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市场经济进行职高生德育教育

时间:2022-10-10 12:05:24

结合市场经济进行职高生德育教育

【摘要】职业高中的培养目标,是直接向社会输送合格的劳动者。职高学生正处在就业前的准备阶段。此阶段职高德育的主要任务是提高学生职业道德素质,使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就能自觉遵守行业所需要的职业道德。

【关键词】职高生 市场经济 德育教育

为了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多年来,笔者不断学习,更新观念,在结合市场经济进行职高德育教育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并就有关职高生德育教育的相关问题和有关中学方面的德育教育专家学者进行了一些探讨。现就有关苏南经济发达地区职高生相关德育教育问题的研究,结合笔者所在苏州吴江市职业高级中学的实际情况,发表一些看法。

一、重视职高生的德育教育问题是一个急迫而重大的研究课题

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的联系最为密切。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也给职业教育带来了挑战。近几年来,受“普高热”的影响,考不上普高的初中生选读职高已是不争的事实。在生源素质上来看,众所周知,职业中学招收的学生大多数是思想品德差和文化素质低的“双差生”。他们学习目的不明确,多为混毕业证而来的;他们学习态度不端正,厌学弃学;他们言行粗鲁,脏言秽语不绝于口,又常滋生是非,打架斗殴。因此,对职高生的德育素质教育更为艰难。从比较的角度来看,职高生与普高生存在明显的差异:—是他们大部分有自卑感,不少学生是出于无奈才进职高校门的;二是他们中单亲家庭及父母双下岗家庭的比例明显要高于普通高中学生家庭,相当—部分职校生的父母亲由于在文化程度、生活态度、教育方式上存在着缺陷,使这些学生往往得不到正确的家庭教育。不少学生职业理想模糊,缺乏学习动力;劳动观念淡薄,缺乏吃苦精神和敬业精神;以自我为中心,我行我素,社会责任感淡薄。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不同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产生了剧烈的碰撞,深刻地影响了职高学生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怎样对职高生进行有效的教育,真正将其培养成为一个与市场经济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是迫切需要我们探索和实践的问题。对此,我们必须对职业教育的主体——职高生有一个充分的了解。我们只有对职高生的现状做充分的分析和了解,才能在德育工作中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经济发达条件下职高生的德育教育措施

1.结合专业实际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刚入职业高中的某些学生,认为迟到早退、吸烟打架、顶撞老师是无所谓的事,怎样结合实际让他们明白服从管理、遵守纪律的重要性呢?最重要的是告诉学生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就应该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对自己负责的人。市场经济社会充满着机遇和挑战,要让学生明白向自己挑战,战胜自己,才能适应社会。要教给学生学会做人,首要的是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情绪能主导人的思维,它能从精神上驾驭你。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学会保持理智,遇事沉着冷静。同时,还要告诉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成功的起点。如按时作息、按时出勤,着装要整洁;站如松、坐如钟、走如风,在人前不做小动作;物品摆放在固定的位置,用毕放回原处,不乱丢废弃物;诚信为本,信守诺言,借用他人钱物,要及时归还;汇报工作要及时准确、不加主观意识;在钱物面前做到公私分明,不浪费、不占别人便宜;待人和气、克己忍让,工作上不偷奸耍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多为他人想,背后不议论人。经过上述反复教育和行为训练,对于改变学生的不良举止并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准,大有裨益。

2.结合专业实际培养敬业精神。职高学生虽说是职业已经基本定向,但在他们头脑中职业形象和对专业的了解仍然是很模糊的。学会运用智慧做事。因为这样有助于你准确地判断,开发你的潜能达到成功的目的。要告诉学生多看书,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会听课,才能掌握好专业知识,依靠知识改变命运。尤其职高学生,学好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是他们人生的依傍,能使他们的人生拥有更丰厚的财富。培养敬业精神,教育学生要学会抓机遇,给自己创造机会。机遇青睐于有准备的人。此外,市场经济条件下,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教育学生要想成功,就要学会管理时间,把握时间,做最有效的投资,用好零散的时间更是省时之道。

3.结合专业实际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初、高中生是处于心理发展最不稳定的时期,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显得极其重要。职高新生大都带着失败、自卑的灰暗心理踏入校门,他们往往表现出两类极端的心理倾向,一类是抗拒、逆反的心理,表现为桀骜不驯,自暴自弃。另一类是悲观失落、自怨自艾、精神萎靡不振。特别是对那些在初中阶段已有所放纵的学生,培养他们有健全的人格,更为重要和迫切。健康的身体和吃苦耐劳的品质对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也同样重要。身体健康才能承受吃苦耐劳,勇气自信又是成就任何事业的必备条件。经过教育和行为训练学生增强了劳动意识,偷懒耍滑的现象便会大大减少。

参考文献:

[1]武.市场经济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11

[2]鲁洁著.道德教育的当代论域[M].人民出版社.2005.10

(作者单位:吴江中等专业学校)

上一篇:浅谈羽毛球运动员柔韧性训练的必要性 下一篇:情感因素对职校英语教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