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与治理对策

时间:2022-10-10 01:37:24

当前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与治理对策

所谓会计信息是指人们在从事经济活动过程中运用会计理论和方法,通过会计实践获得的反映会计主体价值运动状况的各种经济信息。近几年,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会计信息失真严重损害了社会公众的利益,破坏了市场经济的秩序,阻碍了和谐诚信社会的构建。为了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我们必须采取有力的措施加强对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当前会计信息真的主要表现

会计信息失真大体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会计法规、准则、制度本身的缺陷所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即所谓的“规则性失真”;二是会计人员在具体的会计业务中,由于主客观原因违反会计规则,人为地编造会计事实、编造会计数据所形成的信息失真,也就是通常意义上的会计信息的“人为性失真”。

一、会计核算的失真。主要是指作为会计信息载体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失真。会计凭证失真出现在原始凭证上。常见的是通过以夸大或缩小的方式来达到隐匿事实真相的目的,或者是偷梁换柱,无中生有,将不合法收支列入合法项目之中。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失真除受到会计凭证失真影响之外,还大量存在伪造账簿,虚设会计科目,故意违反制度要求,采取不适当的计量方法,以及直接捏造、篡改会计报表数据。

二、成本费用核算失真。企业出于利益机制驱动,往往把成本费用作为调控利润的主要手段。为了保证利润计算的准确性,我国财务与会计制度对成本和费用的列支范围和标准都作了严格规定。但是有些企业,为了达到少上缴利税的目的,就人为地加大成本费用,采用多提多摊等手法,把不该列入本期的成本费用列入本期。在难以完成本期规定的利润指标时,为粉饰所谓“政绩”,他们又会在缩小成本费用上动脑筋,对本应列入本期的成本费用,该提的不提或少提,该摊的不摊或少摊,造成成本数据失真。

三、资产管理混乱造成计价失真。主要是指企业资产账目价值已不能真正反映企业各项资产的实际占有数。其表现有些地方国有资产家底不清、管理混乱,大量资产流失或被吞噬,存在账实不符的现象。有的企业拒不接受国家监督,国有资产管理混乱,导致国有资产大量流失。资产计价过程中,某些主观假定的标准和方法,造成计价的伸缩性,使资产计价因人为的偏差而严重背离客观实际。

四、往来款项数额失真。这里主要指企业人欠和欠人之间相互拖欠长期不清。许多已确认收不回来的债权或付不出去的债务长期挂账,悬而不决;或因会计人频繁更换,交接手续不健全,各种应收账款长期无人问津。

五、经营成果失真。在收入和收益上做手脚,编造假会计信息,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一是不按制度规定办事,该减的收入不减。比如按会计制度的规定,企业销货退回应减去销售收入,但企业不减,仍作为本期收入处理,结果必然导致利润虚增。二是明目张胆虚作收入。故意编造实际上并未发生的收入,借以达到虚增利润、粉饰领导业绩的目的。如某企业为实现扭亏增盈,虚作销售产品的发票,虚列产品销售收入。三是一些盈利企业为私设“小金库”,非法获取巨额收益,设两本账,以达到多留多分的非法目的。

当前会计信息失真的深层次原因

会计信息的真实有效,是企业内外管理和决策的关键。然而,复杂的会计环境与社会性因素的影响,使会计信息失真成为一种历史性与国际性现象。我国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既有企业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

一、会计管理体系与执法体系不统一。《会计法》第23条规定:“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和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的任免应当经过主管单位同意,不得任意调动或撤换。”虽然会计法对会计人员的任免作了明确规定,但在实际工作中并没有真正落实。在国有基层企业大部实行法人代表负责制,中层管理人员由法人代表聘任,约束了会计人员发挥会计监督的作用。企业领导把会计看作是“账房先生”,会计对领导意图唯命是从,致使会计信息失真。假帐真算,假帐假算的事例已屡见不鲜,“厂长成本”、“经理利润”仍有市场。

二、会计工作社会监督体系不完善。由政府行政部门批准设立的会计师事务所,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承办查账业务。单位内部的会计监督和有关部门对单位实行国家监督,以及由注册会计师承办的社会审计,构成了会计监督的整体,共同为社会经济活动服务。但是,目前企业的外部监督主要由企业主管部门实施,主管部门往往从本部门利益出发,对所属企业采取保护主义,不能进行有效的监督。近几年来,我国的会计师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机构有了一定发展,但其数量和质量与经济发展的要求相差甚远。有的中介机构还出具虚假的验证报告,尚未形成一个有效的会计社会监督体系。

三、会计工作人员素质偏低。企业在人事管理上还存在任人唯亲的情况,有的还沿用计划体制下的管理方法,素质差的下不去,素质高的上不来。企业对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提高重视不够,致使部分财会人员素质、技能较低,时常发生操作性、原理性错误。如乱用会计科目、随意改变账户对应关系,会计确认及计量工作混乱。尤其近几年会计制度中增加新的内容较多,如增值税等给会计核算增加了不少难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会计信息的质量。

四、会计环境变化与会计方法变化的不同步性。会计环境变化的不确定性,必然导致会计核算难以准确地提供价值运动的信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运动环境是瞬息万变的,如物价变化和随机事件的发生等,都会对价值运动的流量流向产生不同的影响。我国会计核算的规定,原则上又是相对稳定的,当客观环境变化后,在客观上会计都不能同步跟踪反映。[3]这就必然产生会计信息反映的误差和失真,市场越是不稳,竞争越是激烈。这种误差和失真就越大。

