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师生伴随着“爱的文化”成长

时间:2022-10-10 08:58:39

让师生伴随着“爱的文化”成长

“爱的文化”,即以爱为思想内核和价值取向,以研究和实施爱的理念,形成科学的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形态。通过研究“爱的文化”价值取向,“爱的文化”教育理念,“爱的文化”教学观、教育观、学生观,构建“爱的文化”教育体系,营造“爱的文化”环境,让师生伴随着“爱的文化”成长。

一、把“爱的文化”作为学校主题文化的思考

把“爱的文化”作为学校的主题文化,是基于五方面的思考。一是基于学校办学实践积淀的思考。在近十年的办学实践中,我校始终遵循“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办学思想。二是基于学校教育特征的思考。由于教育是在爱的情感伴随下的一种智慧劳动,因此学校教育离不开爱和智慧。三是基于现代教育时代特征的思考。学校教育要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就要构建与实施“爱的文化”教育体系,倡导“爱的文化”价值取向。教师只有热爱教育事业,才会关注国内外教育发展的趋势,把先进经验和学校自身的办学实际相结合。四是基于社会主流文化的思考。我国倡导的主流文化是幸福文化、和谐文化、民生文化等,这些文化的形成均以“爱的文化”为根基。五是基于独生子女特征的思考。为充分地发挥学校文化育人的功能,解决学生中独生子女的教育症结,学校教育有必要实施“爱的文化”教育,让学生感知“爱的文化”、理解“爱的文化”、欣赏“爱的文化”、传承“爱的文化”,让“爱的文化”滋润师生的心灵,让师生践行“爱的文化”。

二、以“爱的文化”内涵构建学校的办学理念

根据对“爱的文化”本质的理解,我校确立了“爱的文化”的核心理念——“循爱心之道,启智慧人生”。在这种核心理念的指导下,我们确立了学校的办学理念体系,即把“爱的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培养学生保持爱心、学习知识、追求真理。以“爱的文化”为要素,我们构建了师生“爱的文化”教育舞台,确立了“教育科研立校、爱的文化理校”的办学定位。为保证“爱的文化”落地生根,进入师生的心灵,转化为师生的行为,我们实施了五大战略:以专家指导提升“爱的文化”建设的品位;以校本教材强化“爱的文化”建设的内涵;以主题文化教育研究推进“爱的文化”建设的发展;以“爱的文化”建设为引领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以主题文化活动践行“爱的文化”。

1.以专家指导提升“爱的文化”建设的品位

在学校“爱的文化”建设的初期,我们面临着许多问题(例如:学校“爱的文化”如何确立,学校核心价值如何提炼,如何在校园环境和课堂教学中落实“爱的文化”,等等)。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聘请了相关的专家进行指导,不仅使问题逐步地得到解决,更令学校的“爱的文化”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专家指导主要从三方面进行。一是在学校“爱的文化”的定位上,给予方法的指导。即指导我们从办学历史、教育本质、现代教育特征、现代主流文化、学生发展的状况等方面,确立学校“爱的文化”,提炼其核心理念。二是在“爱的文化”校本教材的开发与实施上,给予思想、内容、方法、原则的指导。注重以情境创设为切入,以道理问题为索引,以活动体验为载体,以心灵感悟为基准,以能力培养为着眼点的编写原则。三是以教育科研为杠杆,推进“爱的文化”建设。在专家的引领下,我们积极地谋求如何通过“爱的文化”建设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如何强化课程文化建设、课堂文化建设,如何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如何在“爱的文化”建设中形成学校的特色。同时,我们努力开展教学研究,提出教研应从解决课堂问题开始,把教师的教学问题转化为小课题,通过小课题研究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使学校的内涵发展有了更高的追求。

