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体育课中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

时间:2022-10-10 04:47:39

浅谈在体育课中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教育事业的进步,素质教育在中小学的深入开展,大家都清楚地认识到,学生的健康问题绝不只是躯体的健康,他还包括心里的健康。现阶段不少的高中生出现心理问题,已引起各类学校广泛关注和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健康是学校体育重要任务之一。本文从体育教学实际出发,根据体育教学特点和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心理状态,阐述体育课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和作用。

关键词: 体育课 心理健康 培养

1.前言

随着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高度发展,学生的学习压力、就业竞争力也越来越大,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越来越多。高中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喜怒无常,情绪不稳,心理承受力低,意志薄弱,缺乏自信,学习困难,考试焦虑,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贫乏,学习成绩不稳,难于应付挫折,出现早恋现象,并在行为上出现打架、骂人,说谎,考试舞弊、厌学、逃学,严重的出现自伤或伤人现象。由于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思想比较活跃,又面临着高考的压力,这些问题表现得尤其突出。心理问题是人类最常见、最复杂的问题,如何充分利用体育课的教育性、竞赛性、协同性、交往性等特点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竞争意识、团结协作精神、提升自控能力等,以及促进个性和谐发展是体育教师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也是学校体育教学要重视的问题。

2.体育课中对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引导

作为学校教育课程的体育课, 不仅对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发挥主导作用,而且对于学生心理健康引导有自身的优势。作为体育教师,体育课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心理素质,要打破传统体育教学的主渠道作用,积极挖掘教材中的心理健康素材,确立学生课堂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因人施教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品质。并且通过体育课中教师言行举止影响,室内课的健康教育,教学比赛,体育项目教学,体育游戏等方式的引导,来培养高中生具有健康的心态。

2.1教师言行举止引导

体育教学中,当教材难度较大和学习器械的练习时,学生往往会产生惧怕心理。教师可用暗示调节法消除和缓解学生过度紧张焦虑的不良心理。如可采用暗示语教学法,还可以采用诸如点头示意的恰当表情动作,运用“胆大者带胆小者练习”等暗示教学法。由于体育运动以群体的形式进行身体练习,学生之间相互接触合作,有利于调整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复杂关系,在群体教学和练习过程中,学生为了学习和掌握运动技术和技能,完成规定的身体练习,不仅需要作体力上的努力,更需要教师和同学的友爱与关心、支持与协助、尊重和信赖、理解与团结以及教师语言的鼓励和表扬。通过身心的不断努力,掌握了动作技术,克服了困难,磨炼了意志,锻炼了自己,也了解了他人,从而获得心理和身体上的双丰收。

2.2室内课的健康教育引导

体育教师根据高中生出现的青春期心理问题进行引导,例如青春期闭锁心理、情绪情感激荡、表露而又内隐,早恋等等进行健康教育。教育学生科学用脑,要劳逸结合、充分的休息、合理分配用脑时间、改善用脑环境、加强大脑营养等。如果心理有问题的学生应该鼓励他们早点去心理咨询,严重的话必须要去心理医院接受治疗。

2.3体育教学比赛引导

体育教学比赛的特点就是公平竞争和优胜劣汰,并检验教学质量。观看比赛时,每当运动员不畏敌手,顽强拼搏终于进球(或获胜)的片刻,许多同学都会呐喊、鼓掌、感动不已,仿佛自己也曾经历了一场激烈的竞争。比赛过程的跌宕,使他们压抑着的评判欲和表现欲得以释放。观看运动员精湛的技艺、顽强的精神,使学生积存的失落,悲观烦闷的内心重新得到前进的光明。观看比赛,可从胜利中体会到成功的价值,同时也从失败中得到了人生的经验,树立必胜的信心,让人获得了实现自我的真谛。通过比赛可以给郁积的各种消极情绪提供一个发泄口。尤其,可以使遭受挫折后产生的冲动通过参加体育运动得到转移,可消除情绪障碍,减缓和治疗某些心理疾病。

2.4体育项目教学引导

比如:耐力跑教学练习时,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比赛,规定按照个人到达终点的次序得分,以同组成员得分之和计算团体成绩。这样每个同学都会很注意自己的成绩,力争为集体争光。促使学生加强团结协同配合、互相支持和鼓励,既培养了参与竞争意识、协作意识,又增强了集体观念和意志品质。所以,只要进行精心设计组织实施,就可以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球类项目所具有的趣味性、娱乐性、集体性和竞争性的特点。使得进行这些项目的锻炼不仅需要娴熟的球艺,更需要默契的配合;既培养同学之间的合作意识,也培养了集体主义精神。更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竞争意识。

2.5体育游戏引导

游戏在中学教学中占有相当的份量,通过游戏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竞争能力,以及团结合作,热爱集体等优良品质。而这些优良品质正是一个人健康心态的集中体现。游戏深受学生的喜爱,也为体育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良机。例如,在游戏比赛中一些个性较强的学生因不服输而与对方发生争执,也有失利的学生这间相互的埋怨,导致受指责的学生产生怯场心理而退出比赛。这样一来,不仅影响了游戏教学的正常进行,而且还伤了同学之间的和气。这时,教师抓住这一时机,耐心地教育学生,特别是偏激倾向的学生,更应让他们认识游戏比赛的意义,正确看待比赛的成败,批评有碍团结的不良现象。

总之,高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并不可怕,只是看各类中学是否重视,体育教师如何去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把特别的爱给特别的学生,就能够预防学生心理障碍的出现,并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做好心理辅导和疏导工作。

3.建议

一是针对中学生的特点,教育部门应在对学校教师和医务工作人员等进行心理卫生知识教育的同时,也要对体育教师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教育和培训。让每位体育教师认识到身体健康、心理健康是紧密联系的,只教会学生锻炼身体的方法还不够,应结合体育的特点,给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在进行体育运动时身心受益,做一名身心全面发展的合格高中生。

二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体育活动,充分发挥体育在健身、健心、娱乐和文化传递等方面的作用,组织诸多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体育活动,充实高中生的业余生活,陶冶学生的情操,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上一篇:浅谈中职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浅谈高中数学学习困难的成因及矫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