栾菊杰:剑侠传说

时间:2022-02-03 06:34:16

经过一轮激烈的拼杀,对手的剑重重地刺在了栾菊杰的无效部位上,这一剑虽被判无效,但是比刺中有效部位的后果还严重――栾菊杰的左臂被刺穿,折断的剑头约有二十厘米,飞进出去,被刺穿的部位鲜血一下流了出来,如此重的伤害事故,在击剑运动的历史几乎是绝无仅有的。但是栾菊杰只是经过简单处理就又回到了赛场,带伤战斗到比赛结束后才被人送到医院。虽说这次比赛她只取得了亚军,但正如一名法国记者当时所说:“她博得了所有人的钦佩。”

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对于中国来讲是一次非凡的奥运会,在这次盛会上,我们经历了太多的第一次中国代表团第一次全面参加奥运会,许海峰为中国射落了第一枚金牌,中国女排的姑娘们第一次站在了奥运会的最高领奖台上……太多的第一次,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的记忆。20年后,射击项目和女子排球,成为了我国奥运会上的夺金重点,也因为有了王义夫,有了杜丽,有了朱启南,有了新的中国女排,可以让我们不停地记起20年前的许海峰和老女排,但是大家是否还记得,同样是在20年前的洛杉矶奥运会上,有一位中国女运动员创造的金牌成绩,至今没有被重复,如今这位巾帼英雄,早已做了3个孩子的母亲,她――就是栾菊杰。

扬眉剑出鞘

1984年8月3日,栾菊杰在女子击剑比赛中,先后战胜三名欧洲选手,夺得洛衫矶奥运会女子花剑个人赛金牌,成为了奥运史上第一个获得击剑金牌的亚洲选手。要知道,现代奥运会自1900年设立击剑项目以来,除了1900年和1904年被古巴队夺得男子比赛的五枚金牌外,1908年以来一直是欧洲人称霸剑坛,而栾菊杰的这一剑,刺破了欧洲垄断剑坛的格局,她也名副其实地成为了中国女子击剑选手对欧洲选手世袭领地发起强有力冲击的领军人物。

其实,喜爱击剑运动的人们都知道,栾菊杰为世界剑坛所熟知并不是从1984年奥运会才开始的,早在1978年前的西班牙马德里,栾菊杰带着被刺穿的左臂战斗到最后并取得了亚军,她顽强的意志就早已震撼了在场的每个人,虽然没有夺得冠军,但受到的尊敬和爱戴绝不亚于冠军。

那是在第29届世界青年击剑锦标赛的赛场上,栾菊杰在欧洲观众的一片惊讶声中杀入了半决赛,与前苏联选手扎加列娃的决赛开始不久,经过一轮激烈的拼杀,对手的剑重重地刺在了栾菊杰的无效部位上,这一剑虽被判无效,但是比刺中有效部位的后果还严重――栾菊杰的左臂被刺穿,折断的剑头约有二十厘米,飞进出去,被刺穿的部位鲜血一下流了出来,如此重的伤害事故,在击剑运动史上是非常罕见的。但是栾菊杰只是经过简单处理就又回到了赛场,带伤战斗到比赛结束后才被人送到医院。虽说这次比赛她只取得了亚军,但正如一名法国记者当时所说:“她博得了所有人的钦佩。”这枚银牌也是当时亚洲选手历史上的最好成绩。当年中国报告文学作家理由的一篇大作《扬眉剑出鞘》家喻户晓,写的就是这次比赛中的栾菊杰。

享受击剑

创造辉煌后,栾菊杰在1989年1月宣布退役,之后人们就很少听到有关她的消息了。现在已经移民加拿大的栾菊杰,离队后由国家公派前往加拿大进修英语。此后应邀加入了埃德蒙多击剑俱乐部。从那以后,栾菊杰就把全部精力放在了培养学员身上。在加拿大期间,栾菊杰生了3个孩子。现在最大的9岁,最小的不到3岁,做了妈妈的栾菊杰也依然是顽强的,每次都是剖腹产,每次都是绷带还没拆,就又走回了训练场,辛勤的劳动最终换来了丰硕的果实,她的4名弟子在加拿大击剑排行榜前日名中占据了半壁江山。被学员们昵称为“击剑妈妈”的栾菊杰,年年被加拿大击剑协会评为优秀教练。在执教的同时,还四次夺得加拿大全国冠军,一度排名北美花剑赛第一名。42岁的时候还获得了悉尼奥运入场券,虽然最终的成绩并不理想,但就像老剑客叶冲说的那样;“为人妻为人母的她都42岁了,却还在代表加拿大参加奥运会……其实,年龄、技术。体能,对于剑客而言,这些都不是问题,只要那种精神还在。”是啊,为了能够再执起剑柄,栾菊杰完全是自费参赛,虽然年龄会成为一个运动员拼杀的障碍,但她照样在场上高声吼着。剑法可能不如从前了,但栾菊杰是在“享受击剑”,与年龄无关。当被问及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否还会来参赛时,栾菊杰笑了,她说到那时候她都50岁了,心里是有计划到时候再来一试身手的,但是“计划赶不上变化快啊”,栾菊杰说她要先保密,不知道是不是为了3年之后在赛场上给我们一个惊喜。

和众多在赛场上取得优异成绩的女运动员一样,栾菊杰有个非常支持她事业的丈夫,栾菊杰一直戏称丈夫是自己的“后勤部长”,因为在栾菊杰家是“男主内、女主外”,平时她要长时间带运动队训练,带孩子的重任就落在了丈夫身上。也是多亏了有丈夫的支持,这些年才能让栾菊杰能够无后顾之忧地搞训练。在谈到国内处于“后继无人”状态的女花项目时,栾菊杰也同样非常关注,毕竟在栾菊杰和王会凤之后,中国女花的肖爱华。孟洁这些国内最好的选手都难以望前辈之项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更是忽视了对女子花剑后备队员的培养。有了这样的教训,现在国家队已经开始为2008年奥运会和更长远的比赛选拔人才了。栾菊杰对此感言:“我命中注定这一辈子要与击剑难舍难分。如果有可能还希望我的孩子今后能接我的班,但我更希望中国击剑事业能够后继有人,长盛不衰。”

上一篇:谭文玲:携女出征 下一篇:费舍尔:水样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