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教学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研究

时间:2022-10-10 11:24:42

生本教学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研究

摘 要:生本教育是由郭思乐教授所提出的,该理念的核心是“一切为了学生”,与新课程标准中提倡的教学理念相一致,因而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从当前来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依然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上,即以理论灌输为主,忽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等。针对这种状况,本文将重点探讨生本教学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的应用上,分析如何在课堂中实施生本教学,以期促进高中生信息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生本教学 高中信息技术 应用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14-0-02

新课改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各科教师也顺应课改趋势,做出积极的改变与努力。随着新课改的深入,以往的填鸭式教学逐渐被淘汰,进而转向使用更为人性化的教学方法。笔者在在课堂实践中发现,生本教学既符合新课改发展需求,也能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大化突出,因而应在课堂上广泛推行。那么,信息技术教师应如何在课堂中实施生本教学,以最大化突出其课堂教学特点,促进学生发展呢?

1 以生为本,做好课前教学设计工作

“有备而来,方能胸有成竹”,由此可见,备课在生本教学中非常重要。以往信息技术教师备课时以自身为出发点,忽略学生学情,因而往往是只提出了一个问题,就把学生卡住了。信息技术教师除了备教材,还需要备学生,以生为本,努力做好课前教学设计工作。教师可以从以下三点做好针对学生的设计研究工作。首先,深入了解学生的信息知识水平,为教学起点的确定奠定基础。例如,学生对新课中的内容掌握程度如何?(由于信息技术发达,教材中的很多内容学生已经有所了解)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能够获得什么内容?依据此,教师应把教学侧重点放在哪些内容?等等。其次,以学生兴趣为设计出发点,设计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状态、情感因素对课堂教学能够起到影响性作用。例如,在学习高中信息技术《因特网服务类型》这一课时,我设计了问题调动学生兴趣:①同学们,有谁没有使用过因特网的呢?(基本全部使用过)②你们主要使用因特网来干什么呢?(QQ聊天,看电影、玩游戏的占大多数)为了引导学生均衡上网与学习,我利用QQ成立了两个讨论组,让学生在网络中畅所欲言,然后再引导辩论。最后,教师再提出本课的学习内容,即可以利用因特网传输文件,逐层深入。如果当时直接让学生辩论网络的利弊,很多学生则沉默不语,不想表达真实想法。利用网络的虚拟性,让学生在讨论组中先表达,则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因此,在备课时,找到学生兴趣点、兴奋点很重要。最后,关注学生差异,力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具体做法是:教学目标分层、教学方式分层、课堂任务分层。实践证明,只有以生为本,做好课前教学设计工作,课堂教学效果才会大大提升。

2 以生为本,丰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方法

生本教学理念下的高中信息技术课堂应该采用什么方法进行授课呢?传统的以师为本的灌输式方法是行不通的。笔者认为,任务驱动法和小组合作探究法能很好地突出学生主体。因此,在生本教学课堂上,应多采用这两种方法,突出生本教学的合作、探究两大特点。

2.1 任务驱动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任务驱动法是在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教学方法。在任务驱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做讲解,而是把教学内容隐藏在任务当中。学生通过主动参与完成任务来获取知识。此外,利用任务驱动法进行信息技术教学,很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符合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践需要。

例如,在学习高中信息技术《表格数据的处理》这一课时,我采用了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在学生学习了Excel中的计算、筛选、排序和分类汇总等知识后,我设计了三个任务,引导学生深入实践,掌握知识。任务如下:①请利用所学的Excel知识,计算出每学科的最高分和最低分(出示某某班的成绩表,包括姓名、学号、各科成绩、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总分、平均分、名次等信息。除了姓名、学号、各科成绩是现成信息,其他需要学生利用Excel知识进行填补)②请计算出每位学生的总分和平均分。③ 请按照总分总高至低进行排序。在安排任务后,学生开始进行操作。信息技术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在班上进行巡视,并适时给予指导,从整体上调控课堂。

2.2 小组合作探究法,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赞可夫曾提出: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求,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在实践中发现,小组合作探究正是这样的一种教法。

例如,在学习高中信息技术《数字化图图像的采集、加工与简单合成》这一课时,我利用了小组合作探究法,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首先,教师利用多媒体呈现一幅利用Photoshop合成的作品,引出数字化图像学习。其次,介绍数字化图像的合成过程和方法,为实践操作奠定基础。第三,提供任务,引导小组合作探究:请任意选两幅图,利用Photoshop进行处理加工,使作品更为美观、吸引人。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中,深入了解图层的概念、图像合成技术等。当然,在呈现作品时,也不乏出现一些问题,例如图像合成不协调、选区不能移动、图片今年大小比例失调等。此时,信息技术教师再结合出现的问题,进行纠正。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学生学习主动性明显增强,课堂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3 以生为本,引进多元课堂评价方法

传统以教师为主的评价不够全面。在新课改下,信息技术教师应以生为本,引进多元课堂评价方法。例如,采用小组互评、学生自评等方式。这些评价方法贯彻了以生为本理念,使课堂评价逐渐向学生方面延伸。

3.1 小组互相评价,发挥学生能动作用

新课改理念下,传统总结性评价已经不再适用。而过程性评价因为能更好地评价学生而得到广泛重视。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学习过程,重视非预期结果。在生本教学课堂中,信息技术教师应重视过程性评价的运用,关注学生学习动态过程。例如,在对《数字化图图像的采集、加工与简单合成》这一课进行评价时,可以进行小组互评。组内被评价的同学进行自我陈述,并展示学习成果,例如在小组中发挥的作用、提供的帮助等。同组成员依据实际情况和评价表,对该名学生进行客观评价,提出学习建议。确定评价等级。通过展开小组互相评价中发现,学生在学习中更为主动,因为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

3.2 学生自我评价,促进学生认识自我

学生自评也是运用较多的一种评价方法。通过展开学生自我评价,能够促进学生深刻地认识自我。例如,在对《表格数据的处理》这一课的评价时,我利用了自我评价方式进行。课前,我制作好自评表格,里边的内容包括:表格数据处理的掌握情况、上课是否认真(听课情况、完成任务的情况、倾听他人想法的情况等)、上课是否积极(举手发言情况、提问、询问、参与讨论情况、是否提前学习表格数据内容等)。学生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自我评价,然后在“我这样评价我自己”栏目写上真实的评价内容,最后教师再依据表格内容和课堂观察发现进行评价。

总之,随着新课改的深入,生本教学是课堂教学的发展趋势。信息技术教师应深入学习生本教学的有关理论,积极展开课堂教学实践,提升高中信息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叶萍.生本教育的价值观――切为了学生[J].现代教育论丛,2011(03).

[2]郑伟.浅谈新课标下的信息技术教学[J].科学大众,2009(08).

上一篇:有关多媒体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探析 下一篇:小学数学课堂中多媒体的应用思路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