五、会计确认计量的假定性不准确。在会计核算中,存在许多不可确知和难以计量的因素。会计确认和计量工作不得不借助于假定和估计方法。加固定资产使用期限、预计残值、折旧率的确定,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以及一些共同费用的分摊,收发材料的计价、借用跨期分配和成本结转等,都只能足以假定或预计推算出来近似的结果。因此,会计信息不可能绝对精确地与客观价值运动相符合。

当前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社会危害

当前,我国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会计信息的服务范围也越来越大,其作用与影响是任何一个历史时期都不能比拟的。会计信息失真的后果也就更加严重。

一、对企业的危害。企业是会计信息的提供者,它同时也是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将各个时期形成的会计信息加以比较分析,是企业领导者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寻找差距,进一步改进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方法。虚拟会计信息的相互比较,只会产生错误的比较结果,对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决策毫无益处。若因制造虚假的会计信息而使企业声誉受损,更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二、对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危害。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情况下,投资者和债权人是企业会计信息为数最多的关注者,这是由于企业的财务成果直接与他们的收益有关。失真的会计信息只能对他们产生误导,从而做出错误的投资或贷款决策,并蒙受重大的经济损失。

三、对国家的危害。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国家是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的运作者,它可以是企业的直接投资者。因此,企业的会计信息对于国家来说就有着双重意义。企业的会计信息一旦失真,不但会导致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的紊乱,也可能导致国家的投资付之东流。

对当前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治理策略

会计信息的失真现象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我们必须有针对性地开展治理工作,建立多角度、多渠道的社会监督体系,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可靠性,以维护国民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

一、建立健全会计法律法规体系。要防止会计信息失真,必须逐步建立完善的会计法规体系和社会监督体系。对现行《会计法》进行适当的修改,对会计准则的定义和释义作精确的分析和解释,避免造成使用者对会计规则产生误解。在相应的会计规则条款中,应尽量不使用“抑或”、“或者”等模糊性语言,使会计法规更加明晰化。在修订的《会计法》中,要制定系列相应的措施,对与会计信息有定利益关系的人的行为加以限制。对于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责任人要加大处罚力度,并制定详细的处罚标准,使《会计法》具有更好的可操作性,提高利用会计信息进行违法活动的成本。建立一套以《会计法》为中心的会计法规体系,对《企业会计制度》以及《企业会计准则》作进一步的修订与完善。在加强会计法规建设的同时,必须加大执法队伍建设,建立一支作风正派、清正廉洁的会计执法队伍。加大会计执法力度,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对于违反有关法律、法规的单位、个人应当依法处理。

二、努力提高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养,增强从业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提高会计人员素质的根本是要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业务索质和职业判断能力,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的提高,要在加强会计专业知识的培训,提高专业技能的同时,完善其后续的专业技能教育;在掌握会计的专业技能的条件下,会计人员要不断地进行会计工作实践,对会计业务进行分析判断,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一方面要加强会计人员的诚信教育,将诚信作为企业的价值观,使诚信成为会计人员的自觉行为;另一方面要建立相应的会计诚信档案,将会计人员诚信作为会计人员职业资格考评的重要指标,进一步完善对诚信会计工作人员的奖励措施。

三、完善会计监督和约束机制。我国《会计法》确立了单位内部监督、社会监督、政府监督四位一体的会计监督体系。它要求会计在其经济核算过程中,要对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会计的内部监督,要从建立会计监督法律约束机制入手,修订会计法规中不完善的地方,使会计法规更明确,内容具体,操作性强;明确会计主体责任,要求企业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从而为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提供切实保障。[4]充分利用国家财政、审计、税务机构的社会监督职能,建立多角度、多渠道的社会监管体系。允许跨地区、跨行业、跨部门审计,提高审计工作质量。改变政府以经营业绩、单纯的利润目标作为考察任用干部的考核依据,杜绝“官出数字,数字出官”的怪现象。

四、推行会计人员委派制度。企业会计人员的聘用、管理、考核、调整、任免,应由上级主管部门或者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会计人员的人事关系不隶属于受聘企业,同时工资待遇也由相关职能机构发放,会计人员不受企业的制约。会计委派制度,可以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在高层可以实行稽查特派员制度,验证财务报告的真实性,监督会计核算的合法性,评价企业经营者的业绩。在中层可以实行财务总监制度,财务总监受主管部门派遣,人事、工资由派遣单位负责,以独立的身份行使对企业财务的监督控制权力。在基层实行会计人员委派制度,由委派单位统一进行管理,改变会计人员对企业的依附,不再受领导的左右。

五、大力发展注册会计师事业。加强注册会计师队伍建设,提高注册会计师的社会地位。注册会计师被称为“经济警察”,但目前我国注册会计师并没有完全摆脱企业经济利益的约束,难以保证会计审计报告的真实性,甚至为企业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要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一方面是要加强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从业人员的法制观念;另一方面要严格注册会计师的执业标准,增强注册会计师从业的独立性,提高其社会地位,避免注册会计师在获取经济利益与承担风险的夹缝中生存。

(作者单位:山东菏泽牡丹区财政局)

上一篇:关于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的探讨 下一篇: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有关问题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