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语法教学缺失引发的思考

时间:2022-10-10 08:50:52

初中语文语法教学缺失引发的思考

作为一名长期从事初中语文教学的教育工作者,近年来,我明显感到学生在写字时错别字屡屡不绝,作文中不合句法、逻辑的病句层出不穷,文言文学习中的词汇用法和句式掌握更是一窍不通,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语法知识的欠缺是始作俑者,语法教学的缺失已经成为初中学生学习语文的一大障碍。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行车没有规则就会出现交通混乱,做人没有规则就会出现社会混乱,语言没有规则就会出现交流和理解混乱。语言规则就是语法,它是语言之所以成为交流工具的重要保证。《辞海》中说:“语法,即文理、语脉。①也叫‘文法’,即语言的结构法则,包括词法和句法。②泛指语言系统及其结构法则,亦称‘句法’,是一种规定构造正确的语句和表达式所需的各种规则。”所有的语种都有其特定的语法,而且每一种语言的语法具有一定的民族特点和相当的稳定性。汉语更应如此,汉语语法知识的学习更是语文教学中不能忽略的一环。可是近年来,初中语文教学对语法有所忽视,教师有明显的“睁只眼闭只眼”的倾向。

一、造成当前汉语语法教学缺失的原因

1、教材内容简约

我们现在使用的教材,无论苏教版也好,人教版也罢,或其他版本,均已不见了汉语语法知识的专题,充其量是以附录的形式或课后小方框的形式出现,抽象的干条条多,具体例子少,干瘪枯燥,未能引起师生的足够重视。我们都知道,语法是一种抽象的规律性的知识,它是建立在大量语言材料基础之上的,没有大量的材料训练,学生是无法感知的。

2、功利目的严重

我们教育改革虽然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但考试的指挥棒还在起作用,学生学习成绩依然是学校评比、教师考核的重要依据,考试考什么,教师就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语文课程标准》规定:“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法和修辞知识,但不必进行系统、集中的语法修辞知识教学。”在评价建议中则明确规定:“语法修辞知识不作为考试内容。”所以语法教学这一块就很不“给力”了。

3、教学方法不当

语法知识本身就是一个博大精深的体系,偏、难、繁,即使老师也要下一番功夫推敲,而学生更是感到太难太枯燥,学起来没有什么意思。许多老师对语法课要么不上,要么上成了语法研究课,出力不讨好,更是让学生敬而远之。

4、媒体语言的冲击

例如《人民日报》中“江苏给力文化强省”,电视广告中“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以及网络中众多的错误百出的语言现象,已经对学生造成了根深蒂固的影响。影视、网络语言成为当前语法差错的重灾区,它们大多很简约,很口语化,一般情况,使用者是不用在编辑上下大功夫的,只要对方理解其中的意思就可以,对文字不是特别考究。这种行文特色渗透到语文教学和学生作文里边,造成写作不严肃、随便丢掉成分、用错词性,或者用错别字等习惯,对传统的语法教学带来了挑战。长期的语法教学的成果被影视、网络语言瞬间摧毁了。

二、汉语语法教学缺失带来的影响

1、使学生少了一种识别错字的手段

当前学生一出手就是错别字,让语文教师蒙羞。仔细寻思,这与语法缺失有一定关联。识别错别字的方法有很多,语法判别法就是其中之一。如我们根据并列短语“同一位置的字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相反”这一语法规则,就完全可以判断出 “自抱(暴)自弃 、天翻地复(覆)、旁证(征)博引、姿(恣)意妄为、若既(即)若离”这些短语中同音字的错误。

2、使学生缺乏对句子的理性认识

“文具盒对我们大家都很熟悉”这样的句子表述恐怕每个老师都“不陌生”,学生不懂语法,所以不清楚它为什么错。无论是口语交际还是作文表达,都要做到文从字顺。如何才能通顺?最管用的知识莫过于句子成分的搭配和意义的分析,通过对句子成分、逻辑意义的查看,我们才能检查词序是否合理、成分是否多余或残缺、结构是否混乱、词语之间是否搭配,这对于学生理解句意、作文造句是有直接帮助的。

