犯下了错误,他在新闻会上直接说死亡人数是35人,但事实并非如此。公众想从新闻发言人那里得到更多的信息,而不是错误的信息。

(三)讲究时效性

要先发制人,切忌反应迟钝、坐失良机。“当真理还在穿鞋的时候,谣言就已经跑遍全世界了”,如果当危机发生后没有第一时间新闻,就会出现这种后果。危机公关的首要原则就是“说出真相,最早最快,速度就是一切”。传统观点认为,官方处置突发事件有“黄金24小时”之说,即在事发24小时内权威消息主导舆论是平息事件的关键。针对新媒体快速传播并形成舆论的特点,人民网舆情监测室提出“黄金4小时法则”来提醒各级政府和官员,在新媒体时代,政府对危机的反应也要提速。

(四)诉诸情感

朴实自然的表达关心,能够与之建立信任,增强感染力。有些发言人开始就陈述已知的情况,却忽略了一个最基本的情感交流点:向遇难者表示沉痛哀悼。“当任何重大的灾害性事故发生后,首先是对人的伤亡表示关注,表示态度,这是政府首先应有的人为关怀,也是与受众进行情感交流的重要契机。如果没有以人为本的精神这样的新闻活动不但不会成功,而且你也很难和记者产生共鸣,产生交流。”当然,这种关怀必须是真实自然地流露,否则效果会事与愿违。

(五)提高自身素养

新闻会的传播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新闻发言人的表现,新闻发言人的精彩回应往往会得到记者和公众的赞赏和好评,帮助组织树立良好的公共形象。现在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新闻发言人,首先是人,然后才是发言人,新闻发言人不仅仅是一种制度,他还是一个人。从制度的角度来说,新闻发言人代表的是政府的立场,发表言论是要经过授权、统一口径之后才说出来的。但同时新闻发言人还是具有自己的个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虽然不能决定说什么,但是可以考虑怎么说。

新闻发言人发言时要考虑媒体和公众的感受。比如在温州动车事故中,王勇平说的那句“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而且还出现了职业性的微笑,在这样的场合是绝对不应该有的。

作为政府代言人的新闻发言人,必须对自己所在部门和国家相关方面的信息了如指掌,具有坚定地政治立场,“在中国,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决定了新闻发言人必须要有正确的政治观念,新闻发言人的任何政治偏见或错误,都可能引发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危机,误导公众的政治倾向。”5

参考文献:

[1][2]郑凌等:《试论公共事件中政府、新闻发言人和媒体的角色担当》[J],《视听纵横》,2009年5月

[3]李丹:《突发事件中政府新闻发言人要驾驭好“两辆马车”》[J],《新闻世界》,2012年第8期

[4]汪兴明 李希光:《政府发言人15讲》[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5]张开、刘笑盈:《媒介素养》[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上一篇:MSTP技术在电信网络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关于航空通讯导航频率干扰问题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