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闭教学与开放教学对比分析及思考

时间:2022-10-10 05:52:18

封闭教学与开放教学对比分析及思考

摘要:在一段时期内,封闭教学与开放教学将会同时存在。本文从封闭教学与开放教学的内涵和特征入手,对比分析了两种教学观,并关于教学发展进行了一些思考,这对于理解封闭教学与开放教学的区别,正确实施开放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封闭教学;开放教学;对比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0-0067-02

封闭教学与开放教学是当前我国教育界中并存的两种教学观,在教学实践领域具有不同的表现。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教学观应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是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通过分析封闭教学和开放教学的内涵和特征,揭示出封闭教学和开放教学的差异,这样才能在“开放”时代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

一、教学内涵的对比分析

封闭教学与开放教学代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教学观,不仅会影响人们对教学本质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其也会对教学过程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分析封闭教学和开放教学,首当其冲的是要认识两者的教学内涵。

1.封闭教学的内涵。封闭教学是传统教学的主要形式,在教学过程中过于强调知识的课堂传授,而往往忽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动发展。(1)强调教学认识的客观性。传统“教育认识论”认为:教师要根据教学认识的目标,按照一定的原则选择、建构出人类的知识经验,这应是教学认识客体的主导方面,也是教学认识的核心和存在依据。根据这一学说,学生应按照学习组织的要求,掌握教师认为有价值、有意义、精心挑选的知识经验。同时,教学活动的开展也应根据教师认为合理的行为逻辑来设计和安排,并通过各种制度化的方法加以控制[1]。这种教学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学习组织和教师的意志,而忽视了学生主体地位的客观存在。(2)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传统“教育认识论”认为:教学认识的方向、课题、途径、结果和质量等,都取决于教师,因而学生的学习过程需要教师的领导或者需要在教师的组织下进行。这一说法还认为,由于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认识能力较弱,因此学生只能依附于教师的决定和意志,这样就导致学生只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具有主动学习的资格和权力,而不可能以教学主体的地位参与实际的教学活动。

由此可见,封闭教学过程强调客观知识的传递,同时教学的关系也强调教师的领导与控制。由于这种教学方式采取以教师为中心、单向传递知识的教学模式,因此其更容易得到教师的认同,且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并得到了广泛地传播和应用。

2.开放教学的内涵。开放教学是指师生共同营造开放的学科世界(指学校场景中的学科世界,不同于专家所面对的专业世界)为途径,以学生获得主动发展为目的的教学活动形态[2]。(1)强调教学的自组织。教学作为一个系统,它既可以是被组织的,又可以是自组织的[3]。教学的自组织,就是指教学在开放的条件下,充分发挥出教学系统内部各要素的主体性,优化教学结构,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学的功能性。开放教学本质上是一个复杂的开放系统,内部主要由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三大基本要素以及物质、能量和信息等因素组成,它们之间相互作用、互相影响,并且通过自组织的协同作用,从独立和无序走向关联和有序。(2)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开放教学认为:主体性是人的本质特征,是人作为社会活动主体的本质属性[4]。虽然传统“教育认识论”也提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但由于其过于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导致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压制或弱化。而开放教学则通过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由此可见,开放教学过程强调教学系统的自组织,教学关系中更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再加上当今世界呈现出以开放为主要特征的时代精神,因此开放教学得到了较为快速地发展。

二、教学特征的对比分析

教学特征主要是由教学系统中的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三大要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状态和功能。这三者之间是相互封闭、相互隔绝,还是相互联系、互相影响,是判断教学封闭与开放的主要特征。

