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解词语扎实有效

时间:2022-05-30 04:57:11

词语教学是小学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但是低年级学生由于知识面窄,理解力差,对文本中一些抽象词语难以理解,倘若一味依靠教师讲解,或照搬工具书上的解释,学生只能一知半解、似懂非懂。那么,怎样把单一呆板的词语教学变得妙趣横生,扎实有效呢?

一、衔接生活,让词语意思更形象

笔者认为,解词时应努力唤起孩子的生活体验,让他们通过自身的体验与感悟来理解词语,这样,学生获得的不仅是这个词语的意思,更是一个立体的、多元的认知。如在教学《冰花》一课中“晶亮”这个词语时,我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是晶亮的呢?有的学生说:“妈妈手上的钻戒是晶亮的。”有的说:“早晨的露珠也是晶亮的。”有的说:“冬天结的冰,在阳光下也是晶亮的。”学生运用自己原有的知识,进而对“晶亮”这个词语的理解具体化、形象化了。

二、直观演示,让词语意思更生动

直观演示就是把实物直观地展示给学生,使学生的形象思维具体化,从而克服认知过程中的障碍,达到理解课文的目的。

1.借助实物。教学二上《识字8》中“饱满”一词,可先让学生读词,然后拿出一把豆荚放在讲台上,请一个同学从中挑出最“饱满”的一个,然后我将饱满的豆荚与不饱满的豆荚展示给学生看,通过观察比较,学生很容易地理解了“饱满”这个比较抽象的词语。

2.借助简笔画。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识字、学词要与认识事物结合起来,而借助图画理解词义是最基本、也是最简便的方法,它可以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词语。一次,我在教《乌鸦喝水》一课的生字“终”时,要求学生口头组词,有个学生组词“终点”,话音刚落,就有学生大喊:“不对,不是这个‘终’。”又有一个声音响起:“就是这个!没错!”……就这样,孩子们你一句他一句,小脸因争辩涨得通红。我灵机一动,拿起笔,在黑板上画了一条笔直的跑道,并为这条跑道加上了起点、中点和终点线,指着黑板说:“你们能在跑道上说出这些线相应的名称吗?”学生的兴趣很高,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顺利地在跑道上找到了“起点”“中点”和“终点”。这时,我看到孩子们眼中的迷雾渐渐消散了。利用简单、方便的简笔画,不但很轻松地理解了两个同音易混词语的意思,提高了课堂效率,同时,也大大地增强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3.借助表演。教师创设情景,通过引导学生说说演演,在轻松的氛围中让学生完成了对词语的学习。如《狐假虎威》这一课,出现了“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半信半疑、东张西望”这几个词语,我让学生演一演“老虎跟着狐狸朝森林深处走去”时的表情与动作,如果能演出来,就说明他懂了。在表演的过程中,我请其他同学做导演,对表演者提出自己的建议,让表演越来越惟妙惟肖,学生对这四个词语的理解也越来越深刻。

4.借助多媒体。有些词语难以用语言描述清楚,但借助多媒体课件展示可以为学生提供可视形象,能让学生很快理解。如《鸟岛》中有这样一句话:“一群一群的鸟儿就陆续从远方飞来。”为了让学生理解“陆续”一词,我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有意识地设计了鸟儿飞来的场面:先是一两只飞来,接着又飞来几只,后来又飞来几只……就这样,鸟儿一批一批地飞来,有先有后,学生看到这个画面,很自然就领会了“陆续”飞来的意思。课件的使用变静态为动态,再现课文所描述的景象,既释词又解句,化解了词语教学的难点。

5.借助实验。课文中有些词语,可通过实验操作帮学生结合实际理解。如教学《乌鸦喝水》中的“渐渐”一词,我用一个小口的瓶子,装了半瓶水,然后将小石子一个一个地放进瓶子里,让学生仔细地观察,学生观察到水位慢慢升高了,从而深刻体会到“渐渐”的意思。

词语教学,要根据学生实际,探究多种策略,力求扎实有效,在让学生理解词语的同时,还要掌握运用词语。这样,才能让文本中丰富的词语源源不断地在学生的心中扎根,促进学生语言的积累和语文素养的提高。

(作者单位:南京市溧水县第三小学)

上一篇:“老师,你再错一次吧! 下一篇: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琐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