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时间:2022-10-10 04:59:05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摘 要】数学是一门研究数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模型等概念的学科,作为人类思维的表达形式,反映了人们积极进取的意志、缜密周详的逻辑推理及对完美境界的追求。初中数学又是数学研究过程中重中之重的部分,因此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发展对于初中生学业的重要性不言而论,本文主要探讨关于其模式的几点看法。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模式;针对创新

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

1.新授课模式

新授课模式是教学过程中最常见最普遍的模式,教师通过教材及教育部颁布的教学大纲要求授予学生应了解与应掌握的概念和知识点。教师要按照大纲要求把知识点毫无遗漏的授予学生,模式严肃。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自主探究,建立数学模型,解释应用拓展,交流收获,布置作业五个环节重点突出一个“新”字。

2.练习解答模式

在授课过程中难免会有不懂之处和接受知识的过程,就要用联系解答模式给予相应的帮助吸收。教师可以通过教材上的习题及相应的练习册习题帮助巩固知识点并举一反三,确保每个知识点的掌握与应用,达到数学知识的完善。通过练习,当堂消化所学的新知识,使知识转化为能力,加深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使新知识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练习的设计要围绕重点,先求同,后求异,先基本后综合。另外,练习需要一定的数量,精讲多练的效果还是不错的。例如在初中数学的一元一次方程求解,问题:苹果的价格为5元/千克,香蕉的价格为3元/千克,买了苹果和香蕉共9千克,花费了33元。苹果和香蕉各买了多少千克?此时学生需要思考设未知数并计算。正解:假设买了苹果x千克,那香蕉买了(9-x)千克,得5x+3(9-x)=33,解方程得x=3,9-x=6,苹果3千克,香蕉6千克。经过该传统题目的讲解后,可再讲解一些吸引学生并实用的问题,将一元一次方程的问题举一反三。

3.复习模式

在每个模块讲完之时,每单元,每本书,每学期末,都会有一个汇总知识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要对教学过程中发生的问题,掌握弱的部分进行针对复习,有针对的练习题,确保知识点的落实。

教师可以通过强化结构体系,突破知识重点,联系教材内容,搞清典型例题,精选题目练习,达到立体复习效果。

二、初中数学课堂不同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针对性

每个学生由于家庭背景,环境,遗传原因,基础掌握等因素的不同,导致每个学生都有其自身的特点,从而在初中数学学习中分化出不同的层次。很早我们就知道“因材施教”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所以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应该有相应的教学模式,从而促进学生不同的发展,养成对学生有力的习惯,对学生日后的学习生涯助一臂之力。

1.针对尖子生

尖子生基础掌握好,接受知识快,教师应注重对知识点的应用与思维拔高方面,给予中等偏难的试题。

2.针对中等生

中等生基础良好,接受知识与应用知识的能力欠佳,应该配以中等试题,侧重知识点的熟练掌握与应用娴熟的能力培养。

3.针对基础薄弱的学生

基础薄弱的学生,在小学初中的数学学习中对知识点的掌握不好,导致初中跟不上,应该侧重对知识点连贯性的指导与应用,达到让疏漏降到最小的标准。

针对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教学模式,会对学生本人的成长给予帮助,取长补短,在有限的时间获得最大的知识效益。

三、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

1.计算机应用屏幕展示

随着网络的应用日益增多,在教育界使用计算机应用教学,会拉近时代的距离,减免板书浪费的时间,增加教学的乐趣与学生集中注意听讲的效果,可谓双赢。利用powerpoint幻灯片制作教学课件把每个知识点列在页面中起到一目了然的作用,利用相应的制图软件,可培养学生对二维三维等图像理解,便于授课。

2.动手实践能力培养

世界舆论对中国学生尤其初中学生的评价无异于“高分低能”,动手能力差,实践能力弱等,数学学科又是逻辑性缜密性要求之高的理性学科,在课堂中的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3.发散思维

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智力与思维的发散必不可少。教师应该以教学大纲为纲,以开发学生智力发散学生思维为重点,收集或编写相应的试题,达到发散学生思维的目的。例如,假设推测法,集体发散思维法,材料发散,因果发散等。

我们探讨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创新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思维能力,最后返回实践,学有所用。例如恰当运用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解析式、表格、图象)并借助信息技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些涉及到的是函数的实际应用,力图建立模型。函数的应用主要是函数的拟合,然后去建立实际的模型,总结建立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过程,然后寻求最优目标,这是函数的应用问题,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会有所创造,一个问题有不同种解法,或者在映射中完成,或者是在建立图像中解决,或者在计算的抽象思维中得出结论,在自律中主动的检索相关信息,积极的建构创造性的学习知识,让学生体验生活数学的乐趣,在自己的创新实践中解决数学难题,也就达到了数学自主性的目的。

四、结语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方法有着至关重要的引导作用,好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未来的数学乃至人生路上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是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几点看法,望给予批评与建议。

【参考文献】

[1]冯德辛.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贵州教育.2010.(G2)

[2]阮成武.数学教育模式定位变迁及价值转向.2008

[3]熊哲宏.论21世纪数学的五大观念变革.2007

(作者单位:浙江省温岭市滨海镇中学)

上一篇:坚持“三个结合” 开展有效教学 下一篇:让阅读成为提高英语学习水平的阶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