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出城市的味道

时间:2022-10-11 01:24:50

说出城市的味道

如今,不少城市都开始靠体育打造自身的城市品牌,提升城市形象,体育已成为许多城市打出的一张“屡试不爽”的名片。不过,与设计一张名片一样,一张体育城市名片同样需要设计灵感。

作为体育的载体,城市会通过体育解说员的嗓子发出自己的声音。当这种发声的欲望随着城市个性的增强而变得迫切,要是以为把比赛解说清楚就算大功告成的话,那么体育解说员的价值就会被大大低估。实际上,如果不能对城市本身进行准确的表达,他们差不多就会被视为多余的人。“解说员千万不能跟球迷拼信息,”黄健翔告诫说,“因为球迷越来越专业,信息总是比你多。”而解说员又不是评论员,他们还能干什么呢?解释规则?那些能够存活到现在的体育项目都有着非常简明的规则,想看比赛的都能明白。

如果干得漂亮的话,解说员们可以让人不看台标,就能感觉到这个声音来自哪里。体育活动总是以区域划分阵营,而商业体育尤其以城市为堡垒,让观众们感觉到这是个“自己人”实在是太重要了。这可不是说说主队的好话就可以达到的,想得到群体认同,不具备那个群体的灵魂可不成。

城市的表达者

2004年最佳电视体育节目主持人之一是东方卫视的唐蒙。唐蒙就显然是个上海的表达者。他喜欢使用一种充满文采的欧式语言,通过他的解说,上海观众眼中的足球场宛如波澜壮阔的史诗般的战场。说到外援时,他喜欢说全名而不只是姓氏。尤有特色的是他使用的一种类似于给外语片配音的语气,这使得他解说的足球比赛总是格外煽情,当然,“尽管通过解说包装比赛是我毕生的追求,但解说员必须依据现实来解说。我遭遇过很多低级的比赛,比赛低级,比赛的人低级,这时我就不可能为之鼓吹。”

这位上海的体育解说员喜欢长句子和状语后置。在球员单刀球得分之后,别的解说员也许会说几句“真是一个好球”之类的话,或者干脆研究一下某个无球队员是否对这次进攻亦有贡献。而在一个球员们本身都格外会说话的城市里,唐蒙就会严格依循逻辑语法,构造出文学性很强的句子: “这片开阔的区域一旦被传球者发现,那么即使是一个小球童也可以射门得分。”

这种西式风格显然是唐蒙和大上海的共同趣味,这使得他的解说在外地褒贬不一,而在上海本地就深受推崇。

在十多年前刚入行时,唐蒙被批评为太冷静,不够激昂。现在听唐蒙,你就会发现激情的力量。在与观众的交流当中,他进一步找到了上海的脉搏。如果去其他城市当解说员,唐蒙承认他就不得不改变一下方式,至少要改变一些用词。北方的解说员会使用很多北方特色语言,这拉近了他们与当地观众的距离,而在上海这些词就会成为问题,“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文化,解说员必须适应它”。

“与城市最相衬”的解说员是广东电视台的王泰兴。

王泰兴成熟、持重、语言规范,评论精到,被称为“播音泰斗”,曾是“北宋南王”之一。作为北方人,他的解说中毫无北方土语的痕迹,而在风格上的温和有力,又与广州大都市的形象高度合拍。

入行三十多年,王泰兴主持过《体坛内外》、《体坛三棱镜》、《潇洒一杆》、《劲速天地》等体育专题节目,转播过无数的体育赛事,他的职称已达到播音指导(播音界最高职称),但他仍说自己只是一名播音员,“从广播到电视,几乎所有的节目我都做过――新闻、文艺、体育、专题节目配音,所有播音员该干的活我都干过……”

王泰兴最受广州观众推崇的是他的英超转播。广州球迷与亚洲南部的各个城市一样,有着对英超联赛的偏爱。每当深夜,在英国球迷的歌声和有节奏的击掌声中,听王泰兴平静的解说是种悦耳的享受。其他城市的解说员往往选择深色西装,而在广州电视台的演播室里,王泰兴穿着浅蓝色西装的形象总是让人联想起热带城市的风物。自从1995年广东电视台卫星频道开始英格兰足球超级联赛整个赛季的直播以来,王泰兴总能抓住场上的重点和观众的心理、信手拈来常有点睛之笔的表现,让全国球迷印象非常深刻。

