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访:班主任工作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时间:2022-10-10 06:59:31

家访:班主任工作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摘 要:家访能够让班主任切身熟悉学生的成长环境,了解家长的文化素质以及家庭教育状况,只有通过有效的家访,才能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认识、分析与理解,真正实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目的。家访是沟通教师、家长、学生心灵的桥梁,有利于交换意见,达成共识,最后实现商量解决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家访 交流沟通 班主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6(a)-0228-01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中学生成长的第一所“学校”,家长、家庭对中学生的成长有着非常重大的影响。因此,班主任必须重视家访工作。那么班主任如何做好中学生的家访工作呢?

1 有备而来――了解学生及其家庭

班主任家访前首先,应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包括了解学生的性格特征、兴趣爱好、个人特长;平时作业完成情况、学习成绩、参与班集体活动情况;近期的突出表现、情绪变化等。其次,要了解其家庭情况,包括地址、家庭电话号码、家庭成员、家庭环境、经济收入等情况。再次,要了解家长情况,包括家长(或监护人)职业、文化程度、性格爱好、脾气等。如果你对以上情况充分了解,心中有数,那么你就能胸有成竹地与家长交谈,相信大多数家长听到你对其子女情况的详细介绍之后,他们肯定会非常高兴的,家长就会觉得你很关心他的孩子,你在他的孩子身上花了不少心思。接下来家长就会很乐意跟你谈下去,这就意味着你的这次家访有了一个良好的开始。

2 把握时机――预先联系,多手准备

现代人的工作,生活节奏都比以往大大加快,不少家长因工作的关系比较忙碌。因此,班主任进行家访,应事先向学生了解其家长通常什么时候在家、什么时候有空,或提前与家长电话联系,约定家访的时间、地点。如果你选择的时机不合适,例如当你去家访时,他正在忙着做生意或工作,或者正在做其他比较重要的事情,那么他就不可能专心地跟你交谈,最多只是心不在焉地听你几句,随后就会流露出厌烦的表情。有时甚至还会吃闭门羹。班主任与家长没有默契的配合,就可能导致这次家访失败。如果班主任事先进行了联系、预约,那么双方都有了准备,交谈时双方就会更加融洽,家访的目的就比较容易达到。有的家长确实太忙或者路途遥远,班主任就可选择电话家访。

家访除了选择好时间外,班主任还要选择合适的家访地点。特别是当学生犯了错误,出现了过失或不当行为的时候,班主任切忌叫家长到学校,到办公室来,当着许多学生及家长的面“告状,数落”学生。这样可能会使家长反感或者恼羞成怒打骂自己的子女。这样既达不到家访的目的,有时还会引起家长的反感,引发学生的逆反心理。所以,班主任要顾及家长的自尊心,要给家长“面子”。在这种情况下,班主任应亲自登门拜访,最好是没有外人在场,因为不少家长都有“家丑不可外扬”的心理。而当学生有了进步或者是获得了好成绩之后,班主任要及时告诉家长,并给予肯定,表扬,而这时候班主任不妨适当为学生“张扬”一下,有意无意地让“外人”知道一下,让家长有自豪感,激发其进一步督促子女上进。

3 处理有别―― 不同家庭,方法不同

每个家庭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每个家长各有各的性格,作为班主任,在家访时要根据不同的家庭类型,不同的家长情况区别对待,以达到家访目的。

(1)对待溺爱保护型的家庭,班主任要多谈及孩子独立生活,学习方面的情况,提示家长要多给孩子自我锻炼的机会,放手让孩子自己去试一试。(2)对待放任自流随意型的家庭,班主任要多谈及孩子在学习,生活上无人管教,无人照顾的不良后果。(3)对待苛刻粗暴型的家庭,班主任应多反映孩子的优点、长处、特长,向家长解释打骂是教育子女的不当方式,希望家长改变家教方式,切忌火上浇油。(4)对待民主型家庭,可以全面地反映学生的情况,还可以适当收集一些家庭教育方式与家长交流,看看对学生的发展是否恰当,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密切结合,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5)对待单亲家庭,班主任要真诚地关心帮助他们,切忌幸灾乐祸,讽刺挖苦,要有一种感同身受的心态。(6)对待个体户家庭,要引导他们不能光满足于经济方面的需求,只是口头上叫子女学习,而没有落实到具体行动。(7)如果真的遇到蛮不讲理的家长,班主任首先要保持冷静,切忌与之以骂相对,而是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说服他们。

4 以言动人―― 家访语言,讲究艺术

语言是人类交流思想的工具。家访能否成功,有时和班主任的语言表达是有一定的关系的。因此,家访时要注意自己的语言表达方式。

言辞恳切。在家访中,这真的是很有效的。如果你以诚恳的态度家访,大多数家长都能配合;但如果你一见面就以骄傲的态度面对家长,或以教训的语气跟家长谈话,那家长一定会很反感的。例如,我教过一个叫陈桃的高三学生,据说他爸爸是开摩托车载客的,经常不在家;而他妈妈在私营工厂当工人,中午不回家吃饭,所以没精力管孩子的学习。孩子有时贪玩,有时侯不交作业,学习成绩属中下。每当孩子考不好时,父母就谩骂他。这样,孩子“变乖”一两天后又恢复原状。有一次,我知道他父亲在家时,就抓紧时机去家访。当到他家时,他父亲正在打麻将,正打得起劲。我首先对他微笑,并轻声问:“你就是陈桃的爸爸吗?我是陈桃的班主任,能和你谈一谈吗?”他见我言辞诚恳,就急忙说:“老师,你请坐。”我又开门见山地说:“听陈桃说你们很疼他,又对他很严格,严格到谩骂他,是不是?”家长一听就会意地笑了笑。显然他知道我的来意了。这样经过一番真诚地谈话,我达到了家访的目的:家长后来尽量挤时间关心自己的孩子的学习情况,且不再动不动就谩骂孩子。后来该学生也变得爱学习了,成绩也就慢慢的上来了。

切莫“一言堂”。因为家访是班主任与家长沟通情感的好机会,班主任不要自己一个人说完了就算,而应该在恰当的时候让家长谈一谈,说一说自己的观点,从而达到共同的认识和一致的要求。当家长在说话时,班主任应要集中精神听,切忌打断家长的话语,或目光游离,飘忽不定,这样家长会以为你无诚意来家访。同时还要注意哪些话能在孩子的面前说,哪些不能。例如当和家长商讨应用哪种方法教育孩子时,就应避开孩子。

总之,家访是班主任的一项重要工作,又是一门实践性和艺术性很强的学问。

参考文献

[1] 曾爱莲.中学班主任工作[M].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4.

[2] 班主任工作之友[J].湖北教育学院,2000(1-12).

上一篇:中学生体育课堂纪律管理之我见 下一篇:探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表现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