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常见问题的对策

时间:2022-10-10 08:53:19

小组合作学习常见问题的对策

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能够获得类似科学研究的体验和技能,进而培养合作和团队精神。学生在合作小组中,通过与同伴共同努力来确定目标、制订方案、搜集资料,并进行分析处理,寻求问题的答案或结论。这一合作过程既是类似科学研究的体验过程,又是学生之间能力、情感、心理不断调整,互补、互动的过程,这种通过相互启发、激励,发展认知能力,对一个人的合作能力与团体精神的形成也具有奠基作用。

[对策1]培养良好习惯:开展合作学习必须有一定的良好习惯,也就是说要有一定准备和必要的训练。比如教师要告诉学生,合作学习的目的是什么?它为什么是有用的,它是如何展开的,教师对他们的期望是什么?教师还要教给学生合作技能,如尊重对方、理解对方、善于倾听对方不同见解,要等对方说完再补充,或提出自己的精彩见解和观点;要通过组内表扬、鼓励的形式达到相互支持;碰到困难和分歧较大之处,要心平气和学会反思,建设性地解决问题。当然,这一些良好的习惯和品质是不可能一朝一夕养成的,要靠有意识的长期培养,潜移默化。

[对策2]明确学习目的:在小组合作前,教师要适当讲述,目的有三:1、吸引学生的注意力;2、告诉学生他们学习什么,他们必须掌握什么;3、将新信息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联系起来,为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口提供必要的帮助。如教学人教版《东方之珠》这一课时,其中有一个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挑一个最喜欢的景点,并找出相应的段落,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环节。学习前,我就课件展示学习要求:(1)在小组内将这段多读几遍;(2)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各自读懂和不懂的问题;(3)从感情朗读、导游介绍、展示资料、畅谈体会四种方式中挑一个你最喜欢的方式表达你读后的感受。这样就让学生选择了最佳的学习起点,尽快地解决问题。

[对策3]重视独立思考:独立思考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般情况下,合作学习旨在通过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启发,达到优势互补,解决个体无法解决的疑难的目的,但是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才能进行。在学生独立思考达到一定程度时展开讨论,才有可能出现观点的针锋相对和正面交流。我每次在合作学习之前,先要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留足阅读一、两遍课文和思考的时间。学习通过自主学习,对问题的解决已有了初步的认识、感悟,教师给足自主学习时间,学生就有反复阅读认真思考的机会,有深入探究问题的机会。这一过程完成之后,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组内成员相互交流自主学习所得,谈出各自疑惑之处再进行合作阅读,合作探究,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对策4]正确处理关系:一般情况下,小组合作学习采用异质性混合小组编排,小组成员学习时,一些学优生出于小组荣誉的考虑,会拒绝或排斥学困生,在小组中抢演主要角色,主宰着整个小组。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教师可给予学困生更多的关心和鼓励,建立起“能行”的积极期望;对学优生要进行适当的教育,鼓励他们对学困生提供帮助,与其他学生形成良好的协作关系,让他们更能尊重人,更具有分享精神。合作学习活动时,我经常实行轮流换岗,责任到人制度,即取消小组组长及中心发言人的终身制,定期轮换与临时抽号相结合,使每位成员都能过把瘾,都能亮次相,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悦。具体做法是给组内成员按一定方式编号并分工,如1号是组长,负责组织工作;2号为中心发言人,负责汇报成果;3号为记录员,负责记录要点;4号为资料员,负责资料的查找与整理等等,每月调换一次。

[对策]学生竞争作答:教师作为小姐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和促进者,在实施这种学习方式时,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做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促进者。在课堂上,我采取竞争作答的方式来调控整个课堂,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我主张学生挑战自我、挑战老师,组与组之间挑战。有竞争便会有动力,每一个人、每一个组都会尽自己最大的能力表现自己。我让各组学生先提出自己那一组的观点或问题,再让外组人员回答,还可以请老师回答,让老师也参与其中,回答完毕后还要给予评价,真正做到师生互动。

(作者单位: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小学)

上一篇:如何处理好复习中的几种关系 下一篇: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