2.以校本教材强化“爱的文化”建设的内涵

实践表明,要让“爱的文化”进入师生的心灵,并转化为师生的行为方式,就必须开发“爱的文化”校本教材。“爱的文化”校本教材的开发与实施,既是“爱的文化”建设的载体,又是让“爱的文化”进入师生心灵、创建特色学校的载体。在开发“爱的文化”校本教材的过程中,学校的文化精神和思想理念均获得了提炼和提升。另外,“爱的文化”的校本教材作为学校文化的具体体现,要通过开发与实施校本课程来彰显学校的办学特色。我们基于美国哲学家弗洛姆的著作《爱的艺术》提出的爱的四要素(关心、尊重、责任、了解),结合小学生爱的教育的着眼点和重要载体,把“爱的文化”分成礼仪、感恩、关心、尊重、责任、了解这些维度来体现,使学生在毕业时能基本形成“爱的文化”的知识、情感和行为方式。

3.以主题文化教育研究推进“爱的文化”建设的发展

主题文化教育研究,即把学校“爱的文化”提炼出的核心价值和办学理念通过有效的实践活动,注入师生的心灵,形成师生的行为方式。学校只有持续不断地开展主题文化教育研究,才能使学校“爱的文化”的发展具有实践性、科学性和系统性。近几年,学校通过主题文化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在“爱的文化”的建设中开展了四方面工作。一是唤醒师生对“爱的文化”的认识,让师生对文化强校有向往和追求,从而敢于承担学校文化建设的责任,最终引领学校从文化自觉,到文化自信,再到文化自强。二是围绕“爱的文化”提炼学校的核心价值观,形成科学化、系统化、特色化的办学理念体系。三是形成“爱的文化”的教育实践操作体系。例如:“爱的文化”校本教材的开发与实施、“爱的文化”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开展。四是形成主题鲜明的环境文化。学校以“爱的文化”要素构建了学校的环境文化,即把“爱的文化”的六要素分别彰显在学校的各个楼层、校园的每个角落。实践表明:只有坚持开展主题文化教育研究,才能使学校“爱的文化”的建设与发展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层次性、实践性,才能真正科学地推进学校“爱的文化”建设向纵深发展。

4.以“爱的文化”建设为引领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构建学校主题文化,提高教育质量,走特色办学之路,教师是主体、是关键。因此,我校对有特长的教师进行摸底归类,了解其个性、特长、爱好、习惯、教学风格,做到用人所长。一是每个教师围绕学校“爱的文化”的办学特色,提高自身的素质,发展自己的优势。通过教师的特长,推动学校“爱的文化”的建设。二是围绕“爱的文化”建设的问题,让教师接触经典、与名家交流,提升教师的心灵境界。为此,学校把一些教育经典著作提供给教师阅读,还创造条件鼓励教师与教育名家进行思想的交流,以滋养教师的心灵。在阅读经典、与名家交流的过程中,要求教师做到记录与思考相结合。通过提高素质、培养特长、阅读经典、与名家交流,教师不仅对学校“爱的文化”的内涵加深了理解,更有了较强的践行“爱的文化”的责任意识。

5.以主题文化活动践行“爱的文化”

丰富多彩的主题文化活动是让“爱的文化”进入师生心灵的重要方式。近年来,我校围绕“爱的文化”“开展了诸多主题文化活动的探索。

(1)读经典、学为人

为使师生阅读经典,从经典中领悟做人之道、为师之理、为学之理,提高师生的文化素养和人格修养,我校每学期都要围绕“爱的文化”中的某个主题(例如:礼仪、感恩、关心、尊重、责任、了解等),进行相关书籍的阅读,并通过经典诗文朗诵会、校园电视台节目、自编广播操等形式进行推广,旨在通过对经典文章的背诵和表演,使师生的心灵和精神受到洗礼。对于《论语》《学记》《劝学》等传统经典,我们要求低年级的学生能够朗朗上口地背诵;对于《弟子规》《三字经》等教育典籍,我们要求中年级的学生做到耳熟能详;对于《鲁滨逊漂流记》《朝花夕拾》等中外名著,我们要求高年级的学生有能力阅读。就这样,系列经典阅读活动以其独特的魅力浸润着师生的心灵,陶冶着师生的品格与性情。

