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值税“扩围”问题思考

时间:2022-10-10 09:58:26

增值税“扩围”问题思考

摘 要:扩大增值税征收范围是我国“十二五”期间税制改革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我国进行结构性减税的重要举措。主要从理论上分析增值税“扩围”重要性及所面临的问题,并在借鉴世界其他国家的做法上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营业税;税收收入分享

中图分类号:D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2)01-0236-01

1 增值税“扩围”的重要性

1.1 有利于消除重复征税的问题

目前增值税的征收范围为销售或进口货物和加工修理修配劳务并未包括与货物交易密切相关的交通运输、建筑安装、及其他劳务服务,极易造成增值税纳税人和非增值税纳税人之间商品和劳务交易往来的双重征税。即营业税纳税人为经营需要购入商品和劳务不能抵扣已支付的增值税,而必须就全部收入缴纳营业税。重复征税问题突出,对生产、消费的扭曲效应较大。若把增值税征收范围扩大到这些行业,则可以完善增值税抵扣链的作用,从而消除重复征税的问题。

1.2 有助于新型服务业的发展

由于企业外购服务需要缴纳营业税,而营业税是对营业额全额征税,且无法抵免。从税负方面考虑,企业更愿意自行提供所需的服务。这就导致服务生产的内部化,不利于服务业的专业化分工和服务外包的发展。倘若营业税并入到增值税中去的话,企业便无需顾虑上述情况,更多的选择服务外包,促进服务业的专业化分工和发展。

1.3 有利于贸易结构的优化升级

金融危机后,我国把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努力扩大服务出口,作为对外贸易的一个重要战略。然而我国服务业适用营业税,在出口时无法进行退税,同时其所承担的增值税也不能抵扣,导致服务含税出口,使得出口型服务贸易业务无法享受到国际通行的出口零税率的做法。在较之其他对服务业课征增值税的国家上,我国的服务出口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劣势。实行增值税扩围,能够大力推进服务业“走出去”的战略并公平参与国际竞争达到贸易结构的优化升级。

2 增值税“扩围”面临的挑战

2.1 增值税“扩围”的顺序选择问题

目前我国征营业税的行业共有9个即建筑业、交通运输业、金融保险业、邮电通信业、文化体育业、服务业、转让无形资产、销售不动产、娱乐业。这9个行业特点各异,行业差异较大。这就决定营业税所征税范围不能一次性全部纳入增值税征收范围,需采取渐进方式分批次的纳入增值税征税范围。但是采取这种方式的改革所需的时间较长,同时需要考虑哪些行业先纳入,哪些行业后纳入,分几步,什么时候全面完成两税合并的问题。

2.2 税率设计问题

由于税率设置对财政收入和产业发展都将产生深远影响,因此增值税扩围后税率如何设置是个难题。我国增值税基本税率有17%、13%,对于小规模纳税人有3%。如果扩围后增值税税率不变的话,可能会加重一些行业的税收负担。如果加设一档或多档税率的话,可能会影响税收中性的作用。税率如果设置过低的话,可能造成财政收入的损失。所以,在既不影响国家财政收入,又不加重企业的税收负担的前提下,如何设定增值税税率是个值得慎重思考的问题。

2.3 中央和地方财政收入分配问题

在现行分税制体制下,营业税是地方税,除铁道部门、各银行总行、各保险公司总公司集中缴纳的营业税收入划归中央外,其他均归属地方财政收入。增值税是中央和地方共享税,由国家税务机关征收管理,国内增值税收入按75:25的比例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间分成,进口增值税收入归属中央。2010年全国国内增值税收入为21092亿元,其中中央15896亿元,地方5196亿元;营业税收入11158亿元,占地方税收收入的33.8%。如何保证地方财政收入不受影响成为首当其冲必须解决的问题。

3 相关建议

首先,我国应积极构造稳定可靠的地方主体税种体系。根据国际经验的借鉴,应大力推进房产税和资源税改革。房产税可以调节居民收入水平的差异,同时增加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为东中部区域构建地方税体系中的支柱财源。资源税改革可以增加地区税收收入的同时,促进区域经济均衡协调发展。目前,已在新疆试行资源税改革,这可以为以后的全面推进提供经验和借鉴。

其次,在增值税扩围的顺序上应优先选择与生产经营关联性大的行业,避免这些行业重复征税,减轻企业的税负同时有助于完善增值税抵扣链条。另外,在实际操作中会产生高昂的征税成本及一些更为复杂的问题的行业,可以借鉴外国的经验对其实行暂免征收。我国将于2012年1月1日在上海进行增值税扩围改革试点,在扩围行业方面,把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纳入增值税征收范围。在税率方面,增加了11%和6%两挡。这将为全面“扩围”提供大量的实践经验和宝贵意见。

最后,扩围后的增值税税权应由中央统一支配,仍由中央与地方共享。理论界认为,由于增值税税基的高流动性,会导致地方政府产生高昂的管理成本和征收成本,所以中央政府统一课征才能保证增值税的良好运行。但是为保证地方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应在保持中央与地方分成的大框架下调整分成比例。综合考虑各地区的人口规模、经济发展状况、基本公共服务需要及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能力等一系列指标,按照一定的标准化公式进行分配。

参考文献

[1]施文泼,贾康.增值税“扩围”改革与中央和地方财政体制调整[J].财政与税收,2011,(3).

[2]王金霞.扩大增值税征税范围的思考[J].税务研究,2009,(8).

[3]龚辉文.关于增值税、营业税合并问题的思考[J].税制改革,2010,(5).

[4]蔡昌.对增值税扩围问题的探讨[J].税务研究,2010,(5).

上一篇:论反垄断法与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竞合 下一篇:论刑讯逼供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