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住宅结构转换层的施工技术和质量控制

时间:2022-10-10 05:21:20

高层住宅结构转换层的施工技术和质量控制

【摘要】随着当前社会的不断发展,高层建筑作为当前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结构,其施工质量和施工技术的控制是不可忽视的过程。高层住宅的结构转换层是一个住宅建筑物中不同结构形式相连结的关节点,它在建筑结构中既是下部结构的封顶,还是上层架构的支撑基础和支撑前提。在整个建筑物结构体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连结纽带作用。本文通过对高层住宅建筑转换层的施工技术和质量进行分析,提出高层建筑转换层施工中提高建筑质量的方法与技巧。

【关键字】转换层;浇筑;施工工艺

在当前建筑施工的过程中,高层建筑是城市发展中的主要施工手段和施工方式。在高层建筑施工的过程中,有建筑物上下两层之间的使用方式和使用功能不尽相同,使得建筑在施工中对楼层的设计和转换方式设计中要根据楼层的基本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与研究。通过对楼层进行结构的转换过程,则成该楼层为结构转换层。是建筑施工过程中的主要结构形式。按结构功能,转换层可分为三类:1.上层和下层结构类型转换。这种形式的转换层主要应用在剪力墙架构和框架结构具有着强大的支撑能力,能够为空间创造出一个较大且自由的空间。2.上、下层的柱网、轴线改变。在转换层结构的设计中,由于上下结构的变化使得其在结构中出现加大的差距,形成一个大柱网状结构,并常用于外框筒的下层形成较大的入口。3.在设计的过程中转换层的结构形式是和当前建筑整体结构和布局呈为轴线性布置的方式,即上部楼层剪力墙结构通过转换层改变为框架的同时,蛛网轴线和上层楼层在使用的过程中错开,形成上下结构且不行对比或者对齐的位置状态和布局方式。

1 施工方案的选择

板式转换层一般采用一次支模浇筑混凝土成型的施工方法,施工速度快,砼整体性好,但需置备大量的模板支撑材料,材料的租赁费或一次购置费太多,而且在施工时要求支承架立柱每层上下严格对齐,误差不得超过25mm,施工难度太大。而将厚板分两次浇筑迭合成型,第一次先浇筑梁900mm高、板600mm高,利用第一次浇筑的混凝土形成的梁板支承第二次浇筑的混凝土(厚度为l000mm)自重及施工荷载。梁、板下模板顶撑仅考虑支承第一次浇筑混凝土自重及施工荷载,顶撑负荷减小为原来的l/3,可以全部由首层楼板承受,从而大量减少模板支撑材料。同时因混凝土分两次浇筑,可以大大减小构件尺寸,有利于混凝土散热,减小了温度应力过大对控制裂缝的不利影响,较好地解决了转换层施工的材料投入及温度裂缝控制两个难点问题。

2 施工方法(每栋号楼分别浇注):

2.1 施工顺序:先安装绑扎支模架钢管焊接柱筋绑扎柱筋安装柱模梁底模绑扎梁筋浇灌柱混凝土安装梁侧模、楼板模绑扎板筋管盒预埋浇灌梁板混凝土。

2.2 柱混凝土:在大梁钢筋绑扎验收后,在梁底部位置的柱侧模预留300×300的浇灌洞口,分层浇捣柱混凝土至梁底。

2.3 梁、板混凝土:先浇灌大梁混凝土,必须分层,每层高度为50cm振捣密实,间歇时间不超过2小时。从梁跨中开始,到两端支座。两跨及连续梁,从梁支座处开始,到跨中汇合。板从短边跨开始。沿长边跨平行浇捣。施工缝均留置中跨中1/3范围内。施工缝时间均不得超过2小时。

2.4 大梁的测温:在每根大梁的轴心线跨中、埋设1根ф15钢管,钢管底部密封,比梁底部高50cm,钢管管口比梁领面高出20cm,,混凝土浇捣完毕后,及时将突出梁面的钢管切平至混凝土表面。混凝土浇捣12小时后,三天内,每隔4小时,用水艮测温器,检测混凝土内部与外界的温度差,并做好记录。

