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法人型民办非企业单位与其他法人型组织的区别

时间:2022-10-10 01:39:59

论法人型民办非企业单位与其他法人型组织的区别

中图分类号:D922.29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1)01-244-01

摘 要 法人型民办非企业单位以其法人财产对外承担民事责任。法人型民办非企业单位须经登记管理机关准予登记后,方可取得法人资格。法人型民办非企业单位与《民法通则》规定的四类法人型社会组织有的明显的区别。

关键词 法人型民办非企业单位 法律特性 法人型社会组织

法人型民办非企业单位,是指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它社会力量举办的或由上述组织与个人共同举办的民办非企业单位,法人型民办非企业单位以其法人财产对外承担民事责任。法人型民办非企业单位须经登记管理机关准予登记后,方可取得法人资格。

法人型民办非企业单位,具有法人资格,以其法人财产对外承担民事责任。但与《民法通则》规定的四类法人型社会组织有的明显的区别。

一、与机关法人的区别

机关法人是指“依法享有行政权力,并因行使国家职权的需要而享有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国家机关”。国家机关是指代表国家权力和行使国家行政、检察、审判等职能,组织协调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等活动的依靠国家财政的独立核算的单位。机关法人应属于公法人。对于民法能否规制公法人的问题,学界多有论述。有学者主张“机关只有在从事民事活动时,才称其为法人。机关不从事民事活动时,不为法人。”

虽然民办非企业单位具有准行政主体的属性,在经法律、法规授权或行政机关委托的情况下,可以从依法管理公共事务而言,如《民办教育促进法》可以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发给学历证书、结业证书或者培训合格证书等。但这不是民办非企业单位主要职能,只是在特定条件下的特定行为,并不是民办非企业单位的本质属性,正如不因机关法人可以从事民事活动而否认其公法人的属性。

二、与事业单位法人的区别

在我国,“事业单位”不是一个十分清晰的概念,一般而言,是指以社会公益事业为目的,从事文化、教育、卫生、体育、新闻等各种非营利活动的单位。在计划经济下,事业单位是社会公共事业的主要组织载体,在我国有数量宠大的事业单位,1998年通过的《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对事业单位作出了界定。事业单位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目前我国正在对事业单位进行改革,其基本思路是对具有市场营利能力的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采取企业的组织定位和管理模式;对于主要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按行政机构的模式运行和管理,即纳入到公法人的体系中;对于其余的既不营利也不承担行政职能,但是提供社会服务的事业单位,则应该探讨新的管理模式。

民办非企业单位与事业单位法人的区别主要在于举办主体和资金来源的不同。是否主要利用非国有资产是民办非企业单位区别于事业单位的一个基本特征。首先,民办非企业单位是利用非国有资产举办的,而事业单位是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利用非国有资产是指主要利用非国有资产,而不是不允许有国有资产的成分,只是国有资产不占主导、支配地位。对于来源于国家资助的资产,若已作为捐赠,则不应作为国有资产计算。其次,利用非国有资产与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不同。非国有资产的范围大于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例如,国有公司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法人实体,不需要国家财政性经费。如果国有公司利用自己的资产,面向社会举办一所学校,该学校虽然未利用国家财政性经费,但是用国有资产开办的,根据《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该学校不属于民办非企业单位,而是属于事业单位。

三、与企业法人的区别

企业法人是从事商品生产、流通、经营和服务性活动,以营利为目的、并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的独立核算的单位。这类法人的性质比较容易界定,相当于营利法人的概念。

民办非企业单位与企业法人的区别主要在于是否以营利为目的。首先,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宗旨是提供社会服务,而不是为了营利。而企业法人,包括服务类型的企业,均以营利为目的,其宗旨是通过经营活动而获取利润。其次,民办非企业单位的非营利性也体现在财务管理和财产分配体制上。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盈余和清算后的剩余财产只能用于社会公益事业,不得在成员中进行分配。企业的盈利可以在成员中分红,清算后的财产可以在成员中进行分配。

四、与社会团体法人的区别

我国的社会团体法人,在《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颁布后,是指由自然人或者组织自愿组成,为实现会员共同意愿,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法人,它与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区别是比较明显的。

首先,实体性是民办非企业单位区别于社会团体的一个基本特征。民办非企业单位是个比较固定的实体组织,有固定的从事行业,是由固定的场所、固定的人员组成的一个单位实体,其活动的特点是连续的、经常的。社会团体是由公民自愿组成的会员制的组织,其组织通常只是个不从事经常性活动的比较松散的组织,其会员的组成也具有不稳定性。

其次,社会团体内部成员间的“互益性”也与民办非企业单位相区别。社会团体内部成员间有“互益性”,社会团体把满足成员的需要,为成员提供服务作为自己的首要目标,成员加入社会团体的目的也很明确,就是想通过社会团体获得其仅靠自己或工作单位所无法满足的需求。而民办非企业单位没有会员,虽然民办非企业单位是为社会提供某种服务,但民办非企业单位与其内部成员是劳动与报酬的交换关系,其成员加入后,通过自己为组织的劳动获取报酬,内部成员间并不是一种互益关系。

参考文献:

[1]金锦萍.非营利法人治理结构研究.北京在学出版社.2005.7.

[2]任进.民办非企业单位的若干法律问题.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03.5(2).

上一篇:保险法中如实告知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 下一篇:论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的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