(2)感知爱、播洒爱

在“立己修身、诲人不倦”的教风引领下,在一句句温情的“爱的箴言”的感召下,让教师自觉地把爱的种子播洒到每位学生的心田。多年来,“爱的箴言”让教师带着挚诚奉献爱,让学生怀着温暖得到爱。课堂教学,就是爱与爱的交流——调出了爱的生命色彩,就是情与情的回旋——擦出了对生命的关怀。让教师感知爱,就是让他们在制度面前有充分的自,体现对师生的人文关怀,倡导师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充分尊重每位教师,让他们亲手记录自已的行为,既让教师对自已有正确的认识,又使学校领导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变得融洽。

(3)主题月、实施爱

根据“爱的文化”实施要求,学校打造了一系列主题性教育活动。三月份——体育节,在龙腾虎跃的体育竞技中充分地展示学生的无限活力;四月份——读书节,在与书香文化的亲密接触中不断地积蓄力量,提升品味,做有文气的学生;五月份——艺术节,在艺术的舞台上给学生一展身手的机会,让他们的才艺得以施展;六月份——环境节,以“六·五环境日”为契机,让学生们走向社会、走进大自然,做保护环境的宣传者和实施者;七月份——英语节,让英语这门第二语言也能如母语(汉语)般融入学生们的生活,并使学生对之产生浓厚的兴趣;九月份——教师节,让尊师重教的美德在学生们的心里生根发芽,并通过黑板报、橱窗、小广播、校园电视台等校园媒体向学生们宣传,通过毕业生的“爱之林”活动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向恩师表达敬意;十月份——红歌节,以歌咏比赛和升国旗仪式后拉歌的形式让学生重温中国的红色歌曲,让爱校、爱家、爱国的情怀永驻学生的心间;十一月份——感恩节,通过感恩父母、感恩教师、感恩同学、感恩学校,感恩社会等,培育爱心、强化责任,为学生们的人生道路涂抹一道庄严的色彩;十二月份——反思节,让学生以相互评比、自我评价的方式,反思一年的学习与收获,并要求教师和学生全程参与。

(4)讲德育、修品行

为促进学生爱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学校开展了“携爱而行,幸福一生”系列主题活动,从三方面(即爱在家庭、行孝感恩,爱在学校、行礼尊重,爱在社会、行善奉献”)促使学校、家长、社会三方配合,以便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德育教育。学校对表现出色的学生发放爱心卡,到学期期末,根据学生手中卡片的多少评选出三个等级的“爱心天使”。通过这种学生喜爱的游戏集卡的形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得学生的言谈举止在潜移默化中发生变化,同时家长也纷纷以打电话、写信、发邮件等形式向学校反馈学生的出色表现。为让学生永远地保持这种热情,我们在发放爱心卡时,对表现突出的学生发放喜报;并到学生家中将其出色的表现录下来,定期在校园电视台中播放。目前,我们已接到来自社会的几百余封表扬信,表扬我校学生在校外的美好行为,诸如乘车让座、拾金不昧、帮助别人,等等。值得一提的是,我校独有的《“爱的文化”韵律操》和《“弟子规”国学操》,既陶冶了师生的情操,又蕴染着他们的人生。

“爱的文化”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教育工作者从学校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和行为文化等方面精心地构建与科学地实施,同时又需要受教育者积极地参与、诚心地配合,才能最终形成学校文化建设的“三化”要求,即把“爱的文化”内化为师生的共同价值取向,外化为师生的行为方式,固化为学校的环境、校史、制度、文化研究专刊等。

(作者单位:河北省迁安市第四实验小学)

上一篇:解读“异地高考”三项准入条件谏言“异地高考... 下一篇:“无证”的协作者李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