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电电网降损的营销管理和计量管理

时间:2022-10-11 02:00:48

供电电网降损的营销管理和计量管理

摘 要:供电电网线损影响了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对此,供电部门通常会选择运用营销管理与计量管理的手段来降低损失。虽然营销与计量工作内容并不相同,但是责任相同,没有做好营销工作会提高损失程度,同样如果没有做好计量管理工作,也会增加损失,因此这两项工作有关人员都要认真的完成,以便能够最大程度的减少电网损损失。

关键词:供电电网;降损;营销;计量

供电电网降损的方法有很多种,但是最为重要的两点就是加强营销与计量管理。在营销管理过程中,供电部门要落实责任制度,并且运用先进的设备防止窃电,而在计量管理中,供电部门应该应用先进的计量设备,避免计量失误,同时提高计量核算人员的技能,避免出现明显的计量误差。

1 供电电网降损的营销管理

供电电网降损程度与营销管理程度直接相关。营销人员如果能够将用电量没有任何错误的抄回,也能够将电费全部都收回,尽可能的在抄写、核算、收回的环节中不发生任何的差错,则供电电网损失一定要会降低到最低程度。因为售电量主要是通过营销人员的抄写数据取得,因此售电量与消费者所用的是否相符,与营销人员的抄收质量密切相关。售电量与消费者所用的电量产生的误差,即被称之为管理损失,也可以称之为营业性损失,为了最大程度的减少损失,有关部门需要进行营销管理,具体对策如下:

首先,加大月末以及月末最后一天24点抄见电量的力度,以便能够最大程度的降低供电量与售电量之间的不对等程度,进而使得损失率能够真实的反映出本月的实际情况,避免损失率过大波动;其次,大量小用户,供电部门要固定抄表日期,并且安排专门人员进行抄表。抄表例日一旦固定下来,不允许任意变动,如果需要变动,要上报主管领导,如果主管领导同意则可以变动;再次,明确岗位责任,抄收、核算、收回电费等人员的责任都明确,负责各个工作环节的营销人员的水平一定要达到相应的水平,而供电单位不仅要对营销人员的业务能力进行培训,也能够对其职业道德进行培训,真正的把好质量关,从而最大程度的防止出现错抄、错算的出现;最后,供电部门联合其他部门采取有效手段,防止窃电问题的出现。电能属于公共财产,窃电会造成大量的公共财产损失,不仅会对供电部门的经济效益产生影响,也会增加损失。

避免窃电现象的出现,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第一,研发新型的防窃电技术。比如对于新建或者改建的民用建筑,供电部门应该尽量不用表前开关,表箱一定要安装在公共走廊之中,即使是平房用户,也应该将电能表选箱,进入用户家中的电线应该添加护套,对于农村用户,也要安装电表箱,防止窃电,同时加封加锁。对于动力用户,供电部门必须要依照国家规定的条例来执行。第二,做好宣传工作。供电企业可以利用电视台、电台等大众媒体来进行宣传,告知受众窃电的危害性以及防窃电的常识知识。

除了这两点外,最为重要的就是做好营业普查工作,及时的解决因为营销管理不完全,而产生的电量损失。开展大规模的营业大普查,不仅能够有效的加强用电管理,同时还能够有效的降低损失,因此营销普查管理十分重要。良好的营销普查工作,可以收到多方面的效果:第一,外查与内查相结合的方法,不仅能够发现用电上的问题,也可以发现管理上的漏洞,解决漏洞的同时,也就降低了损失,第二,普查的同时,能够发掘工作能力强的工作人员,从而供电部门选拔人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 供电电网降损的计量管理

为加强电业部门电能计量装置的管理,实现准确计量电能,合理计收电费,正确统计计算供电量、售电量和线损等经济指标,从加强线损管理的角度而言,在计量管理方面应做好以下工作:

做好电能标准量值的传递工作网公司、省公司所属电力计量中心应对管辖范围内电能计量部门的工作进行监督、指导,并负责技术培训和电能计量标准量值的传递。

对电能计量部门实行小指标考核为提高计量管理的工作质量,对电能计量部门日常工作任务的数量和质量行小指标的定期统计和考核。小指标有以下各项:一是电能表校验率;二是电能表轮换率;三是电能表调前合格率;四是故障差错率;五是电量差错率。

提高电能计量质量减少误差电能计量装置由电能表、仪用互感器和二次回路等部分组成,其误差由这几部分造成的误差组成,统称为综合误差。电能计量装置准确与否,不但与电能表本身的准确度等级和电能表的误差有关,还与电流互感器一次侧电流值和功率因数有关,以及与电压互感器至电能表二次回路压降有关。所以,计算综合误差时,先要把与电能表按不同方式连接的电流、电压互感器角度和比差统一计算出互感器的合成误差,再把此合成误差与电能表的误差及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压降引起的误差,用求代数和的方法求得三者的综合误差愈小,计量电能的准确度就越高。在电能计量装置采用准确度高的电能表、仪用互感器及合格的二次回路就能使计量电能的综合误差较小,如大量采用准确度高的计量装置会增加投资,在计量设备准确度等级一定的条件下,采取一些措施后,能减少其综合误差,提高电能计量的准确度。为此,在《电业测量仪表装置设计规程》中,对电能计量装置采用的准确度等级,电能表装设的地点和安装条件都作了具体规定,对计量装置的综合误差也做了规定。

加强一类计量装置的管理在电力部门内部,这类计量装置虽少但计量比重较大,它们的误差彼此抵消的可能性较小,如果误差叠加,计量就更加不准了。对大用户来说,仅占用户总数5%以下的表计,却计量80%以上的售电量。同时这类计量装置都系高压计量,它不仅要求电能表本身要符合规定标准,还要求仪用互感器和二次回路压降也都要达到规定标准,即要求每套计量装置的综合误差应控制在±0.7%以内。这样,.对总供电量和售电量的影响较小,使电量达到较高的准确性。所以,计量管理工作的重点要放在一类计量装置上。同时还要做好现场定期检验,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按户建立资料,以掌握和分析各计量点的情况,确保准确计量。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知要想减少供电电网损失,必须做好营销管理与计量管理工作。供电部门同时还需要做好宣传工作,告知消费者电网损失的危害性,同时告知消费者做好防窃电的准备工作。另外,还需要进行大范围的普查,内查与外查相结合,找到管理漏洞,及时的解决,从而提高营销与计量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房超群.做好线损“四分”管理的具体措施[J].供用电,2007(4).

[2]杨险峰,冯茂青.10kV配电网的电能计量和线损管理[J].广东电力,2005(7).

[3]王长生,佟科,焦燕丽.降低线路损耗的无功补偿[J].节能技术,2002(5).

[4]张伏生,李燕雷,汪鸿.电网线损理论计算与分析系统[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02(4).

[5]张超,刘宪林.集成神经网络在配网线损分析中的应用[J].继电器,2002(7).

上一篇:论超滤技术在化工工艺过程中的应用 下一篇:基于虚拟技术井下设备维修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