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残疾人心里 聆听花开的声音

时间:2022-10-11 01:04:36

从诞生的那一刻起,我们就开始了自己独特的人生历程,体验着生活的五彩斑斓。爱,就像一个跳动的音符,与我们一路同行。当我们享受着美好的生活时,你可知道,这个世界,还有许许多多的人享受不了生活的美好,大自然的热情。他们就是――残疾人。

在我们身边,有许许多多的残疾人,我们有时候会无视他们,但是他们很希望得到我们对他们的关爱。所以,我们要去帮助他们,给他们所需要的关爱和温暖。对他们而言,一些小小的帮助,便是他们最欣慰的事情。这种帮助就像是春天里的出芽,给他们无私,给他们最值得留恋的。

有时候春风拂过柳树时,我们正在欣赏着,但我们可否想过那些盲人是否能感受到这景色的美丽;有时候夏日炎炎时,我们正在聆听着,但我们可否想起那些聋人是否能感受这鸣蝉的声音;有时候秋风萧瑟时,我们正在丰收着,但我们可否想起那些肢残是否能感受丰收时的喜悦;有时候冬天雪花飘零时,我们正在感受着,但我们可否想起那些智障是否能感受雪降临大地时那种唯美的景色。

我们正在欢笑中,正在幸福中,正在喜悦中。但他们呢,什么都感受不到什么都体验不到,只能呆呆的看着我们,渴望着我们。他们只有在默默的祈求中得到快乐,但事实总是违背心愿,他们什么都没得到,只有终身的残疾背负一生,落下终身的遗憾。这对他们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一种痛苦。所以我们要更加关心他们,去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把他们当做正常人,不留歧视,不留抛弃。残疾这两个字,影响着他们的人生,给他们的人生留下了很多的遗憾。做为一个残疾人工作者,学会观察和思考是必备的素质,如果对残疾人本身的存在当成空气一般可有可无再怎么用心思也是枉然。

这里讲到一个父母离异的孩子,他患先天孤独症,而且是一个极具破坏力的智障人士,他有时乖巧有时暴力,“敝帚自珍”爱惜身边自觉有情趣的小物品如生命般珍惜,即使这样的小东西对正常人来说就像旮旯里藏着的脏物,但就是这样一个在我们安养院里安养的孩子,慢慢地习惯了正常人生活如常的规律,开始摒弃了两年前初来乍到时的烦躁孤单心里,开始融入了大家庭式的生活,貌似过得有滋有味,有条不紊:时不时和老师打打招呼;时不时面露可爱而又有一股纯真的微笑;时不时帮助师傅们干点儿力气活;时不时向老师露一露他自以为是的小才华;时不时叨叨上两句----要知道他曾经从不张口说话,这是孤独症患者的通病,而这些却透露了他进步的一大信息,他可以有说话能力、能揉和到社会中去改变的人 。原来不知天气的冷暖,怎么也没有办法让他穿上与季节相匹配的衣裳,可再回头来看看,真的变了,他不再在冬天里鼻涕丝丝地站在风寒中,不再在大热天里仍裹上一层棉衣傻傻地走来走去......真希望能看到他更多的变化,不单单是这些简单的日常照料和那些看似寻常实质却是一种质的突破简单的飞跃式的人际交往。

一直都响往能为这个世界注入更多的人文关怀和更多的和谐因素来诠释它的美好,上面提到的这个孩子虽然年纪不算小了,但我还是要说这样一个孩子如果能再往前多“走一段路”,他的改变就不只原地踏步,正所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他有想像力有创造力有动手能力,问题是我们怎么能做到再往前推他一把呢?

在这样的弱势人群里,他们看似注定天生残疾的命运,但是他们有着一种意志和毅力,是平常人所做不到的坚强。他们天生就是特殊的人群:虽不能用语言进行交谈,却能用肢体传达情感;虽不能真正的看到五彩缤纷的世界,却能用一双耳朵去聆听世间中每个角落每个踏步声音・・・ 他们看不到精彩的世界,听不到美妙的歌声,但他们有一颗纯洁的心。他们永远默默地在世界某个角落里悄悄地开花绽放;他们永远深深地为健康人祝福,乐观、开朗、活泼,他们不像我们这些身体健康的人一样遇到挫折就自暴自弃。他们知道,来到这个世界的真正意义;知道上帝为什么要派他们来到这个世界使命是什么,并且知道人活在这个世界就是要快乐、就是要幸福,无形中形成了自己的信仰模式; 知道自己和别人的身体不一样,没有绝望,却在人生的跌宕中起伏升华超脱,迎着人生的风浪和灾难一次次地挑战自我。面对嘲笑与冷漠,他们坚强、认真地活着。 当然也有这样可歌可泣的人,他们不让爱心人士为他们奉上爱心,因为自身残疾而影响了别人的幸福生活,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学会自理学会自立,譬如学会用自己的一双脚变魔术般地写字;学会了用自己的双手摸索着看天文一般的盲书・・・・。。。。。。他们,给我们塑造了人生的目标;他们,给我们讲述到有比他们生活过得更痛苦的故事;他们,告诉我们在世界上应该乐观向上,遇到某些挫折不应放弃,因为活在这个世界上,一定还有其它的办法可以解决,一定会有更可以努力的方向和调整的目标。

在有些人眼里,残疾人倍受歧视和虐待。有些人见到残疾人,不但不帮助,反而对他们指指点点,视之为笑柄取乐。你可知道,当你做这样一些微不足道的动作时,在他们的心灵上,在他们的尊严上有多大的伤害!残疾人也是人,有享受人类平等生活的权利,不能因为他们残疾了应有的权利就被剥夺而消失。我想,你若给他一个灿烂的阳光,回馈的是人间无比的温暖。

张海迪5岁瘫痪。可她并没有放弃过活着,她不断进取,学习了日语、德语、英语和世界语。她还尽力帮助周围的青年,鼓励他们热爱生活,珍惜青春,努力学习为人民服务,为祖国的兴旺发达献出自己的光和热。不少青年在她的鼓励下发奋考取了理想的大学。在轮椅上张海迪唱出了自己的生命之歌:一个人的生命的价值在于为祖国的富强,为人民的幸福而勇敢开拓,无私奉献。种种说明,残疾人并不比我们弱。

再回过头来看看我在上述提到过的那个孩子,他就像是残疾人群中的一个缩影,我们暂且称他为一个“迷”吧,他算是我在工作中看到和关心到的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多数残疾孩子中的一个,希望帮助像这样的残疾人士走得更远些,因此对他们爱的关怀和帮助也将无止境地进行到底!

只要有生命的存在,人生就有希望。让我们用心去关注残疾人给予他们亟需的帮助,用爱的泉水去浇灌滋润更多这样的残疾人,社会必将更为和谐美丽春色满园

上一篇:怎样帮助学生突破英语学习中的难点 下一篇:微探实验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