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课堂上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10-10 06:58:32

高中政治课堂上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已成为目前教学的焦点问题。

教师改变"权威"的观念,关爱每一个学生的成长,以辩证的眼光、发展的观点看待学生,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造就的,用积极的眼光和态度来欣赏和预见学生的天性。在课堂教学中,做到课本让学生看,问题让学生讲,疑难让学生议,规律让学生找,并引进竞争机制,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并给予积极评价,及时对学生闪现的思维亮点给予褒奖,使学生得到成功思维的体验。教师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态度的形成,关注学生的主动求知和实践参与,关注学习主体的价值观念与情感态度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教师通过建立这种平等、信任、理解和相互尊重、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这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具体做法探究如下:

1.以疑激思。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是激发思维的起点。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创设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问题情境,学生感到好奇,引起遐想,勇于发问。这就诱导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激起学生思维动机。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问题一下子扩大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并能结合身边的事例进行论证。这种问题讨论的过程,既是对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培养的过程,也是中学生进行自我反省的过程,从而达到一箭双雕的效果。

2.过程展示。课堂教学中充分展示学习过程。教师运用一定的教学手段,按照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认识规律,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通过亲自体验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达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目的。具体的做法是,提出问题后,让每个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独立地进行探索、尝试,鼓励学生从多维度去思考同一个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自己得出的结论或方法,比课本上的结论或方法更适合学生自己的思维实际。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学生感知的基础上,根据新知识的特点,运用最佳教学方法和手段,让每一位体验新知识的形成过程,实现新旧知识的转化,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培养了学生分析综合和辩证思维能力。

3.层次教学。教师根据知识结构的繁简和理解程度的难易,把包含在理论知识内的复杂和隐蔽的内涵,层层剥离,进行多层面的展开,逐级推进和激发,既使教学由表及里,深入清晰地揭示出整体知识的本质和内在的规律,又达到了训练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目的。我们在教学中,首先对概念和原理作多层次的理解。概念和原理由于其本身的复杂性、抽象性,理解和掌握时可将其分解为多个层次,先一层一层地认识,理解每一层次表达的意思,然后再分析和综合各层次间的内在联系,使其形成完整的易于掌握的知识,自然引起学生思维。其次对问题和情境多层次的创设。思维肤浅的学生,只能领会到问题中几个元素之间的浅层关系;思维深刻的学生则能深入问题内部,透过表层,掌握其内部元素间的深层关系,从而把握住问题的关键和本质。因此,我们在问题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作全面、深入的层次结构分析,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引导和帮助学生架起思维的“梯子”,促使思维不断上“台阶”。

4.以议启思。对于教学中的问题,让学生充分的酝酿、讨论,自己探索结果,然后教师请学生汇报不同的探索结果,并说出每种结果的思考过程。教师虽然能很快判断出学生思维的正确与否,准确把握学生的思维水平,但不急于表态,而是充分尊重学生,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允许持不同意见进行讨论,通过研讨,让学生自己来判断哪几种方法的思考过程是正确的,哪些方法比较好。这样学生在发散的基础上进行集中,促进了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的发展。当学生在探索研讨过程中确有困难时,教师再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当的策略,因势利导,启发学生分析、辨别,指导他们。

上一篇:浅谈我对单元检测的认识与做法 下一篇:初中英语教改的几点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