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生活见地理运用地理为生活

时间:2022-08-18 06:37:00

走进生活见地理运用地理为生活

【摘 要】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在方式、模式上进行了改变,并以生活为源从生活走向课堂,再从课堂走向生活的模式,在知识的横向联系和纵向联系上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以求对高中地理教学方式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活;地理;教学;联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高中地理的教学理念和方式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正如高中地理课标中指出的:学习有益于生活的地理。如今的高中地理课堂除了注重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理解,以及在考试中的知识的娴熟运用外。更看重对如何渗透新课标理念,使高中地理课堂独具魅力、焕发异彩。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对当下新课程理论学习,在教学中我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把地理知识的教学与生活相融合,让知识的传授在严谨认真又不失轻松活跃的氛围下进行,让知识在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构建的方式下形成。同时,在改进教学模式和方法的过程中,我坚信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是为有效教学而运用的,所以在追求充满趣味和艺术的课堂氛围之外,还应让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获得真知,在生活中活学活用,在考试中游刃有余。

一、走进生活见地理,生活处处有地理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一门学科。它具有极强的科学性和实践性,是人类在长期自然环境中活动、认识所形成的丰富经验。对于高中学生来说,对于地理的学习的主要途径是课本,以及老师的传授。单一和生硬的方式,往往让学生觉得味同嚼蜡,久而久之对地理的学习也失去了兴趣。而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课堂教学严重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学生对于知识的认识仅限于课文,严重缺少感性认识和亲身体验。

其实,地理于我们的生活无处不在,大到宇宙外太空、人类的生存发展,小到每一个人的衣食住行,这些鲜活且充满吸引力的知识并没有蕴藏于课本中,而是见于我们生活的点滴之中。让学生广泛的接触自然和社会,让学习回归生活世界,不断扩大自然、社会知识的积累,鼓励和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联想的能力,在不断的体验、感受、实践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敏锐的直觉和良好的情感倾向。例如,学生或者是以班级为单位订阅一些与地理有关的报刊杂志,常见的如《中国国家地理》,或者通过观看电视、或者一些关于地理的纪录片。在平时我通过收集这些资源并整理,然后告知学生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兴趣去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地理知识素养明显提高,而学生对于这种贴近生活的知识获取方式也乐于接受。

在生活中,除了让学生多接触、多体验以外,还需要学生多思考、多质疑,保持一种敏锐的洞察力,这是非常重要的。人们每天在生活中可以看到成百上千的现象,可是却很少有人对自己所看到的现象进行思考,时间长了就在大脑里形成了一种定式,认为事物这样就应该是这样。所以在课堂中我会适当找时机教学生将自己所看到、听到的事物在接受之前先做一下思考。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牢记知识,同时能培养学生勤于动脑的好习惯。除此之外,在生活中让学生多关注熟悉当前的地理新名词比如:生态住宅、水体富营养化、绿色壁垒等等。通过多观察、多积累学生的地理素养自然能够得到提高,学习兴趣也会日益加深,同时也为在课堂上学习地理理论知识提供良好的前认识。

二、生活书本与课堂,轻松愉悦学地理

根据多年的地理教学经验,我发现学生总是难以根据问题中所给的条件挖掘其中蕴含的信息,从而不能准确的运用理论知识来进行答题,例如,问题给出某地一些地理特征,然后要求学生以此判断该地地理位置、气候、经济产业。而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其中之一就是学生缺乏从地理事物或现象的相互联系中进行思考判断的能力。在高中地理中,知识点虽然很多,乍一看纷繁复杂好像没有什么头绪,但却不然。其实地理事物、现象之间往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只要将知识脉络理清,我们就可以从原因推导结果或是从结果追溯原因。

