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学生饱和心理,提高历史教学效率

时间:2022-10-11 12:04:18

消除学生饱和心理,提高历史教学效率

“饱和心理”是指因为长时间地重复做同—件事情,从而产生心理上不耐烦的情绪。心理饱和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历史学科由于记忆量大,所以在历史教学中也常常出现。针对学生学习历史的这种心理现象,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法进行调适,以消除“饱和”,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

一、培养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心理承受力强的人能意识到自己的力量,设法克服困难,以顽强和自信的姿态去面对困难。所以,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比如平时主动和学生多聊聊天,及时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如果发现问题,最好以建议的方式引导他们。另外,还要培养学生对紧张刺激生活的应付能力和耐挫力,设法创造条件,有意识地增强他们的挫折经历,使其逐渐走向成熟。历史学科记忆量大,要努力培养学生记忆的耐心,防止他们心理“饱和”。

二、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新课程的重要理念就是强调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掌握思维方式,使他们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在这过程中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长得以充分发挥,使未来人才的规格多种多样,以满足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为此,在历史教学中要树立全面发展的教育观,以学生为本的主体观。当今社会是一个开放的、信息化的社会,学生的视野十分开阔,个性化倾向明显,教学中要多采用开放式、活动式、探究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把历史课堂还给学生,调动学生积极融入到历史学习中来。例如,讲到《抗日战争》时,为让学生亲自体验那段历史,笔者结合目前的中日之争,特布置了一道自主探究题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以“我眼中的抗日战争”或“我眼中的”为主题,编制历史小报,很多学生都积极参与了,效果很好。

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解读》特别提出“要高度关注和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没有兴趣就没有真正的学习”。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那些对历史学科感兴趣的学生,他们能自主地学习。由此可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至关重要。在实践中,兴趣的培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阐明历史学科的作用。很多学生抱有实用心理,认为学习历史没有什么用。鉴于此,教师要向学生指出历史学科的功能,改变学生的“偏见”。事实上,通过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能让学生了解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继承优秀的文化遗产,弘扬民族精神,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科学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习从历史的角度去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进而关注中华民族以及全人类的命运。

虽然历史学科的知识不像自然科学那样能给人带来直接的物质收益,但对于一个人的文化基础、文明修养来说,正确的历史知识和对历史的正确认识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历史是生活的教科书。正是这本不可替代的教科书,使学生懂得什么是可以继承的,什么是应该抛弃的,从而使他们能够在这个纷繁复杂、加速变化的世界中,正确、理性地思考。

(2)联系热点问题。学生对历史学科不感兴趣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认为历史离现实很遥远。如果单就教科书的内容看,历史学科似乎与现实割裂了。事实上,现实是历史的回声,现实社会很多问题都能从历史上找到影子。教师要善于找到热点与历史知识之间的触发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在讲述郑成功的光辉业绩和清政府设置台湾府这段历史后,可适时向学生介绍目前的事件,日本右倾分子猖獗,美国重返亚太等现实问题。

四、创设情境,以境促教

历史情境教学就是将教学置于学生容易理解的情境中,让学生身临其境,在浓厚的情绪氛围中有感而发,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求知和认知的乐趣,促使他们在情境中掌握历史知识,从而达成教学目标。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情感的交流可以体现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比如在高中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第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的引入环节中,笔者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我说:“同学们,老师今天写了一首小诗,题目是——《我和你》。”学生很是惊奇,自然想到 2008年奥运会主题歌《我和你》。我说:“诗的内容是这样:‘我和你,距离很近,一衣带水;却又相距最远,遥不可及。我和你,同根同宗,血脉相连,但又兵戎相见,生灵涂炭。’”聪明的同学听到这儿,可能猜出来了,诗中的“我和你”是指两个国家,即中国和日本。笔者创设这样的情境,目的是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结合事件进入新课的学习。

历史学习是枯燥乏味的,学生学习历史产生“心理饱和”现象是不可避免的。但只要我们老师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消除或减少“心理饱和”现象,就可以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

(新沂市启明中学)

上一篇:小议生物课堂上的提问艺术 下一篇:音乐教学中学生审美素养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