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语用学的角度分析话语的寓义

时间:2022-10-10 06:14:04

从语用学的角度分析话语的寓义

摘要

本文着重阐述了语义学与语用学中“意义”的含义,用语用学的理论分析话语寓义,分析了话语的规约寓义和临时寓义,并且运用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对交际中的话语进行寓义的分析。

关键词 寓义 规约寓义 临时寓义 合作原则 礼貌原则

一、寓义的定义

话语所表达超出字面意义的意义,就是寓义。最早提出寓义的概念的是美国语言学家格赖斯。他认为我们应当把下述两种情况区别开来:一、说话者使用的词语所表达的意思;二、这个说话者在特定的场合下通过使用这个词语所表达的意思,例如,当顽皮的孩子们听到妈妈的脚步声时说“妈妈来了”,他想要表达的意思是“我们要关掉电视机或者我们要上床睡觉的意思”。说话者通过前一句话来表达后一句话的意思,但是前一句话并不包含后一句的意思。我国学者多把“implicature”译为“含义”。有人用“言外之意”来表示,也不理想,语用学上已有一个词“illocutionary force”表示“言外之意”,因而采用“寓义”一词更为恰当。

二、 寓义的分类

寓义可以分为规约寓义(conventional implicature)和临时寓义(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

(一) 规约寓义

规约寓义指社会有共同理解的寓义。英语中常用的Can I help you?和May I help you?并不按照字面理解为“我能帮助你吗?”而是表达“我愿意为您效劳”的意思。

规约寓义用的久了,人们可能忘记它的寓义。早期,英语单词corpse指的是“人类或动物的尸体”,现在主要用来指“人类的尸体”又如成语“灭顶之灾”,本始义是指“被水淹没的灾祸”,通过认识上的推理,引申出“毁灭性的灾祸”的寓义。因此,把它解释为“比喻毁灭性的灾祸”便不够准确。

(二)临时寓义

临时寓义指并非社会约定、只是在特殊语境中表达出来的特殊寓义。比如说,你邀请某人周末看电影,这时你的朋友回答道“我要准备考试”,那就是拒绝你的邀请,此时为临时寓义。

三、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

合作原则是临时寓义得以实现的条件之一。格赖斯从四个方面说明合作原则:

量的准则:要有足够的信息。

质的准则:努力使说的都是真的。第一,不说自己认为是虚假的话;第二,不说缺乏证据的话。

关系准则:要有关联,不能无故转移话题。

方式准则:要求表达清楚明白。第一,避免晦涩,第二,避免模棱两可,第三,避免嗦,第四,避免条理混乱。

请看以下几个例子:

例1:双亲健在否?母亲在去年去世了。

例2:高潮部分弹得不错。

例1的寓义是父亲健在。问的是父母的情况,但是只回答了母亲的信息,所以信息量并不足。此处答话人违反了量的准则,并未给出父亲的信息,只能被认为是父亲健在,不同于母亲的离开。例2是某音乐老师对学生演奏完钢琴曲之后的一段评价,老师只说了高潮部分演奏的不错,并不说其他的部分演奏的如何,对该生演奏其他部分的效果予以忽略,违反了量的准则,实际上音乐老师对该学生的演奏并不十分满意,因为老师没有对整体的水平做出评估,所以老师不是十分的满意。

又如例3和例4:

例3:我今天见鬼了。

例4:你今天买衣服了吗?我买了很多书。

例3中,“我今天见鬼了”,我们知道生活之中并无鬼怪神灵,即使是在今天这种偶然的状况之下也不可能会发生,所以此处显然是一种虚假的信息,虚假的话语,但是我们知道说话人会遵循原则,不会给出虚假的信息,所以我们相信说话人不会撒谎,那么就可以理解为只能是说话人遇到什么不好的事情,心情不好。

例4中,我们可以看到说话人试图询问关于购买衣服的信息,问听话人“你今天买衣服了吗”,说话人希望得到关于购买衣服的相关信息,可是听话人回答“我买了很多书”,看起来回答并不相关。可是,实际的状况可能会是听话人说我买了很多的书,以至于没有钱或者是不够钱都买衣服了。所以,此句话的寓义是“没钱买衣服了”。

继续看下面的例子:

例5:a. Open the door.

b. Walk up to the door, put the key into the lock, turn the key clockwise and push.

根据方式准则的第三条准则“简练(或避免嗦)”,说话人在说话时应该遵循这条准则,避免嗦。当说话人避免使用简单的表达方式,选择使用复杂的句子时,可以断定说话人并非随意地这样做,而是由于他所言的细节与当前说话的目的有关联。说话人使用b,并未使用a 的原因在于,他希望听话人关注a实施过程中每个动作的细节,按照b说的步骤完成。

综上所述,我们知道句子的意义是抽象的、是脱离语境而存在的;而话语的意义是具体的、是依靠语境而存在的。话语意义是以句子意义为基础的,是句子在语境中的实现。话语的意义包括字面意义和隐含意义,对于话语隐含意义,即寓义的研究值得继续探讨。

参考文献

[1]Grice, H.P. Studies in the Way of Words. “Presupposition and 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 ” . Ed.P.Cole, 1981: 183-189.

[2]John I. Saeed. Semantics.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3]Leech, G.N. Principles of Pragmatics.London: Longman,1983.

[4]石安石. 语义论. 商务印书馆, 2000.

上一篇:如何写好日语文章的开头 下一篇:浅析“30-10”模式下的英语语法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