如让学生分析导致我们所熟悉的太湖水资源日益变差的原因,这就需要我们从所观察到的现象联系它所处的地理位置,人类活动等来进行分析,从地理位置来看太湖处于长江三角洲江湖间走廊部分,江苏省东南部,这种位置决定了它亚热带季风的气候,夏季盛行东南风再加上气温高、水位低以及水质的富营养化为蓝藻的生长、繁殖提供了条件。除此之外太湖周边的工厂居民肆意乱排脏水直接导致水体污染。政府有关部门缺乏有效统一的法制管理手段,对土地利用方式急剧增加,周边乡镇企业的无序发展都是导致太湖水质遭到污染的原因。这是地理问题的纵向联系分析方法,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对问题进行分类并进行纵向联系和思考。这样知识就能形成一个体系,解决问题也就有了相应的套路。除了注重知识的纵向联系,在教学中更要求学生能够对知识进行横向联系,如同纬度的南北半球的某一个地方其气候类型特点是相似的,当然在地理中除了相似还有多种多样的差异,如冷锋与暖锋,气旋和反气旋的比较。在课本上只能对知识进行有限的举例,所以掌握知识的横向联想和对比是很重要的。

除了要加强事物、现象之间的联系,在教学中还要注重地理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教师在教学中把要学的知识有意识地、巧妙地寓于各种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之中,以教材中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这一章节为例,教材中系统的阐述了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地理环境为新加坡经济发展提供的条件。这些结论性的知识让学生觉得很陌生甚至高不可攀,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为学生铺路、搭桥,在学习该知识以前,我先让学生谈谈自己家乡的主要经济来源是什么?有哪些经济产业?这样一来学习的起点变低了,学生要思考的问题也变具体和熟悉了。然后再以此为基础扩大思考的范围“我们省的主要产业和经济支柱(下转第57页)(上接第52页)是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再将问题深入,让学生谈谈自己的家乡和我们省拥有什么样的地理环境。这样一来将两者相结合,学生明白书中的结论如何得到,知道了知识的来龙去脉,心里对书本知识的畏惧感自然就消失了。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思考、积极参与从而化被动为主动。

三、运用地理为生活,生活处处用地理

我们常说学以致用,这是学习最初的愿望,也是学习的最终目的。在高中地理课标中明确指出,地理是日常生活和进一步学习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工具。在应用中体验地理的现实意义,这也是我们在教学中极力追求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

在平时生活中我发现现在的学生对于书本上的知识、问题分析的头头是道,但对于生活中一些地理现象却无法解释,更有同学连街边树立的地图都不会使用。这让作为地理教师的我感受颇深。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适时有意的增添了许多有益于生活价值的知识,例如如何解释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现象,如何应对灾难化解危险。举例来说,比如我们用大气垂直结构以及气温垂直变化的知识来分析唯美古诗中所蕴含的地理知识。也可以把对火山、地震、海啸区的分布规律用来分析当前世界地理事实和热点问题。同时也可以通过对水循环及其过程用地理知识来分析长江、黄河各大河流的源头补给和径流量的变化。

除此我在课堂中还注重教学生面对灾难该如何躲避。例如,在过去我们部分老师教学生遇到地震时要躲到桌子下面,但事实上这并不是正确的躲避区域,正确的躲避方法应该是教学生迅速在就近的地方找到“地震活命三角区”,即找一个大而结实的物体,将自己的身体卷缩并靠近他的一侧,所找物体越大越结实那么所形成的三角形空间就越大。还有教学生如何通过天气、水位的变化,预测海啸、台风。总之在教学中通过反复多次举例、示范让学生明白学以致用的道理,培养学生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真正做到生活处处用地理。

在新课程理念的影响下,现行的高中地理教材以当今时代经济社会发展为背景,汲取了地理学科的最新成果,教材在安排上处处体现让知识回归生活的理念,在每单元后设有社会活动课,在教学中结合学生和本土实情充分利用,对于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四、结语

虽然教学无定法,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在课堂教学中立志于将地理知识“生活化”,同时也将生活“地理化”不断创新的教学方法,将地理知识化难为简,将知识学以致用。在未来的地理教学中让学生多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贴近生活的地理应成为我们每一个地理教师永恒不变的追求。

【参考文献】

[1]蒋坤楠.高中地理教学策略探析[J]中学地理参考.2007(1)68

[2]李峻.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策略.[J]中学地理教学2009(1).34

[3]牛艳丽.生活中的地理知识[J]教育教学研究.2007(10)26

[4]宋晓兰.浅谈高中地理高效课堂的构建[J].中学地理课堂 2007(3)6

(作者单位:江苏省昆山市第一中学)

上一篇:初中物理如何提高学生课堂参与效能 下一篇:巧用电子白板,彰显英语课堂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