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工程管理的两种思维方式及工程管理的检验标准

时间:2022-10-10 12:08:15

浅谈工程管理的两种思维方式及工程管理的检验标准

摘要:工程管理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本篇论文我们结合了实际的工程管理问题,主要探讨了工程管理的理工科和哲学性这两种思维方式,提出了提高工程管理整理质量的工程管理的检验标准,希望能够为工程管理的完善贡献微薄力量。

关键词:工程管理;思维方式;检验标准;分析探讨

中图分类号:E271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伴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方式必然会伴随着生产的专业化以及协作的综合化不断地演变和丰富多样化。但是,在这些变化当中工程的方式始终存在着不变的因素,这就是两种思维方式。良好的思维方式就像船舶导航仪对于工程管理的有效性起着决定性作用。

1.工程施工管理的理工科思维

1.1工程管理的技术要求及思维方式

从事工程管理专业的相关人员,一定要成分地掌握专业的技术知识,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这都是对于工程管理人员的基本要求。但是单纯只具备实践经验和专业知识还是不够的,因为在工程管理中既要有具体工程技术的实体,还要对财务问题进行全方位的管理,这就要求工程管理人员既要有专业技术,又要有科学的管理思维和合理的管理方法。做到工程的管理不只是为工程而工程,为技术而技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工程管理。

1.2工程管理的思维需求

就我们熟知的工程管理而言,尤其是后期的施工工程管理会面临各个不同专业的问题,而且每一个问题的处理都是十分具体的。一旦工程中包含的子项众多而且十分复杂的时候,处理起来就会十分棘手。所以,在问题的处理过程中,我们必须要有采取措施的指导思想。对于工程管理的具体问题,总结起来也就是“是怎样”和“怎样做”这两大问题。我们把这种对于“是怎样”和“怎样做”的理解就叫做“理工科思维”。

1.3理工科思维内涵

理工科思维当中力理性思维就是对于工程管理问题“是怎样”的分析,属于理论和知识体系等范畴,是对事物状态认知的基本原理。理工科思维中的工科思维就是对于“怎么做”的思考,是项目施工当中的实际行动。比如说,如果工程施工过程中有的电机设备无法正常运行,对于这种问题的处理就要按照理工科的思维来进行,首先要用理性的思维来分析电机的运行状态以及出现问题的原因,是由于设备过热还是振动过大等,然后再运用工科的思维以及专业的技术对电机进行整修。

理工科思维就是对具体的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处理,需要用量化的数据进行说明,对事物的表述要具体而完整,对问题的处理要清晰而可行。理工科思维最大特点就是与道德无关,与思维者的素质无关,这是处理具体问题的最佳工具。

2.工程统筹管理的哲学性思维

2.1哲学性思维模式的必要性

无论工程的性质和投资的大小如何,都是由不同的阶段和不同的系统构成的。我们通常只会将工程管理局限于施工管理的阶段,采用理工科的思维进行问题的分析和处理,但是对于工程而言,还存在工程立项、施工设计、可行性调研和验收移交等问题,这一系列的环节才能够构成工程的生命全周期,这是一个统筹管理的系统,在统筹管理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有哲学性的思维做指引,从根本上来提高核心的管理技能。

工程管理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相对矛盾的过程,而且矛盾的种类也十分繁多,包括了工程质量与工程进度之间的矛盾,项目长期效益和短期效益之间的矛盾,施工单位和工程业主之间的矛盾等等,在这些矛盾的处理过程中,哲学性的思维就显得十分重要。只有认识到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了解矛盾之间的斗争性和同一性才能够解决好工程中的管理矛盾。工程本身也可以说是一种社会性的产品,是人类的智慧结晶,是技术的集中体现,所以统筹管理十分重要。

2.2哲学性思维的重要作用

哲学性的思维是对于事物基本原理的一种思考,注重对于事物的本质分析,在工程管理当中经常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哲学性的思考要求我们要对立统一地对食物进行分析,注意条件转换造成的矛盾转换,如果工程管理者没有具备这一类的基础知识就只能固步自封,无法提高,进而被这个瞬息万变的社会所抛弃。

哲学性的思考能够帮助管理者回答一些技术上无法回答的问题,比如说在工程管理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到底是内行管理外行,还是外行管理内行。这就需要我们进行哲学性的思考。从技术层面讲,当然应该以内行为主,因为只有技术支持才能够实现工程质量的保障。但是,从社会统筹的角度来讲,以社会化的生产为例,我们就必须要跳出专业的角度和内行的思维来思考问题。因为只有专业的管理人员才能够保证工程的合理安排和安全运行。所以,工程管理人员一定要注重对于哲学性思维的培养和运用。

从实质上讲,工程管理属于一种服务性质的行为,为了全面提升工程管理的质量,我们不仅要借助于技术管理的支撑,还应该从社会的角度出发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比如说,关于代建制度的产生、实际施工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其未来的发展前景等问题,都需要工程管理者具备哲学性的思维。

3.工程管理的检验标准

3.1检验标准的产生背景

工程管理是一个统筹性质的系统工程,不仅局限于对于施工阶段的管理,还要运用哲学性的思维实现高效合理的项目周期系统建设。一段工程的顺利实施必须要经过验收才能够移交使用,所以,我们在工程管理的过程中,不仅要保证工程的质量,还要不断完善和提升我们当前的工程管理总体水平,来确保在完成工程项目之后,运用性质有效的管理办法来检验结果的合理性,使结果符合标准。

3.2检验标准

实践确实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但这个标准过于理论化,所以,在工程管理过程中,我们必须要将这个真理具体化和简单化,最终实现可检测可重复性的检验标准。

3.3检验标准的内涵及意义

对于工程而言,任何产品都应该是可检验的,这也是理工科思维的一种具象的表现。可检验是工程产品控制的首要条件。但是,对于工程产品来说应该要符合科学精神,所以,工程产品还应该做到可重复,这是提升工程质量的关键。可以说工程检验标准的意义就在于:明确化、具体化、可量化。

结束语

工程管理作为一个综合性的项目,在技术层面需要理工科的思维分析,来对工程的基础实施和质量保证来进行合理地规划。在全局角度则需要哲学性的思维,这要求中上层的管理人员掌握管理技巧,运筹帷幄。可以说,理工科的思维是工程管理的前提,哲学性的思维是工程管理的一种升华。然而无论那种思维,对于工程实体的检验来说,最直接的检验标准就是“可检验可重复”。

参考文献

[1]吴文武.工程管理的两种思维方式及工程管理的检验标准.科学进步与对策.2009(21).

[2]邵俭波,刘允娟.浅析工程管理的两种思维方式及工程管理的检验标准[J].城市建设,2012,(30).

上一篇:浅谈生态小城镇规划 下一篇:浅谈下水道污水处理研究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