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兴趣 注重积累

时间:2022-10-10 02:22:27

课程标准十分强调语言的积累:“没有积累,就谈不上培养良好的语感,也决不可能有真正的听说读写能力。”如何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呢?不妨从如下几方面做起。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1.以“教材”为突破口,让学生喜欢阅读。低年级图文并茂的课文内容常常会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如果教师能够通过范读、分角色读、引读等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升华他们的感情,使他们在欣赏、品味语言的同时,就会喜欢上阅读。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设情境,让他们跟着老师一同欣赏名胜古迹,让他们去扮演狐狸,在表演中体会狐狸的狡猾;让他们尽情地读诗、颂诗,并仿照课文内容去作诗,感受当一名小诗人的快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上帮他们建立起来良好的阅读兴趣,必定会促进其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

2.学好、写好作文,功夫在课内,也在课外。因此,教师应经常让学生阅读一些短小的故事。低年级学生识字量小,阅读能力不强,读书的速度特别慢,容易对阅读产生厌烦情绪,教师应利用种种机会给学生讲些优美的故事,然后告诉他们这些故事都在书里,以此激发学生自己找书看。等学生读了一定数量的故事后,再开展“故事大王比赛”等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一展风采。这样,他们的课外阅读兴趣会越来越浓。

3.要让他们学会欣赏品味文章,在美读中自然成诵。无论是孩子思想品行的形成,还是学习成绩的提高,其主导因素都是孩子内化的结果,积累背诵也是如此。只有那些他们认为好的、优美的文章,才会引起他们的注意,才会激起他们的兴趣,最终才可能通过他们的努力,把知识纳入到自己的知识体系当中来。为此,教师应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引导他们去理解文章,感受文章的美,在此基础上,通过熟读、美读,让他们自然成诵。

二、教给学生积累的方法

1.以字带词。在人的大脑记忆中,单独记一个字易忘,如果以词的方法来记,就容易记住。因此在学习生字时,教师让学生用组词、扩词的方法扩大词语量,以丰富词语,积累词语。

2.以词引句。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好的词语,如果只是学了不运用,也容易遗忘。在教学中,教师让学生选自己喜欢的词造句,既巩固了词语,又学会了运用,一举两得。例如《日月潭》一课中有许多优美的词语,教师应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住这些词语:名胜古迹、群山环绕、风光秀丽,等等。

3.连词成段。用几个相关的词语,或者根本不相关的词语,引导学生创造性地思维,把几个词语说成一段话,是语言的积累,也是逻辑、想像等能力的训练。如,教师可以出示这样几个词:早晨、太阳、干干净净、唱歌,引导学生这样写:一天早晨,红红的太阳从东方慢慢升起。我背上小书包,高高兴兴上学去。清洁工人把街道打扫得干干净净。看到大人们来来往往忙着去工作,我也一边唱歌,一边快步向学校走去。

4.背诵好句、好段、好篇。背诵有助于学生积累词语,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优秀的诗文作为一种语言艺术,像一泓清泉流进学生的心田,像一曲牧歌回荡在学生的耳边。长期背诵一些优秀诗文,能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正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

5.一日一词一句,学以致用。把一天当中学到的词句选自己认为最好的记下来。日久天长,积累的词句会越来越多。教师还应该经常利用语言实践课、练习课,通过语言、实物、图画、游戏等创设情境,指导学生把课内外积累的好词佳句运用到说话、写话上,使学生尝到积累语言、应用语言的甜头,以此进一步培养学生课内外阅读、积累和运用的习惯。

三、培养积累的习惯

在课内外阅读中积累。语言表达的基础是阅读,只有在大量阅读中才能吸收丰富的语言,积累丰富的语言才能了解人生、认识生活、受到熏陶,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在日常生活中积累。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样文字。”学生的生活丰富,感受才会深刻,写起文章来才能左右逢源,触类旁通。特别是低年级学生,他们年龄小,好胜心强,非常喜欢参加活动。针对这一特点,教师可以组织学积极参加各种活动,让多姿多彩的活动成为最鲜活的写作素材。学生有了鲜活的素材,写话时也就能做到内容真实、情感真实了。另外,我国的节日比较多,人们往往在这些节日里走亲访友、集会、搞庆典活动。这些内容、场面都蕴藏着丰富的文化,也是积累语言的大好时机。

总之,教学中,我们既要丰富学生的语言,培养语感,又要让学生积累语言,让他们“厚积”而“薄发”。同时,还要让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积累习惯,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上一篇:“同”于内容“异”出精彩 下一篇: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