1.封闭教学的特征。(1)教师按纲传递教学内容。通常,教学内容是由学科专家根据学科逻辑所设计、编制出来的,因此其代表了学科专家的意志,并在一定时期内不随教师的改变而改变。作为一名教师,更多情况下只是学科知识的忠实传递者。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讲授,而不能对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任何调整或变革。因此,教学内容的这种封闭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教师对课程的灵活组织,同时教师的主导性和创造性也不能得到良好地发挥。(2)学生生硬地学习教学内容。学生所学的教学内容是客观存在通过不断窄化进而演变成教师教学知识的,因此其是一个相对稳定而封闭的知识体系,目的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快速地掌握这些概念、原理等知识。因此,教学内容本身并不能体现出学生的经验、理解和意愿,学生只是被动地被灌输一大堆固定的结论或者是标准答案,导致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被严重削弱。(3)教学系统缺乏交换。在封闭教学中,系统缺乏相互之间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及影响,过分强调认识过程的特殊性和独立性,很大程度上将教师的教学局限于教室中,同时教材作为唯一的教学对象,导致外部的教学资源也都无法进入到课堂之中。另外,课堂上只允许教师和学生存在,其他人员难以进入。这种类似的封闭,可能会导致学生远离现实生活和工作,失去理解生活、感悟生活的机会。

2.开放教学的特征。(1)教师自主有效开展教学。目前人们普遍达成共识,教师不仅应具有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法等公共知识,而且还应具有“个人实践性知识”,即教师应会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其独有的教育理念。由此可见,教师不仅是知识的研究者和传递者,而且也应具有自己的经历和经验,并形成对学生、知识的独特观点。因此,在开放教学中,教师应拥有一定的教学自,可以根据自己对学生、教学内容的理解来设计教学目标,组织教学内容,确定教学进度,实施教学评价。(2)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开放教学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核心地位,教师通过设置一定的教学情境,激发起学生的优势或潜能。同时,教师也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化特征或差异,促使学生有选择地、充分地将自身优势和学习过程联系起来,从而实现对教学内容实现有意义的、富有创造的占有和灵活运用。由此可见,在开放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必然是积极主动、富有个性的。(3)教学资源丰富多样。开放教学就意味着教学内容要超越现有的教材,教学形式要走出封闭的教室,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的各种课程资源,包括自然资源、公共设备、现代媒体在内的信息、素材、保障条件等各种物质因素,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交流、经验等以及课堂外的家长、专家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的意见等。

三、教学发展的几点思考

通过上述对封闭教学与开放教学的内涵和特征的分析,结合多年的授课经验,笔者认为封闭教学必然会向开放教学发展。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进行开放教学时应注重教学设计和开放尺度的把握,切实把开放教学落到实处。

1.封闭教学向开放教学发展是历史必然。目前,我国正处于以“开放”为主要特征的时代,整个社会的开放态势日趋明显,开放的内容也更加丰富。与此同时,我国教育正努力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而这一转变恰恰是封闭教学走向开放教学的过程。开放教学能尽可能地满足每个个体的不同需求,使每个个体的充分发展具有最大程度的可能性,这不仅是社会发展的趋势,而且也是教育发展的必然。

2.开放教学应更加注重教学设计。开放教学更加贴合个人的发展需求,但并不意味着否定和抛弃教学设计,反而应更加注重教学设计。在确定教学目标时,教应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等多角度进行分析;在采取教学策略时,教师也应积极开发多种多样的教学资源、合理运用多样的教学手段;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教师既要考虑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特点,又要借助现有的教学资源条件;在开展教学评价时,教师也应注重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开展师生和生生之间的有效互动。

3.开放教学应切实把握开放尺度。教学作为一个系统,其开放应具有一定的限度和边界。这就意味着在开放教学过程中应把握好开放的尺度。开放不足,教学系统不能实现内部的自组织,可能导致教学封闭;开放过度,教学系统会失去边界和独立性,可能导致教学失控。具体到教学实践过程中,不能片面地强调学生的独特见解,而忽视了文本的主旨思想;也不能过于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防止开放教学从一个封闭的极端走向另一个开放的极端。

参考文献:

[1]王策三.教学认识论[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李伟胜.开放教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

[3]姜超.开放教学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

[4]方元山.课堂教学改革研究[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

上一篇:物联网创新班课程体系与专业能力培养研究 下一篇:如何在小学语文中高段培养学生的群文阅读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