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政策,攻击者短视

时间:2022-10-10 10:54:04

民生政策,攻击者短视

优秀人口外移趋势如果不能有效阻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会因为精英流失、内资外移、市场规模缩小、内需乏力而永远成为梦想。

一些二三线城市也要限购住房,对此,开发商潘石屹在自己的微博感慨:“前一段开发商疯传,一线城市要取消限购,国务院如今却说,二三线城市也要限购,开发商和国务院领导的想法差距怎么那么大呢!”另外一位开发商较劲地说,出于要限购,可以立法呀。话音未落,北京市政府方面表示:“从北京人口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考虑,限购政策将纳入正在研究制订的北京市基本住房制度中。”

在诸多民生政策中,保障房建设应当是最大的亮点,连续两年每年1000万套保障房的建设任务,加上限购的政策,使得房价上升预期出现转向,市场更多地认为房价将会盘整,甚至不可避免地出现回落。

关于降房价的措施,不只一些开发商不断地发出批评声音,一些死守各种市场理念的经济学家也发出不同观点,认为房价应该完全交给市场处理。这些观点在一些限价房论坛上惹来了申购者愤怒的指责,认为就是这些理念使得中国房价在过去近十年间一直上涨,得不到有效控制。

部分开发商和一些经济学专家发表言论,威胁打压房价会使得经济硬着陆。甚至年初有西方金融界人士开始图谋做空中国,然而这一次他们却都失算了。在6月底,保障房建设犹如火热的天气一样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时候,中国股市展开了有效反击,短短半个月内,和保障房建设相关的上市公司股价迅速上升。在水泥、机械等股票的带领下,中国股市展开了有效的反攻,部分水泥股涨幅甚至超过50%,市场上舆论开始转向看好中国经济。著名投资者罗杰斯这样评价那些主张做空中国的基金:那些主张做空中国的人犯了方向错误,我祝福他们好运,如果他们确实像他们说的那样在做空中国,我不知道他们现在是否还有资金维持运转。

国外媒体认为中国领导层把落实住房等民生政策视为保持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关键。如果说把民生政策视为维护稳定的政策还相对容易理解,民生政策可是被房产商、经济专家们攻击为不符市场规律的,怎么反而能促进经济发展呢?因为任何理论都有其适用条件和范围,世界上没有普遍的永恒适用的规律,一种经济治理理念仅仅适应于特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就像铁器时代带来的封建统治、小农经济不可避免地被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取代一样。市场规律在信息革命时代,也逐渐显现出其落后于经济发展需要的缺憾。信息革命带来的经济数据统计已经可以使得生产准确地满足市场的需要,无需通过竞争后盲目过大生产再减产的浪费进行市场自发调整。实际上,市场的缺憾,早就被人认知,只是信息革命为更好地调控经济提供了技术条件而已。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而今生产力的条件已经变了,市场理论也就显得过时且经常误事了。就以保障房建设而言,抛弃了市场的无序抬高房价,反而满足了群众的真实住房需求,带动水泥、机械、铝合金门窗产业兴旺,就连家电等产业也被看好,因为新房建好后,入住的人们会添置一批家用电器。

民生政策还可以从更宏观的层面思考。在中国房价不断上涨的日子里,美国大使馆在新浪开通微博,不断地宣扬美国的低房价和投资移民政策:只要申请者投资50万美元以上,创造新的企业或拯救濒临破产的企业,并为十个美国公民提供就业机会,申请者和其直系亲属可获得临时绿卡,符合条件可转为永久绿卡。

《南方都市报》对此做了报道,认为这是美国的阴谋,这一说法引来了网友的不同意见,认为这是世界各国对人口、资金的公平竞争,有本事、爱惜国民的政府吸引别国的资金和人才无可厚非。争议虽然各说各的理,但招商引资曾经促进了中国的发展,如今国外想靠低房价、良好的教育、医疗条件吸引中国投资移民、杰出人才移民却是不争的事实。中国优秀人口外移趋势如果不能有效阻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就可能真的因为精英流失、内资外移、市场规模缩小、内需乏力而永远成为梦想,在全球化背景下,扭转人口外移趋势的方法只有一条,那就是落实民生政策。而任何攻击民生政策的说法,要么是像房产商一样有特殊用心,要么就是死读书带来了短视或者故步自封的缘故。

上一篇:影像如何安置动荡的青春 下一篇:我写我 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