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教学和文言文延展阅读模式的探究与实施

时间:2022-10-11 01:53:55

文言文教学和文言文延展阅读模式的探究与实施

[摘要]以中学语文教学重难点的文言文阅读作为切入口和突破口,详实地介绍了文言文教学中的具体措施和做法,并把文言文课外阅读这一较少有教师涉足的领域作为重点,指导学生通过“读―诵―思―用”四个步骤,进行文言文课外阅读。从教师“课内教”到学生“课外学”,将学生文言文的知识学习和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培养结合起来,探索出文言文教学的一条新路子。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激趣授法延展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07-0001

中学生学语文有三怕:古文、作文、周树人。的确,我们经常听到学生感叹:文言文真难学啊;不喜欢文言文,没兴趣,看不懂;现在这个时代,学文言文有什么用啊……

事实上,在日常教学中,我们也常常感到学生对文言文学习没有兴趣,甚至对文言文有一种莫名的恐惧感。有的教师没有给学生学好文言文的信心,没有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没有在文言文教学方法上有所创新和改变,更没有想到解决眼下问题的好办法。有的学生学习方法也不对,认为学文言文就是会翻译就行了,于是,买一本翻译书,把文言文当做现代文来学;有的学生则是依靠死记硬背,肢解文章。因此,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状:教师备课时,花了大量时间弄清每个字词的意思,然后在课堂上很费力地逐字逐句讲给学生听;除了少数学生在拼命地记字词的翻译外,多数学生昏昏欲睡,反应冷淡,课堂气氛非常沉闷。这种现状导致的后果就是,教师不喜欢上文言文课,学生要不是为了考试,大多数没兴趣学习文言文。

如何化解眼下文言文教学和文言文学习的困境?我们做了以下尝试。

一、激发兴趣

首先,我们要想方设法帮助学生克服因大量的文言字词带来的阅读障碍以及由此带来的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恐惧感,这里面最重要的一点,便是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我们要让学生感觉到,学习文言文不只是为了对付考试,也不能简单地用“有用”“没用”来衡量,而要让学生深刻地意识到今天为什么还要学习文言文。

1. 文言文是沃土,它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思想,是中华文化的宝藏。学习文言文,可以从中吸取民族语言和民族思想的精华,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如今,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地遍地开花,外国人学习中国文化热情高涨,作为中国人,岂能对自己优秀的民族文化漠视不顾?

2. 学习文言文,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当时的社会现状,倾听先民的声音,了解古人生活和思想状态,从中寻取今人的生存智慧等。比如,诞生至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的《孙子兵法》,是美国西点军校和哈佛商学院高级管理人才培训必读教材,也是影响了日本松下幸之助、本田宗一郎一生的经典,通用汽车CEO罗杰・史密斯更认为它应是商界必备的实战手册。

3. “腹有诗书气自华”,学习文言文,可以帮助我们修身养性,更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思想认识,提升自己的文学修养,提高自己的素质。比如,在吟诵《陋室铭》《桃花源记》《爱莲说》等经典作品时,实际上就是在与古人对话,与古人交流,并且从中找到了自己的精神追求和精神寄托。

4. 每个中国人都有自觉传承中华文化的重任,不能让民族优秀的文化在我们这一代断了层。有人说,今人的重任就是记住历史的刻痕,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5. 学习文言文,可以让我们感受到文言文的文辞之美,可以帮助我们训练语感,在品读赏析时无形中提高了语言能力和鉴赏能力。同时,我们也可以从学习过的文言文中,寻找到写作资源,借鉴到写作技巧。

二、授之以渔

帮助学生认识到了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性,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后,接下来更为重要的是,怎样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文言文不太难,而且学有所得,这就需要教给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具体方法。

1. 课堂上,尽量减少对文言知识,尤其是文言语法知识的分析讲解,重视学生对文章内容和文章思路的整体感知与理解,避免学生认为学文言文就是简单枯燥的字词翻译。

2. 引导学生更多地品味文言文中的思想之美、文辞之美。比如学习必修二的《诗经・氓》,不能只是简单地介绍《诗经》“六义”,不能简单地只是引导学生把诗歌读懂,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聆听三千年前华夏先民的吟唱,感受公元前东方文明的大辉煌。一首短短的诗歌,有完整的故事情节,有鲜明的人物形象,有对幸福生活的向往,有对社会不公的控诉……即使在今天看来,那个女子的形象依然真实丰满,亲切鲜明。《诗经》以古朴的风格向我们展示了上古时期的风俗习尚、社会生活和文明发展程度,让我们领略到了中华民族“文学的源头”的艺术魅力。我想,站在这样的高度帮助学生解读文

[作者简介]张小华,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南宁市学科带头人,南宁市教学骨干,多年担任南宁市第三中学语文备课组组长。本,深度阅读,定会深深地吸引学生,感染学生。

3. 在学生整体理解文章内容和行文思路后,要帮助学生学会“读懂”文章的方法。比如:

(1) 借助语言环境、语法特点,推测关键词句的意义和用法。

(2) 培养学生自己解决文言字词意思的能力。我们引导学生用“译读”的方法进一步检验对文言字词、文言语法的掌握,即用手指着文言文的原文,不看注释,不看笔记,不看译文,大声读成现代文,遇到“卡壳”的地方,顺手勾画,继续读下去,之后回头看,一篇文章字词有障碍的地方多则也就十几二十处。接下来把遇到的问题,通过看注释、查字典、翻资料、问教师问同学的方式,再加之教师适时提问、适时点拨,学生基本能做到字字落实,把课文内容弄通弄懂。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也训练了学生的语感以及根据语境推断词义的能力,非常高效,也非常受学生欢迎。

