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堂:徐寅生的乒乓人生

时间:2022-05-13 04:20:19

名人堂:徐寅生的乒乓人生

徐寅生由于打球善于动脑子,球路变化莫测,被公认为乒乓球界的“智多星”,并逐渐成为了中国乒坛的智囊之一,参与创造和完善了许多威震世界乒坛的技术与战术

提起徐寅生,中国人的第一联想点一定会是乒乓球,这位已过六旬的老人的一生正是与小小的乒乓球紧密相连。

六十年代,正值弱冠的徐寅生是世界公认的最会用脑子打球的乒乓球手,以打球善于动脑、讲究战术而著称,有“智多星”的美誉。在中国乒乓球队即将出征第2 8届世乒赛前夕,还是队员的他曾给女乒队员作过题为《关于如何打乒乓球》的讲话.受到了的高度赞赏。

1964年,主席曾经感慨地说过一句著名的话:“小将们在挑战了。”这句话缘于对一篇《关于如何打乒乓球》的文章的赏识,而文章的作者正是徐寅生。

现在,这个名字代表了一段历史,一段辉煌。这位乒坛领头人在体育大舞台上把自己的每一个角色都演绎得精彩到位:当运动员时期拿过世界冠军;当总教练率队登上顶峰;当中国乒协主席20余年至今,面对国际乒坛的巨变,带领中国乒乓球界创新奋斗,始终保持着整体优势;在国际乒联主席任上,又赢得了不同肤色的教练员和运动员的信任和尊敬。

徐寅生由于打球善于动脑子,球路变化莫测,被公认为乒乓球界的“智多星”,并逐渐成为了中国乒坛的智囊之一,参与创造和完善了许多威震世界乒坛的技术与战术:上世纪7 0年代,徐寅生提出,中国传统的直拍快攻应当有所发展,必须增加旋转变化。在这一理论指导下,中国队培养出了郗恩庭、郭跃华等采用新打法的世界冠军;到了90年代,徐寅生针对直拍快攻反手不力的问题,提倡反拍直打的新技术。在教练蔡振华的直接带教下,中国队又冒出了马琳、王皓等世界冠军。

自1977年起,徐寅生先后担任了国家体委副主任,中国乒协主席、国际乒联第一副主席等重要职务,为中国乒乓球运动的长盛不衰以及国际乒乓球运动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95年荣任国际乒联第5任主席后,为了让乒乓球成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体育运动之一,他又毅然主张把38毫米的乒乓球改为40毫米大球,并为此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虽然这将使中国乒坛的传统优势受到一定的削弱,但他却高瞻远瞩地认为:“我当运动员时,一心只想赢球,当了乒联官员之后,满脑子所应该考虑的是如何让这项运动更好看,参与者更多。”这句话,后来成为了第6任国际乒联主席沙拉拉的座右铭。

徐寅生对于乒乓球的关注一直是与时俱进的,对于新事物,这位老人充满着热情与信任,

“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如此精彩激烈的乒乓球比赛,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科学家的努力。”徐寅生指出,早期的以削球为主的乒乓球打法发展到中远台长抽,到直板近台快攻,再到弧圈球技术的发明,都是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对器材进行改进后,经过众多运动员的实践才得以实现的。

如今,已经退休的徐寅生,依然担任着中国乒协主席,依然全身心地关注着乒乓球运动。“没有乒乓球就没有我,乒乓球已是我生命的一部分。”

上一篇:新秀榜:“胆小”的大兵 下一篇:方今天下 舍我其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