“其涉猎之广和功力之深,在国内的体育评论员中无人能出其右。”在转播F1比赛的最初阶段,王泰兴还不时犯点小错误,但是现在他俨然是一个F1专家。资深解说员的这种知识更新速度,显然与广州重视实际、敏于行动的城市性格高度吻合。

被城市塑造

相比之下,来自香港的亚洲卫视体育台的刘永则要活泼得多,他的招牌声音是“啊哟”―――”哟”抻长两拍。读上声。跟西班牙语解说员那长达一分钟的“GOAL”相比,“啊哟”的用途更为广泛,球场上无论出现什么状况都可拿它作出反应。

这种香港式的解说带有很浓厚的表演味道。在他的解说中观众可以感受香港这个动感之都的强烈感人力,每个踢球者,即使并不出色,通过他的解说也会给人以悍将之感。

为李明主持过婚礼、并与多名球员关系良好的刘永是最经常省略队员姓氏的解说员――“啊哟――球进了!海东!”

成都人一向以头脑灵活、反应敏捷著称,四川电视台解说员李博则善于提问,对解说的比赛中出现的各种场面应对自如,对气氛有很好的控制能力。“我的这一特色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的,最早我也有调侃过度、庄重不足的问题。”随着经验增长,李博的主持风格也逐步形成特色。好的解说员可以支撑起一场比赛,四川球迷多,要求也高,“尤其会要求解说员有本地特色,对本地的文化掌握透彻”。

事实上,在现在的电视体育的解说中分辨城市风格和体育元素哪个更有价值,就像分辨小说中人物和情节哪个更重要一样困难。

山东电视台曾经有过一个女性足球解说员王娣,尽管对足球并不是非常熟悉,但她对球员非常熟悉,又可提供女性视角。一度非常受欢迎。女性解说融合到济南男性化的城市风格当中,恰好形成差异互补的关系。

如果说沈阳这个城市的热情和不考究在这一细节中得到了体现的话,那么朱挺的解说风格就完全可以想见。当地观众们其印象非常深刻的是连串快速爆炸般的顺口溜――这个球立得稳、打得狠、射得准!这个球分、立、拉、打。脚脚精彩!观众朋友们这是一场精彩的比赛!双方球员比技术、比体能、比斗志。比精神,打出了气势、打出了水平!

这种风格像东北的小品,介手于正儿八经与戏仿之间。如果外地人听了多少会有点儿摸不着头脑。实际上,无论有无“大智”,“若愚”都是沈阳式幽默的一种方式。“我的解说追求火爆。作为一个球迷,我喜欢足球这种运动,那么我就要用最沈阳化的方式加以表达。”类似于黄健翔的“穿的是6号,干的是10号的活”这种修辞性的表达方式显然不属于沈阳。

不妨改一下戏路

专业型的体育解说员能在最适当的时候说出最到点儿的、一下子戳到专业型观众的心尖儿上的话。但大多数解说员都想往这堆里钻,这条路好像太挤了。照我说,有些主持人不妨改改戏路,试试其它型的解说适合不适合自己。

科普型――通过现场解说让普通观众在很短的时间内对某个项目有个大概的了解。

启发型――他的解说中的专业成份不一定太多,但通过他的解说可让人体会到体育运动中的哲理成分,帮助我们更清楚地看世界。我特别迷恋“王元讲棋”的节目,是因为我这个棋盲竟可从中稍微领会了一些围棋中阴阳奇正的道道。

激情型――这类解说员在中国少见,但在南美很常见一一巴西的足球解说员全场在嚷嚷。如果这样的主持人恰好是个美女,那很容易就成为偶像型主持人。

偶像型――既然中国的综艺节目出了那么多所谓的偶像型主持人,为什么体育节目就不能出?归根到底,还是我们国家把体育太当回事了。

八卦型――自己私下里进行体育运动是锻炼身体,放到电视上给大家看就是娱乐活动。可惜我们的主持人从来就没有注意到观众的这些需要。我个人认为,韩乔生如晚生50年,极有可能成为中国第一代八卦型体育节目主持人,你看他在九运会上主持的女子跳水转播:“北京选手李娜和王睿获得第4名,她们今天穿的泳装非常好看,可是只能空把山花报,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们在丛中笑……”这种评论不是多了,而是根本不够!

上一篇:正视场馆“后奥运会效应” 下一篇:十八般武艺反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