(3) 教会学生做文言文试题。没有理想分数的支撑,学生是不会主动进行文言文学习和文言文训练的,教师必须想办法让学生品尝到“甜头”,即教给学生做题的方法,让他获得理想的考试成绩。我们要让学生感受到,文言文考试题神秘的面纱下是有方法可循的,文言文的学习和训练肯定是有效的。比如,在指导学生做翻译题的时候,我归纳出了“四个一”的方法,即划一划(划出朗读节奏),找一找(按照赋分,找出采分点的地方,重点翻译),补一补(如果是省略句,一定要把省略的地方补充完整,句子意思才表达得清晰完整),顺一顺(翻译完后,要整体读一遍译文,看看合不合文意,合不合逻辑,有没有语病)。一段时间训练下来,学生养成了很好的做文言翻译题的习惯,做题能力也相应的得到了提高。

三、阅读

在高中阶段,要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和应试能力,仅仅依靠教材内几篇文言文的学习,显然是不够的,必须要在有一定厚度的文言文的“土壤”上,才能孕育出更好的花朵和果实。因而,我们加强了对学生课外文言文阅读的指导,加大了对学生课外文言文阅读量的要求。比如,在高一上学期,要求学生阅读司马迁《史记》中的10篇“世家”、10篇“本纪”和10篇“列传”。因为《史记》的文字较为浅显,初高中教材从中选取的篇目也比较多,而这三部分大多是以写人物为中心来记载历史的,有一定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鲜明,学生阅读起来困难不大。再如,高一下学期,要求学生精读《论语》。下面,我以《论语》的课外阅读指导为例,谈谈具体的阅读指导方法。(注:为了方便学生阅读和教师指导,全班学生一起买了《〈论语〉译注》一书进行阅读。)

1. 读。在阅读课上,全体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不看注释,自行阅读《论语》原文,读完教师指定的一章后,对自己搞不懂的字词,马上查字典,或者看注释和原文翻译,直到把所读内容全部读懂。

2. 诵。在初步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学生大声朗读原文,反复熟悉课文,逐步加强理解,直至背诵。我们常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学生通过反复诵读,由读对、读通到读懂。每个月,进行一次《论语》“班级吉尼斯”背诵活动,学生到科代表处进行背诵,评选出当月背诵《论语》成绩最好的学生,给予表扬奖励,这也极大激发了学生的阅读热情。

3. 思。《论语》是仅次于《圣经》的世界第二大畅销出版物,它的思想价值毋庸赘言。千百年来,它深刻影响着中华文明,甚至影响了东南亚乃至世界上其他地区。但在今天看来,里面的一些思想或言论有一定的局限性,也决定了其中不乏需要我们批判地吸收的地方。因此,学生在精读时,我提出了“取其精华,思其糟粕”的阅读要求,要求学生在阅读时圈点批注,随时写下阅读心得;读完一章,好好思考一下,哪些“精华”开启了自己的心智,哪些“糟粕”引起了自己的思考。再加之阶段性写读书笔记,开交流分享会等,把阅读的效用最大化。学生不仅要“读懂”,更要“读深”,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思辨能力。比如,有学生在读书笔记中写道:“《论语・季氏》中,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孔子认为有三种有益的朋友,分别是正直的人,讲信用的人,见闻广博的人。还有三种有害的朋友,分别是曲意奉承内心无真诚的人,当面恭维背后毁谤的人,花言巧语而无学问的人。这对自己交友甚至为人处世有了很大的启发,启发自己要做怎样的人,交怎样的朋友。”也有学生写道:“《论语・为政》篇中,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孔子分明是在提倡‘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如此这般,社会责任感从何谈起?怪不得现实社会中,在面对他人处于困境中时,有那么多冷漠的看客!”同时,我还建议学生多多阅读名人读《论语》的感悟,比如于丹的《〈论语〉心得》等,领会名家从中感悟到的智慧,借此开阔自己的视野,提高自己的认识。

4. 用。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的作文经常存在“缺氧”的现象,缺少作文素材,缺少深度分析。为了进一步把阅读的作用最大化,我想除了引导学生从《论语》中汲取到思想智慧,还希望学生能把论语中的一些故事、一些名言等记下来,充当自己的作文素材,在写作中加以运用,克服写作时无米下锅、空讲道理的窘境,让自己的作文锦上添花。

文言文教学的确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但是只要我们勇于探索,大胆实践,还是能够找出一条适合自己学生的新路子。我通过“激趣”的办法,先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文言文的魅力和价值,克服了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恐惧心理和抵触心理,培养了他们对文言文的亲近感。接下来,我授之以渔,激活文言文的教学方法,教给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具体方法,让他们学有所得,学有所获。最后,通过延伸拓展阅读,变传统的教师讲深讲透为学生的学深学广学透,不断开拓学生的思维,将文言文的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结合起来,建立新的课堂教学结构,着力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努力使文言文教学走出低效的怪圈,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上一篇:当“老皇历”遇上“新常态” 下一篇:对现行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注释的几点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