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拓展式阅读教学的理性思考

时间:2022-10-11 01:18:54

初中语文拓展式阅读教学的理性思考

课堂拓展阅读为语文阅读教学洞开了一片广阔而美丽的新天地,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阅读能力的培养得到了重视。然而,我们又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在拓展式阅读教学中出现了一些对“拓展”的曲解误读,归纳起来有几种情况:偏离语文特性的拓展、偏离教材重心的拓展、偏离学生实际的拓展、偏重考试利益的拓展。为了避免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研读文本内容,夯实语文特性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它涵盖了德育、美育、创新教育、思维教育等教育内容。在语文拓展式阅读教学中如何处理好这几者的关系?笔者认为,只要扎扎实实地去关注语言文字对学生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给语文腾出足够的空间,那这几个方面的教育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通常是靠品读语言才能完成课程任务的,或探寻一篇篇课文中的深刻内涵,或感受课文中丰富的思想意义,或赏析优美生动的文字,或理解高超的写作技巧……总之必须突出“文字、文学、文化、文采”四个具有语文味的内容,在拓展式阅读教学中增加学生接触和深入文本的机会,让学生充分感悟,浸润在文学作品的情境中,受到熏陶,提高语感。

案例:

学习完《松鼠》这篇课文,我们再来看一篇介绍松鼠的文字,想一想两篇有什么区别,你更喜欢哪一篇,为什么?

【松鼠】又称灰鼠、普通松鼠,哺乳纲,啮齿目,松鼠科。体中型,长20~30厘米,尾长20厘米左右,尾毛蓬松。体毛多灰色,有的赤褐,腹面灰白色,冬季耳尖生出毛簇,耳壳灰黑色。前后肢均发达,前肢4指,后肢5趾,指(趾)端钩爪锋利,便于攀登。行动敏捷,善于在树枝间穿行、跳跃,嗜食松子、胡桃等果实,有时也食昆虫和鸟卵,冬季有贮集食物的习性,为森林害兽。可用树叶等筑巢,有时也用鸦、鹊废巢安身。每年产仔1~4窝,每窝5~10仔。尾毛可做笔,毛皮可制衣。我国东北分布最多,西北等地也有出产。

设计这样一个拓展教学的内容,就是从语文的角度出发,让学生结合文本的语言、写作技巧等方面去思考,明白平实性说明文和科学小品文在语言上的区别,让学生潜心研文,对文本中的语言有更深层次的思考和理解。这样既拓展了文本的内容,又训练了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这样的拓展就是非常符合语文教学要求的,应该常常出现在语文教学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感悟能力,从而提高语文素养。

二、抓住文本重心,拓展文本空间

肤浅的拓展,只能获得浅层的收获,深度品读文本,才能有丰富的收获。教师要在每节课教学设计中确定教学重点、难点,进行深度阅读。好的阅读可以洗涤人的心灵,深悟文本的内涵,达到个性化的理解。不能简单地追求“1+1=2”的结果,这会给人非常生硬别扭的感觉,起不到拓展的作用。

如何从文本中选择拓展的内容?首先教师要对教材作认真深入的剖析和解读,确定教学的重点难点为拓展点;其次明确拓展的方向和目标;第三对搜集的材料正确整理与内化提升。拓展的内容可以从知识、语言、情感、思维四个角度来选择。具体来讲,能体现语文特性,又可以拓展的方面有字词、文学常识、主题、情节、文体、作家、体裁、表现手法、语言等等。

在日常教学中,为了能科学有效地拓展,往往选择以下几个方面:

1.体裁拓展:学生的文体意识非常淡薄,对于各种文体的结构特点、语言特点等更是知之甚少,而苏教版的教材很多单元都是按照文体来编排,所以在教学中不妨设计有关体裁方面的拓展,让学生对文体特点了解得更加清晰。

2.主题、情感拓展:现在的教材很多单元都是主题式单元,将有相同主题的文章放在一起,形成单元语境,让学生从中获得情感体验,提升人文精神。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前后勾连,也可以引入课外相关主题的文章,进行主题拓展,激发学生寻找一类文章去比较阅读,既促进学生阅读,又能深入理解文本主题。

3.作者、背景拓展:作者写文章,都带有自己人生经历、时代风貌的特征,要真正准确地把握文本内容,必须要对作者的情况作必要的拓展延伸。从作者的人生经历和人生态度中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感悟自己的人生。在教学萧红的《呼兰河传》时,我们必须要向学生讲述有关萧红的人生经历,让学生跳出文本,走进作者的内心,再来感受文本的深刻内涵,会使学生对文章有更深刻的认识。

