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关怀的策略

时间:2022-10-10 01:31:51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关怀的策略

[摘 要]社会发展不能离开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有机结合,人文精神是引领社会主要发展的航向标,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强调人文关怀的渗透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它对高中生的成长、对提高高中生的个人修养和人文修养有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高中语文;人文关怀;渗透

“教学中的艺术,不在于传播本领,而是鼓励、鼓舞和唤醒。”教学就是要灵活地运用创新的教学手段,开展富有创造性的教学活动,唤起学生情感上的体验,从而引导学生在欣赏和感知的过程中的思想得到启发,挖掘学生的潜能。高中生处于个体独立意识还没有完全形成的阶段,这段时期对学生人格品行的培养极为重要,所以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关怀对高中生的成长有着非常大的影响。

一、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要想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入人文关怀,首先教师要和学生之间建立起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从而保证语文教学能够得到顺利进行,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地尊重并理解学生。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都有所关心,才能打动学生的内心,和学生建立起一个好的沟通桥梁。教师鼓励、赞赏的眼神使得学生的内心产生很大的学习动力,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学习自然也就有更大的上进心。教师自身的优秀品行和人格影响学生的发展,有利于人文关怀的渗透。

二、充分挖掘出教材内容的人文精神

语文教材中有着大量丰富的文学作品,内容涉及比较广泛,很多优秀的作品都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和人文性。语文教师在渗透人文关怀时,应该注重对教材内容中的人文精神进行挖掘,然后把这些思想深入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被这些人文精神所感染,使学生潜移默化、自然的使自身人文素养得到提升。比如月色下的荷塘、故都的秋等文章,具有很强的人文精神和内涵,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情感、态度等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所以,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不能忽视挖掘语文教材的内在人文精神。在学习孔子、韩非子、孟子等人物时,也应该多加渗透这些人物所代表的思想,然后让学生表达一下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培养他们建立起好的人格品质。

三、鼓励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多思考和观察

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对教学内容多加进行观察和思考,从多个角度思考同一件事,培养学生发散的思维,同时应正确引导高中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深入的思考。比如在学习《项链》一文时,大部分学生都觉得马蒂尔德过于虚荣拜金,对于资本主义中金钱关系的鄙视,这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用多角度的眼光对文章有着全面的理解。学生从多个阅读理解的角度进行深入思考,便会得知在女主人公身上还能看到勤劳、诚实、守信的良好美德,还有她不向命运低头的坚强品质,使学生在反复品读文章的过程中,体会到文章中蕴涵的人文素养。

四、注重教师自身人文素养的提高

语文科目蕴涵着非常丰富的人文精神和理念,教师要想在语文教学中渗入人文关怀思想,首先要做的是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教师应该品行端正,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做学生心中的榜样,用自己的人格魅力使学生信服于自己。语文教师是祖国优秀文化的传播者,同时也在语文教材和学生之间起着纽带的作用。教师个人的知识掌握、思想深度、审美观点和情趣上对学生都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和熏陶,所以,教师应该实时更新教育思想,获取更多的知识,丰富自己的头脑,多品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并把这些日常的积累运用到语文课堂上,增加教学的成效,使得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通过人文渗透教学培养学生思想品德、人格品质,为学生人生价值观提供正确的引导。只有提升教师的人文素养,才能使学生自然而然的受到文化的熏陶。

五、鼓励学生对语文教学内容有所质疑

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对不懂的地方提出质疑,不能打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提出的疑问都是经历过自己的思考,教师应该耐心予以解答。比如在学习《祝福》时,有些学生不明白为什么祥林嫂的死和政权有关,教师可以据此问题让学生们展开小组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培养学生树立起人文的关怀。

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注重人文关怀的渗入,对高中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非常大的影响作用。语文教学应该坚持以以人为本的思想进行教学,提高高中生的个人修养和人文素养,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

上一篇:科学传播中“科学与社会的关系”研究 下一篇:一个人在家很好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