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达到音乐课程改革的最优化

时间:2022-10-10 05:52:00

浅谈如何达到音乐课程改革的最优化

摘要:新课程教学改革提倡以学生为主体、以多向互动合作为手段、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爱好;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以探究为目的,大胆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积极尝试自主学习途径,培养求异思维,激发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学行为等都要随之发生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来自于新课程理念的形成,只有将新的课程理念体现在课堂教学中,才能使课程改革达到最优化。

关键词:自主参与;个性发展;求异思维;最优化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2-055-1

一、发挥自主参与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新课程十分注重学生的自主参与、合作和探究,这是与传统的高中音乐教育最明显的区别。传统的高中音乐课十分注重音乐理论的学习。课程过多的时间都放在抽象的音乐理论的学习上。这与音乐课的自身特点(亲身体验、切身感受)是相违背的。就好比是学开车,你的理论多深、多强,这对于你的车技是没有起多大辅助作用的,重要的是你必须去实践、去感受、去体会。脱离了真枪实弹的亲身体验和实践,学生游离在音乐王国的边缘,感受不到音乐的美感,那到头来还是纸上谈兵,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是能说而不会做。学生并没有真正享受到音乐的美。那“音乐教育是美的教育”这句音乐教育家所推崇的名言就得不到切实的体现,就失去了音乐课固有的亮光,学生把音乐课当作政治课、语文课来上,其音乐课的灵魂没有了,音乐课也就乐不起来。而新课程则把重点放在学生的自主参与、合作和探究上。无论是教材的设计和教学课件的丰富性上较之传统的音乐课来讲都有了十分大的突破。新课程理论性的东西虽然少了,但却更加精辟了。

新课程注重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参与与合作探究,学生在课堂上不断地进行音乐体验,然后交流、讨论、探究,进而再次欣赏音乐作品,在这种丰富的音乐体验中,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音乐带来的乐趣多了,课堂也乐了、活了。同时,新课程的最大优势还在于音乐内容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新课程的教材包含的音乐知识点相当丰富,世界各地优秀的音乐文化和不同民族的音乐特色都收入其中,再配以丰富的课件提供给学生去欣赏和体验,让学生足不出户就可以领略到世界各地的优秀音乐作品,这样一来,学生的音乐视野开阔了,美的体验也更加丰富了。

二、要体现人文主义精神,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按照现代教育教学的指导思想,乐教学的自身规律,提出了四大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爱好;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这四个崭新的音乐课程理念从不同的侧面体现了音乐的人文精神,它符合高中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与审美认知的规律,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新课程更大的特点还在于对课程的选择上。除了必修课程音乐鉴赏以外,还配有歌唱、演奏、创作、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表演几个选修课程,极大地丰富了高中学生音乐学习的知识面。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特长或者爱好有目的地选择你的音乐选修课程,这为那些有志于在音乐某方面继续发展的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学习机会,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学习课时和专业的师资配备,这较之传统音乐教育那种大锅饭式、一体化式是一种极大的转变和创新。学生的学习更加自由了,选择也更自由了,学生的音乐实践和体验更加丰富多样,学生的个性得到很好的发展。在这种新模式的教育下才能培养出个性鲜明、特点突出、综合素质高的全面发展的学生,真正体现了教育的人文性。

三、以探究为目的,培养求异思维,激发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教师不仅充分钻研教材,而且要善于捕捉学生的心理特征,学生都有好胜、好奇、好动的特点,并充分利用这些特点,加倍爱护学生的语言和行动,引导学生的耐心观察、思考和探索,为学生提供思维的空间,为学生创造一切有利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除了被动接受知识外,还存在大量的发现与探究等认识活动,新课程要求学习方式的转变,就是要转变单一的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倡导探究学习。探究学习强调富有个性的学习活动过程,关注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获得的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其过程具有开放性。

这样,教师不仅是教者,也是学者,思者和听者,从而为多向互动合作教学策略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进行多向互动时还应提倡生生之间两两互动或小组合作学习互动,包括组内异质的小组合作学习和组内同质、组间异质的小组合作学习,合作的内容可以是互相评价对方活动,互相表达自己的看法,互相讨论问题解决,互相竞赛巩固认知,共同表演发现新知等。

总之,新课程教学在音乐课堂的运用中,教师要十分注重学生的自主参与、合作和探究;同时还要体现人文主义精神,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珍视学生独特的表现,珍视他们对音乐的独特感受与理解,也要让学生自己珍视对教材、对音乐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另外还要注重培养求异思维,激发学生勇于创新精神。只要我们注意做到这三个方面的问题,我相信课改后的教学会逐渐成熟和完善,最终达到课程改革的最优化。我认为,改革和与时俱进地发展,是我们高中音乐教育永恒的课题。有志者共同努力吧!

[参考文献]

[1]国家音乐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01(05).

上一篇:浅谈小学牛津英语语感能力培养 下一篇:开好科学发现室的三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