4.内容拓展:同一内容在不同作者的笔下会有不同的表达,比如在学习《背影》一文时,我们会抓住父爱,选择相应的文章进行比较阅读,也可以与同一单元的《我的母亲》《父母的心》进行比较阅读,感受父母亲伟大的爱,使学生情感上得到充分的熏陶。

5.手法拓展:文中的写作手法――对比、衬托、欲扬先抑、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等,这些都是每篇课文必不可少的知识点,一般我们都是随文而教,点到为止,学生在一知半解中很难真正掌握。所以我们可以设计拓展的内容,加深对写作手法的理解。比如在教《小石潭记》时,我们会重点强调移步换景的写法,为了明白这种方法的特征,我们可以让学生结合写作,进行训练,出示一篇用其他方法写景的文章,让学生修改,也可以直接让学生写写自己的旅游经历,相信对这个手法的理解一定会有突破的。

6.语言拓展:文学作品的学习,可以说一定程度上就是语言的学习,所以语言拓展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应该善于发现每一篇文章的语言特点,可以从句式、修辞、详略、哲理等各个方面去挖掘,设计拓展问题。前文提到的仿写、续写、改写就是一种形式,教师也可以进行口头语言表达的训练,总之,要形式多样,选择得恰如其分,发挥拓展的最大效益。

教师还可以从思维训练上去设计拓展的内容,让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总之,拓展的内容是多元的,我们呼唤能活跃学生的思维,增强文本感悟的拓展。

三、实现因材施教,提高课堂功效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也是拓展式阅读教学的主体。学生的生理、心理、语言能力、兴趣态度、认知结构、学习习惯等都具有各自的特征,也决定了拓展实施的质量和效果。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启迪学生智慧,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首先,拓展式阅读教学要以学生的需求为真正的出发点。拓展是为了增强学生的文本理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其次,选择的拓展内容要触动学生的心灵,符合学生的实际,坚持“以生为本”的原则,有针对性地进行拓展,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学生的知识浅薄,阅历简单,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实施拓展教学,同时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彰显其主体特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另外,有些教师在拓展时选择了过于艰深的内容,那这堂课只能成为教师的独角戏,一堂课下来,学生连课文中的句子都没有读熟,怎么谈对文本的把握?所以教师应该精心挑选,把一些真正的经典性的材料引进语文教学中来。否则,无度的拓展,既浪费了学生宝贵的时间,又削弱了学生阅读的兴趣,是一种得不偿失的教学行为。在拓展教学中不妨围绕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做做文章,他认为:“学生的心理发展存在两个水平:第一个水平是‘实际发展水平’,第二个水平是‘潜在发展水平’。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与‘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这个区域被称为‘最近发展区’。” 在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思维“最近发展区”的研究,以达到把握“教学最佳期”和对学生的学习方法、思维途径进行有效指导的目的。处在自己思维“最近发展区”的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子,他们会感到极大的满足。在拓展中把握“最近发展区”,掌握拓展内容的难易程度,一定能有效加速学生的发展。

总之,在拓展式阅读教学中我们要传承孔子给我们的教导――因材施教,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符合学生的个性特点、个体差异、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这样才能真正把握好自己的课堂,拓展才有意义。

四、追求多元目标,提升语文素养

中考、高考“一纸定终生”的选拔模式,让很多教师以考试为指挥棒,为考试而教,为考试而练,希望用“题海战术”攻下中高考的堡垒。在这样的教学状态下,学生成了答题的机器,长此以往,对学生的全面发展、素质提高、潜力发挥等是极为不利的。我们对学生的考查和评价应该是多元化的,根本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考虑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包括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重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交融、整合,避免为了考试只注重从知识、技能方面进行教学设计。

我们教师也可以思考,怎样将考试的题型悄无声息地融合到拓展教学中?不要做机械化的训练,要让这种纯粹的训练变得更有教学的艺术,让学生乐于接受,养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和习惯,做到润物无声。首先要做的就是钻研试卷,重视中考试题的分析与评价,研究每道题目的出题意图、提问方法、考查方向、答题要点等。其次就是要思考如何将讨论的心得内化到日常教学中去,既不破坏语文课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又能渗透中考试题的理念,从而实现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比如应对语段修改类题目,我们不妨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的语感训练。在识字读文的环节,可以采用活动和游戏的形式,让知识在实践中得到运用。在语言赏析的环节,设计一些比较阅读和赏析,通过和原文的比较,发现被修改后的语段存在的问题,培养学生的语感。

综上所述,语文课程的目的不是唯一的,教师要牢牢铭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标,在日常教学中,改变僵硬机械的训练,利用拓展教学,设计符合语文课程特点和学生特点的教学内容。

上一篇:生活在“村”里的“城市人” 下一篇:星座物语 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