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师动作示范技能的案例分析与建议

时间:2022-10-10 05:10:45

体育教师动作示范技能的案例分析与建议

摘 要:通过案例研究法,对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动作示范技能进行了案例分析。结果认为:体育教师的示范技能是体育教师教学技能的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技能之一,在实践教学中,要熟练掌握这项教学技能,首先应具备一专多能的运动技能;其次,要求在教学实践中学习与总结优秀教师的先进经验、掌握动作示范技能的各种方法、技巧,并通过各种有效方法,不断提升示范技能的标准。

关键词:体育教师;动作示范;教学技能;案例分析

“动作示范技能”主要是指体育教师在给学生演示正确动作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较为稳定的教学行为方式。由于运动技术传习是体育课堂教学的本质特征,因此,动作示范可以认为是体育教师的“看家本领”,它也成为了体育教师各类教学技能的重中之重。动作示范技能虽然不同于运动技能,但必须以娴熟的运动技能作为基础,同时更要掌握运动技能的示范技术与方法、规范与要求,这样才能做到不仅自己会做动作,而且能准确地演示给学生观看,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较为清晰的运动表象,这是学生学习与掌握运动技能的基础条件,缺失这个环节,学生的学习就会失去依据和样板。因此,体育教师“会做”动作并不代表“会教”,“会做”是基础,“会教”是关键。本文结合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实例,分析动作示范技能的水平与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供一线老师参考。

一、案例呈现(表1)

案例来源: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展示会课例

教学对象:初二年级男女混合班

教学内容:排球扣球

体育课型:新授课

运动场地:室内球类馆,四副排球网

二、案例问题分析

1.从教材内容选择角度分析

对于排球扣球来说,初二学生的学习难度较大,因为初二学生的身体素质、学习基础较差,从观看教学录像的实际教学来看,其效果也很差,特别是女生,没有一个学生能够进行完整扣球的,掌握扣球技术动作的男生也是寥寥无几,而且并不是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掌握的。因此,反观教学效果,该教材内容不适宜在初中阶段,特别是在男女生混合班进行教学。

2.从教师动作示范质量的角度分析

这位教师基本掌握排球的扣球技术,但是动作的质量不高,没有达到漂亮与优美的层次。其次,该教师在进行完整动作示范时,排球网的高度并没有调整到教师所需的高度,因此,从教学效果来看,虽然得到了学生的掌声,但看起来像是作秀。

3.从动作示范的次数与类型角度分析

其动作示范的数量不算少,且种类多样,共有12次示范。完整示范1次,分解示范11次,其中慢速分解示范4次,原地分解示范4次,个别指导分解示范3次。但从具体情况来看,暴露出的最大问题是:该教师排球扣球的完整示范只有一次,其余的都是分解示范。教师的完整示范并不是一次二次就完事了,特别是新授课,需要教师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多种类的完整示范,才能满足学生在头脑中逐渐形成清晰运动表象的需要,但整节课该教师只有1次完整示范,这显然不能满足教学所需。

4.从教师示范时的学生站位的角度分析

关注教师的示范面问题,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看清动作的结构、过程、方向、细节等情况。但在班级教学中,由于学生人数较多,要确保所有的学生都能看清动作技术,其难度较大,那么教师就应该运用不同的示范面从各个角度进行示范作以弥补,尽力使绝大部分的学生看清运动技术过程。由于排球扣球动作较为复杂,因此,应采用综合示范面进行示范。从教师完整示范时学生的站位来看,学生分四列纵队站在教师示范的后侧,如何能看清教师的示范动作:有的只能看到背影、有的看到了左侧面,有的看到了右侧面。较为准确的示范面为:学生分两排站(或四排,前两排下蹲)在一个排球场的两侧,教师至少进行2次不同方向的完整示范。从教师分解示范时学生的站位来看,学生四排对面站立,教师中间进行分解示范也是可以的,但教师应做正反两个方向的示范,才能使相对而立的学生看清教师的示范动作。其次,由于分解示范的难度较小,因此还可以采用较为自由的圆圈型队伍进行示范,但也要进行正反两个方面示范。

