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had better 的语法规则及语用规则

时间:2022-10-01 09:55:25

浅析had better 的语法规则及语用规则

【摘 要】在英语中,词组had better不因主语人称、数、谓语时态以及语态的变化而变化,而且还有它自己的被动态等形式,在语气方面也颇有规则。因此,对had better的正确使用看似简单,但实际上却不然。本文全面深刻地介绍了had better 的用法和笔者对这个英语词组的理解。

【关键词】had better;语法规则;语用规则

一、 Had better 的语法规则

had better (或 had best) 是我们常见的英语词组,大家知道在这个词组的后面要求接一个不带to的不定式。 此外,had better 还有一个特点,它不因主语人称,数,或谓语时态,语态的变化而变化,如果不了解这点,我们可能会写出类似下列的错误句子:

He has better (或 will have better) go to the hospital at once.

由于had better 在句中不管人称和时态变化如何都应维持固有的形式,故斜体部分应改为had better,我们既可以说,He thinks he had better follow the doctor’s advice (他想他还是应该听大夫的话),也可以说,I thought I had better follow the doctor’s advice (那时我想我还是应该听大夫的话)。 虽然在这两句话中think 和thought改变了时态,I和he改变了人称,但had better的形式并不发生任何变化。可见had better本身是没有人称和时态变化的。

had better 是内部联系极为紧密的词组,除了在问句中外,在词组内部一般不可夹入其它词(包括否定词not在内)。规范的否定式应为had better not,而不是had not better,因此“我们最好还是别待在这里”这句话应当是“They had better not stay here.”

had better可以有自己的被动语态,其结构是:主语+had better + be + 过去分词,如:

That foolishness of yours had better be stopped.(您老兄可别再干这种愚蠢事了。)

Sleeping dogs had better be left alone.(最好不要多惹事。)

had better 亦可有自己的疑问句形式,其结构是had + 主语 + better + 不带to的不定式。如:

Hadn’t you better stop ringing that bell? (你别再按那铃,好吗?)

What had I better do? (我怎么办好呢?)

此外had better又是非常口语化的词组,由于说话速度较快,须弱读的had往往被“吃”掉。故you had better在实际生活中常说成[ju (d) bête (r)],而在书面形式上一般写成you’d better。在现代作品中,人们往往将You’d better leave(你该走了),索性写成You better leave;在口语中甚至有人只说Better do such and such a thing。这反映了语言的客观实际情况。

在I think I’d better consult Mr.Cooper about this matter (我想最好我还是找库柏先生商量一下这个问题)这一句话中,I’d better 一般应按I had better 来理解。有人说也可理解为I would better,但多数语法家不同意这种看法。有人认为这是把“had better”和“would rather”两个词组混淆,产生了“would better”和“had rather”的交叉混用,应当指出,“would better”似乎并没有在当代语言中站住脚跟。它的出现,不论在文字还是在口语中,都是极偶然的。

在had better 词组中的had尽管是以have的过去时形式出现的,但所表示的却是现在或将来的事情;其中better从字面上来看,虽然是比较级的形式,但在这里却几乎不涉及比较的概念,其意义与well接近,相当于汉语中的“以怎么做为佳”。假如要从比较的角度来观察这个词的话,不妨可以理解为“better than anything else”。因此在近代英语中口语中大量出现的had best to do something 的用法,虽尚不能视为规范,却是一种有上升趋势的“新鲜事物”,颇有生命力。

二、Had better 的语用规则

不少初学者对had better语法规则掌握的很好,但是对其语用规则的理解却是缺失的,往往会导致交际失败,甚至引起不必要的误会。 这里举一个笔者曾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不愉快的例子。一位翻译曾很“客气”地向一个外宾建议,“你最好下午到管道加工车间去一下”,但他的英文是这样说的,“You had better to the pipe fabrication shop this afternoon.”不料对方很生气,他愤愤地连声说“Had better , had better…”。可见是由于had better 语用使用不当,产生了严重误会。那么,它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呢?

