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五种意识 做一名受尊敬的教师

时间:2022-10-10 07:15:29

强化五种意识 做一名受尊敬的教师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要在十年内,“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笔者结合这段话的基本精神,就如何当好一名教师作了一些思考,认为一名“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至少应当强化五种意识

传道意识。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就意味着作为一名教师,首先应该做到的是“传道”。但在现实中,还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有些教师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教学中不够灵活,没有加强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有些教师教学态度不够严谨,在学术上没有做到精益求精:还有个别教师沿用传统的教育方法,甚至对学生还存在体罚现象。

以上这些问题尽管在学校教育中代表不了主流,但确实存在。因此,所谓强化“传道意识”,首先是强化教师的思想道德修养意识,化己方能化人。然后才是强化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意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德育为首,德育是学校教育的灵魂,这是什么时候都不能放弃的。

授业意识。“授业”一是向学生传授学问,让他们以合格的成绩修完学业。二是教会学生如何“治学”,即在“授之以鱼”的同时“授之以渔”,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三是要开展生活技能、职业技能和劳动技能培训,以提高学生的择业、创业能力和生存能力,让他们走出学校后能较好地生活。较好地就业,并在自己的职业岗位上做出成就。

多年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基础教育中,对学生职业技能、劳动技能的传授是个非常薄弱的环节。强化授业意识,主要强化对学生“授之以渔”,传授生活技能、职业技能、劳动技能的意识。

解惑意识。这是教师的天职。学生总是怀着对知识的渴求,才来向教师学习知识;总是有惑不解,才来找教师释疑解惑。而教师之所以成为教师,就是因为他能教给学生知识,解答学生的疑惑。教师就自己所教学科而言,在“解惑”上不应存在多少问题。问题在“解惑”的态度。作为一名教师,当有学生向你请教的时候,你是否只顾板着脸呵斥而极不情愿加以解答呢?甚或摆着一张可怕的面孔让学生望而生畏,使学生不敢找你解惑呢?

“解惑”和“授业”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如果仅把学生当成一只容器,教师只顾往容器里灌输知识。而不让学生释疑消化,这种授业肯定不会有好结果,甚至是一种失败。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应有高度的解惑意识。如果一个教师善于解惑、乐于解惑、欢迎学生提问,那么他在教学工作中一定会取得满意的效果。

研习意识。研习,在这里是研究性学习的意思。普通高中新一轮课程改革把研究性学习纳入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因此,“研究性学习”也向教师提出了新要求。研究性学习是创新的关键,教师要提高自己,必须加强研究性学习。教师要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必须懂得研究性学习,具有研究性学习的兴趣、习惯和能力,以指导和带动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让学生认识到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体会到研究性学习的快乐与收获。

研究性学习既是一种学习方法,也是一项教学原则。研究性学习是对所读书本的批判性吸收,是对所学知识的实验性应用,也是对实验成果的提升性总结,从而修正书本中的谬误,使我们的认识达到一种新境界。

合作意识。教书育人是一项集体性活动。任何一个教师想单打独斗地包揽一个班、一个学校的所有学科教学,那都是不可能的。即使他是通才,也没有那个精力。只有所有教师齐心协力,才能把整个班级或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做好。因此,教师必须增强合作意识和大局意识。如果为了自己的“小算盘”,逞个人“英雄”,只顾提高所教学科的教学质量,而多占其他学科的课堂时间、自习时间和作业时间,甚至把学生的课外活动和节假日时间都挤掉,其结果不但会削弱其他学科的教学质量,引起其他学科教师的不满,同时也会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降低学校的整体教育教学质量。可见,缺少合作意识和大局意识的危害很大。在一所学校,某个学科、某个班的教学质量好不算好,每一个学科、每一个班的教学质量好才算好:仅仅是教学工作搞得好还不算好,其他工作都相互协调、齐头并进、富有成效才算好。

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的基本职能。研究性学习与合作,是对教师职能的发展和丰富,也是不读书、不研究、不合作等“三不”教师需要着重学习的方面。教师如果具有上述五种意识,做到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善于解惑、勤于研习、乐于合作,就具备了较高的政治和业务素质,就会成为受人尊敬的人。

上一篇:教育工作中如何转化后进生 下一篇:精诚打造,爱心铸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