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年度网络用语看我国网络媒介景观

时间:2022-09-10 09:38:39

从年度网络用语看我国网络媒介景观

2014年12月19日,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了2014年十大网络用语,“我也是醉了”等上榜。这已是该中心连续第三年年度十大网络用语。

网络用语作为一种符号体系,是网络景观最明显的外在体现之一。法国思想家居伊・德波(Guy Debord)提出的“景观”是指一种被展现出来的可视景象,一种主体性的、有意识的表演和做秀。①西方马克思主义批判理论家道格拉斯・凯尔纳(Douglas Kellner)以它为基础提出了“媒介奇观”的概念。②国内学者邵培仁等认为“景观是媒介对世界的描述和解释”。③董天策认为网络媒体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生活、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态势,造就了今天纷繁复杂的媒介景观。④

本文通过对2012~2014年共30条网络用语⑤进行分析,透视当下中国纷繁复杂的网络媒介景观。

虚拟与真实的交织

网络社会具有虚拟性,但它是真实社会的变形与投影。因此,网络景观是社会景观的一部分,是观察社会景观的一面镜子。网络上光怪陆离的景观都可以在真实社会中找到源头。年度网络用语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

例如,2013年度网络用语“中国大妈”,原是网络上引用美国媒体调侃中国中年女性大量收购黄金引起世界金价变动而产生的一个新名词。其在网络上能成为热词和年度网络用语,原因显然不止这一个。中国大妈在白宫、卢浮宫、克里姆林宫外的广场等世界各地大跳广场舞,俨然成了一道世界景观,与此有关的事件、话题、报道也是花样百出。“中国大妈”即是对此的投射。

再例如,从直接起源上看,2014年度网络用语“时间都去哪了”源于春晚上的一首歌曲。从间接起源上看,它代表了一代人,甚至两三代人对时光飞逝、青春不再的感慨。从根源上看,它是当下生活节奏快、压力大、“灵魂跟不上脚步”的反映。

生理性别与社会性别格格不入的“女汉子”、感叹婚姻不易的“且行且珍惜”等网络用语,都是当前我国社会现象、人们心理的真实投射。真实与虚拟交织的特性表明,网络与现实互为解释的对象和工具。

网络用语的“冷热”切换

一般来说,某一用语在网络上成为热词大多有触发事件,事件发生后热度急剧上升,随着时间的消逝而式微。网络用语的“冷热”是可以切换的,这是网络用语展现的第二道景观。

运用“百度指数”分析网络用语的热度、持续性以及“冷热”切换,可以发现,网络用语可分为三种类型:累积型、突发型、断断续续型。

“累积型”网络用语的热度表现为长时间稳定增长,如“潘磕嫦”、“女汉子”、“涨姿势”等。这类词语已获得了广泛的社会心理支撑,有演化成日常用语的趋势。“突发型”网络用语的热度集中在较短时间内,热得快、冷得也快。如“且行且珍惜”的高热度持续时间仅10天左右。“断断续续型”网络用语的“热点趋势”呈波浪式,高峰低谷交错,持续时间较长。该类型网络用语多是流行文化,如流行歌曲、电视节目的名称,特别是季播性电视综艺节目的名称,如“中国好声音”、“爸爸去哪儿”、“舌尖上的中国”。“时间都去哪了”、“最炫民族风”、“江南Style”、“摊上大事了”、“画面太美我不敢看”、“高端大气上档次”、“躺着也中枪”等出自某些流行文化现象。这类网络用语占总体的近50%。

尽管不同网络用语出现的时间段不同,但加起来基本上实现了时间的全覆盖,每年都有高热度网络用语。出现这种情况,一是因为网络热点事件层出不穷,众声喧哗,总有一些网络用语“应运而生”;二是因为有些词语高热度持续时间较长,即使触发事件结束了,但作为“遗产”的网络用语,依然会持续一段时间;三是网络作为一个场域,似乎从不甘于平静,“给跪了”、“喜大普奔”、“萌萌哒”等都是没有热点而创造出来的。换句话说,网络需要热点,如果没有热点,网络会制造热点。

意义与情绪的展现

用语作为语言符号,除本身的含义外,还在编码、解码过程中透露出特定的意义,并夹杂着相应的情绪或情感。网络用语自身的含义远远小于其所表达的意义或情绪,有些网络用语的含义非常直白,如“高富帅”、“小伙伴们都惊呆了”等,但其意义和情绪大大超越了其含义。一个词句一旦成为网络用语,为更多的受众接受和解读,就会建构出一种意义和情绪。正因为此,网络用语是网民甚至社会大众心理情绪的晴雨表。

为解析网络用语的意义和情绪,笔者首先查询这些词语在网络情境下的含义,然后做了样本调查,最后进行总结和提炼,发现网络用语表达的情绪主要为调侃、嘲讽。“高端大气上档次”、“高富帅”、“白富美”等用语,表面意义为赞叹,实际表达的情绪却是调侃、讽刺。“你幸福吗”原是中央电视台2012年中秋、国庆期间一档电视新闻节目中记者的采访提问,后来被网友大量转载和评论,成为热门话题,各种“神回答”在线上线下时有出现。

2014年度网络用语“挖掘机技术哪家强”出自山东蓝翔高级技工学校的广告语“挖掘机技术哪家强,中国山东找蓝翔”。在蓝翔校长荣兰翔被曝出跨省打架斗殴等负面新闻后,此广告语开始被改编,“蓝翔体”出现在网络上。网络用语的变形扭曲及无厘头化,强化了其讽刺和调侃功能。网络用语讽刺的方式是隐蔽的、委婉的、含沙射影的,其效果却是鲜明而强烈的。“女汉子”、“躺着也中枪”、“给跪了”、“我也是醉了”等则为自嘲,又夹杂着无奈和无力感。

结 语

由网络用语构筑的网络景观展现了当代中国人的价值观,引导个人生活方式适应社会,且戏剧化社会冲突和解决方式。本文揭示了其所展现的社会情绪,以及展现的方式和戏剧化的机制,为深入研究网络景观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视角,亦为理解当代中国社会文化提供些许参考。随着网络的进一步普及和发展、年度网络用语的持续出现,这一视角将具有更大价值和意义。

注释:

①【法】居伊・德波:《景观社会》[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②【美】格拉斯・凯尔纳:《媒体奇观:当代美国社会文化透视》[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③邵培仁 杨丽萍:《媒介地理学:媒介作为文化图景的研究》[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④吴运亮 郭潇雅:《网络媒体迅猛发展,造就纷繁媒介景观》,http:///gd/gd_rwxn/xslt/201406/t20140613_1210174.shtml

⑤2014年十大网络用语:我也是醉了、有钱就是任性、蛮拼的、挖掘机技术哪家强、保证不打死你、萌萌哒、时间都去哪了、我读书少,你别骗我、画面太美我不敢看、且行且珍惜;2013年十大网络用语:中国大妈、高端大气上档次、爸爸去哪儿、小伙伴们都惊呆了、待我长发及腰、喜大普奔、女汉子、土豪(金)、摊上大事了、涨姿势;2012年十大网络用语:中国好声音、元芳你怎么看、高富帅白富美、你幸福吗、江南Style、躺着也中枪、潘磕嫦、舌尖上的中国、最炫民族风、给跪了

(作者单位:南昌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上一篇:新媒体焦虑症 下一篇:自媒体传播中“避风港”规则的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