国内出版的各种英汉词典及教科书一般都将它注为“还是…好”,“最好还是…”等等。这些解释无疑都是正确的,而且也不乏例证。但是COD等词典对had better的解释是would find it wiser to ,would find it more suitable, more to your advantage…,双解的ALD把它译为“最好”(劝告或建议用语)。可见,如果用于第二人称,这个词的基本含义是告诉对方“你去做这件事,这样做对你是有利的”,“你不要去做那件事,那样做是不适宜的”;或告诉对方怎样做才算好,怎样做才算聪明。但是,这种建议方式并不婉转,比较不拘礼,生硬,甚至给人以教训人、威胁人的感觉。这是因为当主语是第一人称时,所指的对象是I(自己)或we(包括自己在内),不易引起误会。而主语若是第二人称的话,其针对性就比较强了,它的意义是:It is better that you should…。 说I’d better open the windows, for the air in this room is stale,因为是自己指出自己该做的事,不存在误会的问题。如改成You’d better…,就像是父母对孩子的责怪。假如反过来,子女用这样的口气向父母建议的话,就极不妥当了。又如We’d better travel by air instead of rail, because it’s so urgent,这是几个人平等地商量有关大家利益的问题,口吻平易。如改成You’d better…就像是上级对下级的指示,而如东道主用这样的口吻向客人建议的话,恐怕也不太合适。当然,如果谈话的对象是与自己相处很熟,说话随便的人,就不必那么拘泥了。

在业务往来中,或者与交往不深或敏感矜持的人谈话,可用各种方法,避免使用had better。比如要说,You’d better cancel that trip, as your schedule is a bit full.(你的日程有点太满了,应该取消那次旅行。) 不妨改说:I suggest you cancel that trip, as your schedule is a bit full. 这样一改就显得客气一些了。

Dictionary of American Idioms直截了当地把这个词组解释为should,must (“应该”、“必须”)。不客气的,甚至指令式的口气一目了然了。有时had better 词组的语气还带有对方有义务、有责任做某事的弦外之音。英国现代语言学家伍德博士在他所著的《英语通俗成语词典》中对had better词组的解释有两点:(1)To suggest advisability (提出劝告或建议);(2)In the nature of a threat (具有威胁性质)。在第一解下,伍德的例句是:You had better tell the police what you have heard.(你应该把你听到的报告给警察局。)前些时候出版了这本书的中译本,这句话被译成“你最好把听到的向警察局报告一下。”我认为此处的had better尽管有规劝、建议之意,但无论从had better词组的理解上来看,还是从这句的具体内容上来分析,都看不出有任何婉转的口气。应该说这是坦率的告诫:你有义务、有责任将所听到的报告给警察局。在这句话里把had better译作“最好”,就会被理解为:你可以向警察局报告,也可以不向警察局报告,两相比较,还是以报告为好。这显然不是原文所要表达的意思。笔者在这此顺便提出,以便与译者商榷。 伍德在第二解下面的例句是:I’ll pay you the money by the end of the month.(我到月底就把钱付给你。)―You’d better. 这种口气比第一解就更加厉害了,意思是你敢不付的话,我是要采取措施的。如果一个小孩正在淘气,眼里的父亲可能会向他发出这样的警告:You’d better quit it , or else…(你给我老实点,要不的话…)这无疑是一种警告,有“勿谓言之不预”,“一切后果由你负责”的意思。因此,had better常是一种简洁的命令,甚至是一种严厉的威胁。可见前面所述外国客人发怒一事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他认为翻译是在指挥他的行动,而且采取了带威胁性的口吻。如果当时翻译说的是“I suggest…”,“Shall we…”等恐不致引起误解。当然,还可以采取多种其它的较委婉客气的说法,如It would better(best) to …(if…);It would be a good idea to…(if…);May I suggest that…等,其中有些可能稍嫌过分正式。

三、结论

笔者认为, had better词组的语法使用规则并不难, 但是对其的语用规则的把握却不是很容易。语言是用来交际的, 尤其是在跨文化交际中,能够成功地实现交际目的才是成功的语言运用者。因此, 在学会had better的用法之后, 向其语用层面扩展是十分必要的, 以帮助我们顺利有效地实现我们期待的交际效果。

参考文献:

[1] Catherine Soanes, Angus Stevenson, Concise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USA, 2009.

[2]A. S. Hornby , 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English-Chinese Dictionar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USA, 2009.

[3]Richard Spears , Dictionary of American Idioms, McGraw-Hill, 2006

[4]F.T. 伍德,《英语通俗成语词典》 , 云南人民出版社, 1980.

作者简介:

庞琛,男,东北电力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1962年生,吉林人,主要从事商务英语、西方文化与哲学以及跨文化交际等方向的研究。

上一篇:To Realize China's Dream in the Practice of... 下一篇:糖尿病并发骨质疏松症误诊周围神经病变临床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