有人说“做到文从字顺,只要凭语感就行了”,可是我们面对的是初中学生,不是语言大家、作家。语感带有一定的经验性,它是靠长期大量的阅读写作过程累积起来的,初中学生的“道行”毕竟还缺乏“修炼”。有这么一道试题:“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打破了宁静的夜晚。每天早晨,图书馆一开门,就有人陆续来借书了。迎面吹来一阵寒风,不禁使我打了个寒战。”凭语感乍一读,没什么错,可是如果用成分分析法我们很快就知道:“声打破夜晚”不搭配,应该是“声打破宁静”。所以让学生通过掌握基础的语法规则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当学生站在掌握语法的高度去审视汉语中无比丰富的语言现象,许多复杂的问题往往能迎刃而解。

3、使学生学习文言文举步维艰

我们在文言文教学中,讲到诸如“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句子倒装、节奏划分、句子翻译”时,学生就会感到如听天书,因为他们头脑中没有相应的语法知识,要实现跨越,何其难也。例如《陈涉世家》中有“将军身披坚执锐”一句,句中既有一词多义又有词类活用,“身”通常指“身体”,而此处是“亲自”的意思;“坚”与“锐”常见为动词,而此处是名词“坚固的铠甲”与“锐利的武器”之意。另外,朗读节奏划分、句子翻译时也需一定的语法知识。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应读成“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因为主谓之间要停顿。再如翻译“甚矣,汝之不惠”、“何陋之有”、“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如果不懂句子成分的位置,翻译出来就和现代汉语语序不同,让人感到别扭。

4、给学生进一步学习造成障碍

一方面,现在初中学习英语过程中也要用到语法,它虽然和汉语语法有不同之处,但也有相通的地方,例如词性、句子结构方面。试想一个学生连汉语最基本的语法都不通,又怎能去理解英语的语法?另一方面,高中乃至大学的语文教学中,语法学习更为全面、深奥,初中阶段不打下一定的基础,到那时就跟不上趟了。初中汉语知识教学处于承“下”启“上”的阶段,它应当担负起教授、整理、归纳学生必备的汉语知识的任务,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轻松面对常见的汉语语法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法作为一种理性的思维模式和分析工具,一旦理解掌握便会极大地促进学生的理解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使学生终生受益。

三、初中汉语语法教学的方向

综上所述,初中阶段进行必要的汉语语法教学毋庸置疑,可是在教材简约、内容庞杂、学生接受困难的情形下我们如何开展语法教学呢?笔者根据长期摸索,觉得应从以下几点出发:

1、“精要、好懂、管用”是基本原则

语法知识体系本身博大精深,过偏、过难、过烦、过琐,确实会使教师难以操作,让学生望而生畏。因此我国教学语法的奠基者张志公先生生前提出了这六个字,作为中学语法教学改革的原则和出发点。

所谓“精要”,指删繁就简、删难就易,讲授的语法知识要简括扼要、重点突出,“要讲根本规律,也就是那些带有强制性的规矩”。所谓“好懂”,指表达深入浅出、明白易学、便于掌握。抽象的语法术语要尽可能地少出现,不引导学生去深钻概念,而是尽量结合实例加以说明。所谓“管用”,就是要认真思考采用什么语法体系、讲授哪些知识、运用何种教学方法等诸多因素。初中阶段最管用的就是“词性、短语、句子成分”,它与中学生的学习、日常生活、口语交际、书面表达联系非常密切。

2、“循序渐进、形式多样”是总体思路

由于汉语语法内容本身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由字词到短语到句子构成了完整的体系,所以在教学时也要安排好内容进度,应在初中三年内统筹规划,不能随意“点兵”,忽视它的层进性。另外语法知识的学习也需要一个日积月累、逐渐消化的长期过程,不能全部安排在初三复习阶段“突击”解决。

语法教学的形式绝对不能是单纯的“语法课”、“语法讲座”,这样只能使语法学习气氛沉闷、枯燥乏味。语法教学的形式应是灵活多样的,应是启发诱导、合作探究的。一是在课文讲解中学习语法。语文课本中的现代文作品都是精心遴选出来的,本身就应该是现代语法的典范。二是在作文评讲中学习语法。作文评改中的语法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由于是自己或者同伴出现的问题,所以印象也就相对深刻,同时也可以消除语法学习的枯燥感。三是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习语法。如我们可以开展“收集评价网络语言”、“互改作文”、“我看广告语”、“改正报纸、电视错别字”等活动,让学生明确语法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与我们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又自觉地把语法知识内化为能力。总之,只要我们拥有一颗为学生发展奠基的责任心,有一种殚精竭虑不断创新的意识,真正重视语法教学,就能做好初中汉语语法教学工作。

上一篇:如何做好完形填空 下一篇:刍议发展学生的自我评价意识及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