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学生“网瘾”形成原因与危害

时间:2022-10-10 09:22:51

浅析大学生“网瘾”形成原因与危害

20世纪70年代网络出现,从初期运用于军事领域到大规模民用,只用了30年时间,目前全球互联网用户达到了20亿,占全球总人口数的三分之一。在我国,据网络信息中心(CNNIC)最新数据统计,网民规模达到4.85亿。对比我国网民的年龄结构和学历结构发现,大学生网民在网民总数中占据着相当大的比例,网络对大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产生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它在帮助大学生获取更多的信息资源的同时,也使不少大学生整日沉迷于网络,很容易就形成了“网瘾”,有研究表明,大学生有“网瘾”的比例高达14.8%,而且这一数字在不断增长,大学生“网瘾”严重影响到其正常生活和学习,以及心理健康。

一、“网瘾”定义

“网络成瘾症(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缩写做IAD。最初是由葛尔・柏格在1995年所提出,后由匹兹堡大学的金伯利・扬博士发展完善这一概念。)”亦作网瘾、上网成瘾症、网络依存症、过度上网症或病态电脑使用等,泛指各种对电脑的过度使用,以致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受到影响。主要分类为:网络性成瘾,指沉迷于成人话题的聊天室和网络色情文学;网络关系成瘾,指沉溺于网上聊天或者通过网站结识朋友;网络强迫行为,指以一种难以抗拒的冲动,着迷于网络游戏或者、网上贸易或者购物等;信息收集成瘾,指强迫性地浏览网页以查找和收集信息;电脑成瘾,指强迫性地沉溺于电脑游戏或者编写程序等。

二、“网瘾”形成的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

(一)主观方面

刚刚步入大学校门的大学生无论在性格还是心理都还很稚嫩,自制能力和适应能力比较差的,无法融入新的陌生环境,而网络聊天环境的无拘无束,使其投入在网络中沟通,逐渐习惯了网络的虚拟沟通环境,沉迷于网络聊天。大学的管理机制相对宽松,从中学严格的管理制度中走来的大学生获得了很大的自,较中学阶段来说,大学期间家长和老师的监督较少,而且有更多的时间和钱供学生自己支配,大学生上网不仅时间非常充裕,条件也更加便利。适应能力和自制力差的学生往往无节制地上网聊天、玩游戏等,最终形成“网瘾”。

(二)客观方面

1、家庭因素。如今社会生活水平和家庭收入不断提高,而家长或因为距离疏远,或因为工作忙而疏于和大学生各方面的沟通,仅给予物质上的溺爱,大多大学生入校后都自配电脑,没有电脑的也有家长给充足的生活费用,无疑是给上网造就了很便利的条件。

2、学校因素。大学相对于中学,更鼓励大学生自主学习,因此在管理上相对于中学也相对疏松。而且在目前大学校园的不断建设,是校园内网络普及,更有很多学校24小时不限网、不限电。给大学生上网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在扩招的大形式下,大学人数递增,部分大学以文化教育,忽视了文体建设和文化氛围的营造,大学生精神需求无法满足,导致大学生将精神需求转嫁到网络中。

3、社会因素。互联网发展迅速,而相对的法律制度不健全,相关部门管理不完善,庞大的网络信息和网络游戏强烈吸引着大学生,而在利益的驱动下,网吧遍布大学周边,其经营者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提供各种便利条件给上网的大学生,无疑给大学生沉迷网络做好了铺垫。

三、“网瘾”的危害

(一)身体危害:长时间在电脑面前致使眼睛、手部肌肉、脊椎、关节等部位不适,甚至引起疾病。由于长时间上网而导致的生活不规律、饮食不规律致使记忆力下降、食欲不振、身体亚健康或者病变等身体上的危害,严重者危及生命。

(二)心理危害:长时间沉迷于网络虚拟环境,导致产生焦虑情绪、自闭、不合群,只适应在虚拟环境中沟通,而缺失了在现实中与人沟通的能力,失去朋友和家长的信任。经常在网络中接触到色情、暴力信息,造成上网者产生心理危害,甚至人格扭曲等。

(三)社会危害:对于没有收入的大学生来讲,因为需要上网而给家庭加重负担,由于沉迷于网络,放弃学业,逃课上网、打架。更有甚者步入犯罪道路。网络色情、暴力等信息引发的大学生犯罪,上网环境人员鱼龙混杂,很容易引起打架斗殴、诈骗、诱拐、等犯罪,成为社会不安定因素。前两者是相对“网瘾”者本人来讲,后者是因“网瘾”者本人而带来的其他危害。

三、总结

“网瘾”所带来的危害以在对“网瘾”者本人产生影响的同时,也给社会产生的连带影响,这使高校大学生“网瘾”现象已经成为高校面对的普遍问题,以至高校“网瘾”上升为社会问题。网络作为一柄“双刃剑”,给社会发展带来动力的同时,也给社会产生了负面的影响。因此,高校教育者在还应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指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大学生的心里素质和自控能力。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高校栋梁之才。

(作者单位:海口经济学院工商管理学院)

上一篇:论中国和谐世界构想的实现途径 下一篇:“经济人”假设的探析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