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学生数学成绩差的原因和学习方法

时间:2022-10-10 11:21:24

浅谈高中学生数学成绩差的原因和学习方法

根据我在学校教学的工作实际,我认为学生数学成绩差生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

一、形成原因

(一)数学基础差,知识判断不准

一般地说,前面的学不好,后面的学起来就困难重重,基础越差,知识漏洞越多,个人知识结构与教材知识结构间的潜在距离就越大。

(二)学生依赖心理极强,缺乏学好数学的意志、兴趣和信心

首先,学生为提高分数,学生依赖于教师所列举的例子套用。其次,从小就不喜欢数学,数学成绩向来不佳,到了高中也是如此。有的因为某些偶然因素兴趣发生了转移,以后再也调整不过来了。例如:某学生原来很喜欢数学,可高一的时候与数学老师闹了别扭,就再也喜欢不上数学了。有的是因为某种诱发因素或偶然事件把原本很好的数学成绩拉下来了,以后就再也赶不上了。数学差生,除了极个别的,绝大多数主观上和主体行为上都为迎头赶上作出过多次努力,只因屡遭失败才弄到破罐破摔的程度。其实,数学程度的优劣在一个班级甚至一个学生身上一直处于一种动态的变化之中,有不少学生,通过自身不懈的努力,在老师正确的教育和引导下,甩掉了差生的帽子,跻身优等生的行列;同时也有一些学生, 因为不同的原因,由原来的中等成绩甚至优等成绩,降到了差生的行列。再次,学校和老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大考小考月考段考单元考不断,且每次都要排队上榜,差生自感差人一等,逐渐对自己丧失了信心。最后,是老师和家长。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这本来是一种正常现象。但是某些老师就是想不通这一点,总是恨铁不成钢,看见差生就烦,成绩下降就有气,不是冷眼相待,就是厉声呵斥,使差生本来就已冰冷的心更是雪上加霜。

二、研究对策

(一) 教师和家长要理解和关爱学生

教师要关爱差生,使自己成为差生的良师益友。消除教师与差生之间的心理障碍,是教师帮助差生重新起飞的开始。因此,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沟通与差生的感情,让差生在上课的第一天就接受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对差生给予更多的倾斜。要重视因材施教,把握好进度,处理好难度,根据中差生的实际制定恰当的教学目标,循序渐进。课堂上,要首先保证差生也能听懂,尽量减少坡度,针对差生特点加大练习,边讲边练,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作业安排先是模仿练习,再求独立完成,由单一性的练习逐步过渡到稍有综合性的练习。测试中注重双基,一般双基内容占全部试卷内容的75﹪~80﹪。课外要经常下班辅导,与差生谈心,了解他们学习的苦衷,鼓励他们学好数学。一般说来,与差生接触多了且又是真心帮助他,差生与教师之间的心理障碍就会消除。

(二)适时查缺补漏,注重信息反馈

差生差的原因,多属双基掌握不牢,概念一知半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查找一下哪章、哪节、哪些问题最差,进行全面了解排查,进而进行有针对性的补差是非常有效的。属于普遍存在的问题,就利用课余时间集体补;属于个别问题就单独补;属于讲新课急用的旧知识,就采用课堂先补后讲的办法。对个别差生的作业、试卷进行面改,或及时表扬,或指出错因当场 纠正。另外对差生加强课堂提问、演板,错了要及时纠正,但侧重鼓励和表扬。调动差生的学习积极性,要特别注意课前、课中、课后的信息反馈。课前反馈,就是了解学生与所学新课有联系的旧知识掌握程度,并制定补救措施。课中反馈,就是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时刻了解差生接受新课的各种信息,从提问、演示以及学生听课时的面部表情等方面去观察分析差生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课后反馈,就是根据教学目标的检测,控制教学过程,协调教与学双方状态平衡,调节教材知识呈现的程序、方法,使差生都能适合。有利于提高差生学习的主动性及积极性。

三、改变教学观念 增进教学方法

要特别重视课内的教学方法 数学差生并非本质上逻辑思维能力差,而是概念不清,思路不明。教师在注重开发差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同时,就要引导差生开发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把差生真正引入愿学数学和学好数学的正道。

(一)教师精心设计,巧妙提出问题

课堂提问对激发差生积极思维,集中差生注意力,引发新知识,活跃课堂气氛,检查教学诸环节的落实情况等,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在备课中紧扣教材,精心设计合理新颖的问题是调动差生学习积极性,有效获得知识的较好方法之一

(二)结合数学实际,激发学生兴趣

教学大纲指出“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注意联系实际的问题。

(三)分析解题思路,启发学生思维

对差生,教师应特别注意因势利导,顺应差生思维,对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透彻的、有启发性的分析,通过探索解题途径,得到新的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四)通过概念对比,归纳数学方法

对数学差生进行教学,一定在单元讲完之后一起归纳题型,找准类型题的常规解法。1.讲完一单元,要学生归纳出本单元的知识点,然后引导学生结合各知识点,就课本上配套的练习、习题、复习 题进行分门别类,总结出应掌握的题型的解法。2.比较各类题型的特点及其在课本里的例题、习题、练习、总复习题中所占的分量,得出“重点题型”、“一般题型”的差异。这样做能使学生在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与基本方法上有所侧重。3.要求差生掌握各类题型的解题思路和各种基本方法。这是单元总结最为重要的环节,目的是让差生从“题海”中跳出来。所以各单元每类题型的常用解法,要通过例题、习题详细讲解,让学生真正掌握,并能保证较熟练的使用。

(五)教师正确指导,培养自学方法

知识的获取能力的提高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中,能力得以逐渐形成和发展;而学生能力的提高反过来又有助于进一步获取知识。能力要靠教师有意识的扶植和发掘,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把学生能力的培养放在教学工作的重要位臵上,特别是对差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差生自学能力的增强,不仅是教学的需要,也是差生将来从事社会工作和生活的需要,有了自学能力,他们就具备了将来打开科学知识宝库的能力,所以培养差生自学能力十分必要。

以上所述,是我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对学生的现状分析及采取的一些方法,还有很多问题需要与大家共同去研究和探讨。

上一篇:一例仔猪副伤寒并发急性猪瘟混合感染的诊治 下一篇:中美在跨文化交际中时间取向的差异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