3 准备工作:

3.1 检查所需要的配电箱布置,漏电保护装置,震动棒运转,及夜晚施工的照明灯具。

3.2 在柱筋、墙筋的+10.90标高处,用水准仪测量统一控制标高,用红油漆作标记,标记点布置均匀、合理,以便拉线控制混凝土板面的标高,平整度。

3.3 检查柱梁、墙,板模板钢筋内是否有杂物,及时清除。

3.4 与混凝土集中搅拌站沟通,混凝土中卵石的级配控制在3cm以内,混凝土的坍落度在配合比设计的范围内,调整至最大,以刮混凝土的灌入,避免现场施工人员随意加水。

3.5 备好混凝土检测所需要的器具,包括混凝土试压模,混凝土坍落筒,水艮测量器,覆盖养护用的草袋。

3.6 检查混凝土的配合比试验报告单,安排专人配合工程监理部人员到混凝土集中搅拌站现场旁站、监督。

4 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及其质量控制

4.1 混凝土中心实际温升计算方法比较

方法一是根据实测数据推导水化热总量,方法二的水化热总量则直接根据水泥类型和强度等级查表而得,但考虑了更多的与浇筑温度、块体厚度和龄期有关的经验系数。用两种方法分别计算混凝土浇筑后第3天的混凝土,结果非常接近(均为39℃左右)。

4.2 温差控制的尺度

通过实践我们发现,将表面温度与中心点温度的差值控制在25℃以下,甚至温差短时间达到30℃也未出现裂缝,因此有关规范规定的25℃是一个比较适宜的控制差值。

4.3 内部降温和外部保温养护措施

与筏板基础不同,转换层不仅在表面,而且在侧面和底面也应采取保温措施,木模板本身可以作为保温材料,钢模板必须进行保温,我们的做法是,在梁板侧面和底面的钢模板面加铺两层塑料薄膜,再铺一层18mm厚覆塑面夹板。梁板表面采取先铺两层湿麻袋,再铺两层塑料薄膜、一层湿麻袋的保温方法。养护过程中通过保温的麻袋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

4.4 关于是否设置水平施工缝的问题

转换层厚板平面面积较大,混凝土分层浇筑时不易清理水平施工缝,最好一次浇筑。本工程对超过1500平方米的1.8m厚的转换板和最大尺寸为2.0m×2.2m的转换大梁混凝土实施了一次浇筑,效果较好。

5 钢筋施工及其质量控制

转换层钢筋量大,互相交叉多,特别是梁的箍筋为二级钢,箍筋直径最大有牵l8,钢筋的绑扎相当困难。梁板纵向钢筋采用了钢筋镦粗直螺纹连接接头,钢筋绑扎前制定了严格周密的钢筋绑扎顺序保证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

6 大梁裂缝观测

梁板混凝土强度等级达到设计强度100%后,方能拆除支撑模板体系。大梁侧模拆除完,立即搭设活动脚手架,利用放大镜,对每条大梁底,大梁侧的混凝土表面进行全面地检查,不遗漏每个部位。做好每个部位轴线的真实记录,对于产生细微裂缝的现象,及时汇报工程监理部,会同相关人员对该裂缝进行每天的检查记录。

7 小结

换层施工是高层建筑施工的重点,是采用各种混凝土控制手段极其模板支撑手段来进行其施工质量保证的前提基础,在施工的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混凝土对其带来的影响和不利因素,避免施工安全隐患的产生。建筑要求上部小开间的轴线布置、较多的墙体,这种要求与结构的合理、自然布置正好相反,因为结构下部楼层受力很大,即正常应当下部刚度大、墙多、柱网密,到上部逐渐减少。为此,必须在结构转换的楼层设置转换层,称结构转换层。

上一篇:浅谈我国深基坑工程技术的新进展及相关问题 下一篇:浅谈如何加强民用建筑中电气工程管理及技术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