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高二化学课堂中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时间:2022-08-09 11:10:41

如何在高二化学课堂中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摘要:笔者认为非常有必要调动高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他们的学习热情。经过一学年的实践,笔者总结了这样几种方法:积极进行课前准备,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效。

关键词:高二;学习热情;激发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2-046-2

高二是承上启下的一年,是学生成绩分化的分水岭。如何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与学生在高二阶段的学习程度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高二学生的表现却是不如人意。在课堂上,有些学生趴在桌上睡觉,有些学生看小说,有些学生人在课堂,但心不在课堂等等。种种现象都表现出高二学生学习的懈怠性。而在高一和高三课堂中,这种现象出现得很少。因为高一学生有着刚进高中的新鲜感,高三学生有着面临高考的紧张感。因此如何改变这种现象,提高高二学生的学习热情成了我们必须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解决问题,笔者找了部分高二学生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和访谈,访谈主要围绕“上课为什么睡觉或者开小差,为什么现在没有了学习热情,自己对于未来有什么打算,有没有从现在开始准备”这几个问题展开。结论就是绝大多数学生对上课的内容不感兴趣,觉得枯燥无味;没有对自己的未来做过打算,总想等着高三的系统复习,现在就随便听一听;有些学生觉得老师对他们太凶,上课太紧张,久而久之就失去了学习兴趣。还有些学生上课有些知识没听懂,积累多了,不懂的知识越来越多,就形成了思维障碍。面对这样的回答,笔者也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在课堂上一味地追求进度,一味地灌输知识,忽略了学生学习热情、学习兴趣的引导。

经过一学期的教学实践,笔者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出发,总结了这样几种方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积极进行课前准备,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

1.微笑面对学生,让幽默风趣充满你的课堂

有一位学生跟我说过:她喜欢哪个老师,她就会充满兴趣,从而那门功课就会突飞猛进。虽然这句话缺乏科学性。但是这也说明了一个问题,教师是否具有亲和力也是学生学好这门功课的因素之一。从心理上来讲,教师课堂上的态度随和,学生的排斥感减少,自然能使他们真正融入到课堂中。学生犯了错误,不能在课堂中严厉批评,因为你的严词很可能会造成后半节课的低效率。教师应该尽可能采用一些其他的手段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同时又不伤害他的自尊心。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幽默风趣,知识是乏味的,但是教师是位神奇的创造家,可以将这些知识变成跳动的文字,激起学生学习的火花。如讲乙醇性质时教师常把燃烧形容为“轰轰烈烈”的氧化;灼烧的铜条反复插入乙醇,氧化成醛说成是”附有代价”的氧化;果酒久陈变质称之为“悄悄地”氧化通过这些幽默的描述,生动的语言,学生兴趣倍增,情绪高涨,能进入一种最佳的学习意境。

2.精心设计教学素材,帮助学生更快地接受新知识

化学是理科中的文科,要记忆的知识比较零碎,而且容易混淆。教师应该精心设计教学素材,积极做好课堂准备,帮助学生更快地接受知识。如,学生对生、熟石灰的化学式常张冠李戴,教师可以建议学生根据硫酸钙分子前面的系数,用俗语“一回生,两回熟”来记忆。

或者教学中,教师如能选用一些引起学生熟悉、富有情趣的事例作比喻,可以使学生加深印象。例如,讲述苯的结构和性质的关系时,教师可打这样一个比喻:苯就像似驴非驴、似马非马的骡子一样,既有牛高马大的身材,又有长耳细尾的驴征,苯中碳碳键就是单、双键“杂交”产生。所以,苯既具有烷烃的某些性质,也具有烯烃的某些性质。如此深入浅出的描述,必然会使学生在愉悦的心境中轻松地汲取知识。

对于一些有规律的知识,教师可以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总结,找出内在联系及规律,然后进行记忆。同时在记忆的基础上进行理解。当然,用表格或图示也可以进行归纳、整理,使看似零散的知识结成网络。例如对于众多种类的有机物,将其总结起来,形成一个知识网络会使学生学起来更加系统。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整理相关内容,对学生更有启发性。

3.精心准备实验,让学生的好奇和感叹充满课堂

实验是化学教学的灵魂,也是化学知识的基础,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千姿百态的化学仪器,层出不穷的实验现象等给学生以赏心悦目的美感,充满诱惑力,同时也使学生产生浓厚的认识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探索欲望。美国有一句著名的谚语:“告诉我,我会忘记;做给我看,我会记得;让我亲做,我才懂得。”可见实验在学习中的重要性非同一般。

教师课前应预做,若现象不明显的可加辅助手段,如溶液、沉淀、火焰的颜色可衬以背景观察,现象细微的用投影仪,要让所有同学都能感知一切。注意安全,如有毒气体应在通风橱中进行或用药品吸收,若弥漫在空气中,不仅损害师生健康,还会使学生对搞化学研究产生畏惧心理,将求知欲、理想扼杀在萌芽状态。而对无高难度操作的演示实验,可让学生自动请缨上台演示,台上的做得小心谨慎,力求规范,台下学生带着挑剔的目光,看得认真仔细,效果会更好。不过无高难度的实验尽量安排学生进行分组实验,从实验中学化学,从实验中记忆操作、注意点等。高二学生学习已经呈现一种麻木心理,实验或许可以调节他们的学习状态,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当然中间也会有一些偶发事件,因此在组织化学实验教学时,需要老师有较强的组织能力。

二、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现代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强调:“教一个人某门学科,不是要他把一些结果记下来,而是教他参与把知识建立起来的过程。”在寓教于乐的化学课堂中,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真正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去。

1.课前充分预习,课后认真复习

课前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充分预习,课后认真复习。这是学生顺利接收新内容的保证。因为知识之间具有一定的连贯性。前几节课的内容没有掌握好或者学生对课堂中所讲内容一无所知,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就会遇到一定的障碍,自然在学生中会产生畏难情绪,无法调动自己的学习热情。例如,在高中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每节课都要充分预习以及复习,因为每学一种物质,其中有着千丝万缕的练习。物质之间的转化,物质的相关物理性质以及化学性质,没有这些知识做铺垫,学生学习就会比较困难。

2.课堂中引导学生思考,发挥学生的主人意识

课堂应该交给学生,应该改变让教师主导课堂的模式。在一次课堂教学中,我做了这样的示范,一道有机推断题,我让一位学生到讲台前讲出整个反应流程,台下的学生也饶有兴趣,一则是觉得好奇,一则又有点挑剔。最后的效果非常好,学生听得非常认真,并报以热烈的掌声,可能是学生之间的语言比较接近。因此教师在课堂中应该多设置一些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让学生自己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就单纯做一个引导者。这样学生才会全身心地投入进来。

在化学课堂中,教师应该努力提高的讲课水平,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加强对教材内容的剖析,同时能够充分利用化学与生活紧密结合这一有利条件,针对高二学生这一特殊的团体,充分创设情景,让高二学生重新提高自己的学习热情,体会学习化学的重要性,从而产生浓烈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逐步实现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对于学生情感方面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巫慧娟.化学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思考.开封教育学院学报(J),2006(06).

[3]严化英.保持高中生学化学的热情之策略.四川教育学院学报(J),2001(08).

[4]王如琨,辜白羽.让化学教学快乐起来.教书育人(J),2005(04).

上一篇:德育悄悄穿行在语文教学中 下一篇:“动态生成”式作文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