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数学教学中难点突破若干对策

时间:2022-10-10 07:18:55

谈初中数学教学中难点突破若干对策

教学难点一般是指教师较难讲清楚,学生较难理解或容易产生错误的那部分教材内容。一节课中难点内容是教师教学的着力点,更是造成学生成绩差距的分化点。而一节课中难点问题处理是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的试金石,是判断一节课成功是否重要标准。难点问题教学更是发展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素养,培养学生学习自信心,磨砺学生顽强意志的重要资源。数学教学中如何突破难点,它是教学活动中难以攻克而又必须攻破的堡垒。是数学课程改革深入发展过程中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笔者在多年教学实践中,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难点突破有几点体会。供同行借鉴。

一、利用生活实例理解难点

数学源于生活,根值于生活。数学教学要联系生活和学生已有知识点,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是突破教学中难点问题的关键。

案例1:浙教八上7.2认识函数教学。本节教学中难点是:函数概念的建立.为帮助学生突破此难点,我在教学中引入以下三个情景。

情景1:上虞到杭州的路程为90千米,老师开车的速度为v千米/小时,用的时间为t小时。你能用含v的代数式表示t吗?

情景2:绍兴古城旅游门票优惠价130元/张,如果设门票张数为a张,应付金额为b元,请填写下表:

(2)启发学生找出问题中涉及的各种量,回顾路程、速度与时间三个量之间的基本关系:路程=速度×时间。

(3)利用问题中数量关系语,寻找等量关系。如:“相遇前乙比甲多行驶了90千米”即为等量关系:“相遇前甲行驶的路程+90=相遇前乙行驶的路程”,“相遇后经1时乙到达A地”即为等量关系:“相遇后乙行驶的路程=相遇前甲行驶的路程”。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难点是如何根据题意寻找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教学时要突破这一难点,往往就要根据题意画出相应的示意图。这里隐含着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不论是行程问题、追及问题,还是工作量问题、浓度问题等,只有依据题意画出相应的示意图,才能帮助学生迅速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从而突破教学中难点。

四、利用多媒体教学解剖难点

多媒体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并且具有一定的可控性和交互性,如能适当应用,可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尤其多媒体能进行动态的演示,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在直观感、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利用这个特点可处理其他教学方法难以处理的问题,并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增强学生的直观印象,这就为我们化解教学中难点,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效果提供了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案例5 浙教版七上6.1几何图形的教学.本节教学难点是学生对点、线、面、体关系的理解。我在教学时用动画软件制作了点动成线、线动成面的动画展示,再利用《几何画板》中的作图功能制作出圆柱、圆锥等几何图形,从中截取出矩形、直角三角形沿着规定路线旋转,使学生直观地把观察到运动的结果是圆柱、圆锥等立体图形。帮助学生理解“面动成体”的结论。

案例6 浙教版八下2.3一元二次方程应用(2)教学。本节难点是合作学习中问题(题目:一轮船以30km/h的速度由西向往东航行(如图),在途中接到台风警报,台风中心正以20km/h的速度由南向北移动。已知距台风中心200km的区域(包括边界)都属于受台风影响区。当轮船接到台风警报时,测得BC=500km,BA=300km。(1)如果轮船不改变航向,轮船会不会进入台风影响区?你采用什么方法来判断?(2)如果你认为轮船会进入台风影响区,那么从接到警报开始,经多少时间就进入台风影响区?)的教学。在课前我预先制作好多媒体动画课件,讲解本题时,我先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台风和轮船运动过程,使学生直观了解到轮船受台风影响全过程,然后再结合图形,利用一元二次方程求出台风影响时间。接着再用课件演示当轮船改变航向或改变速度时,轮船受台风影响的情况。再通过计算求得有关结论。使学生直观观察和理性计算有机结合。难点问题就这样在多媒体课件引领下,在教师积极引导下,在学生热情探究下化为乌有。

攻城不怕坚,攻书莫畏难,科学有险阻,若战能过关。只要我们每位教师多动脑筋,多花心血,认真研究课标,认真钻研教材。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学习,探索、反思、总结。方法总比困难多,教学中难点——这个顽固堡垒一定能被我们攻破。

上一篇:变式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探索与思考 下一篇: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