5.从教学内容安排时间与效果角度分析

这节课排球扣球时间安排了26分钟,其余时间则是利用排球进行一些游戏练习。我们认为,这样的安排不够合理,因为扣球对于学生来说,本身就是一个很难的技术动作,一节课45分钟,本来时间就少,更应该集中与利用更多的时间学习与练习,没有充足的重复练习,要让学生熟练掌握运动技能是绝不可能的,其他的活动如课中的抛球准确性练习可有可无,没有实质性的意义与价值。其次,从教学的效果看,排球扣球技术的学习效果较差,大部分学生没有很好地领会排球扣球的重点,没有准确把握起跳的时机,导致了起跳过早或过晚扣不到球的现象。女生掌握技术情况更差,没有一个女生的排球扣球动作能成型的。

6.从讲解与示范结合角度分析

一般情况下,运动技术较简单的、非动态的,可以边示范边讲解;运动技术较简单的、动态的(不可能边示范边讲解),可以先示范后讲解;运动技术较复杂的,可先作非常简单的介绍,再进行示范,也可先示范后进行具体讲解。该课在完整动作示范时采用的是先示范后讲解,在分解示范时采用的是边示范边讲解或边示范边练习的方式,其效果还是不错的。

7.其他角度分析

没有利用其他的辅助直观手段,如图示、模型、媒体等;在学生练习过程中,对于大多数学生出现的错误动作,教师没有集中学生进行正确动作示范的强化;没有进行正误对比示范;没有让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动作演示示范等,以上这些缺点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该课的教学效果。

三、动作示范技能发展建议

针对以上课例与体育教师动作示范技能的一般要求,提出以下促进动作示范技能发展的建议。

1.示范技能规范法

动作示范要达到一定的标准,才能形成一种较为熟练的技能,因此,体育教师熟悉与了解动作示范技能的种类与要求是完善动作示范技能的前提,有了这个前提,就可以经常观照自己,反思实践,不断提高。具体种类与要求详见表2。

2.运动技能巩固法

运动技能是动作示范技能的基础,如果没有娴熟的运动技能作为基础,那么要完善动作示范技能将成为一句空话。由于职前教育中所学的运动技能与职后教学需求不能完全一一对应,但从要求看,体育教师需要掌握“多专多能”的运动技能,在这种高标准的前提下,不同学段的体育教师可以根据体育教学的实际情况灵活应变,对已掌握的运动技能,要继续发挥它们的功用;新开发的或有待开发的运动项目技术,则可以通过外出进修、网络视频学习、同行指导等途径实现不断学习与提高运动技能的目标。

3.观察学习法

职前学生可在认真观看术科老师或网络视频示范动作的同时,注重观察教师示范的位置、距离、方向、速度、节奏等情况,最主要的参考依据是“教师的动作示范是否能让所有的学生看清楚”。职后教师可通过看优秀课例,学习他人经验,提高动作示范的技能。

4.自我模仿法

“镜子”是一种很好的自我观察的手段,因此,有条件的学生或教师可在体操馆中面对镜子做各种动作示范,以达到自己观看、自我修正的目的。

5.活动竞赛法

职前学生可积极参加由班级、学院、学校、省市举办的各类师范教学技能比赛和每三年举办一次的全国高师院校体育基本功大赛,其中动作示范技能是一项重要的比赛技能之一,比赛前期的锻炼与比赛过程对于发展学生示范技能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职后教师也可积极参与由学校、地区、省市、乃至全国的体育教师基本功、示范技能等方面的单项或综合性的竞争,以不断提高自己的动作示范技能。

参考文献:

[1]刘海元.学校体育教程[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1.

[2]邵伟德.体育课堂有效教学与例解[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2.

上一篇:浅谈中学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 下一篇:水平五高一男生武术套路学习片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