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支农论文:财政支农对乡民增收的效益透析

时间:2022-10-10 10:37:59

财政支农论文:财政支农对乡民增收的效益透析

作者:刘志雄 单位:广西民族大学

改革开放以来,广西农村居民收入在不断增加,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1980年的173元增加到2011年的5231元,增长了29.16倍(表略),广西农村居民收入增长较快。财政支农与农民增收变化。广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及财政农业支出增长率的变化表现出密切关系。1989年之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表现出“下降—上升—下降—上升”的变动特点,而财政农业支出增长率则表现出“上升—下降—上升”的变动特点。1990-1998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和财政农业支出增长率的变动都表现为“下降—上升—下降”,但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的变动幅度更大。1999-2005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表现出“上升—下降—上升—下降”的特点,而财政农业支出增长率则先下降后上升,二者变动形成较大差异。2006年之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的变动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而财政农业支出增长率则“下降—上升—下降”。可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和财政农业支出增长率二者表现出比较密切的关系。总之,改革开放以来,广西财政支农力度不断加大,农村居民收入持续增长,财政支农与农民增收二者之间表现出比较密切的关系。

广西财政支农与农民增收存在的主要问题

首先,财政支农力度仍然较弱。广西财政农业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保持相对稳定,基本上保持在10%左右,表明财政农业支出的相对规模增速缓慢(见表1)。相比之下广西的产业结构越来越合理,但也表明广西农业产值增长相对较慢,这与巨大的财政农业支持形成鲜明对比。可见,广西财政支农力度仍然较弱,导致农民增收相对缓慢。其次,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广西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差距拉大源于农民增收相对缓慢,而这又是由于分割城乡的户籍制度造成。二元户籍制度使大量农民长期束缚在土地上而不能自由流动,严重阻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苏现凤,梅峻,2009)。[5]这种不合理的制度性因素阻碍了资源的有效配置,从而使农民增收缺乏宏观制度的外在推动力(陈锡文,2007)。[6]最后,广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结构不理想。从2010年的收入结构来看(见表3),广西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占当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37.6%,比全国平均水平低3.5个百分点。农村家庭经营纯收入为2510.2元,占农民纯收入的55.2%,比全国平均水平高7.3个百分点。此外,广西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差额占农民人均纯收入差额的52.6%,远高于其他项目所占比例。可见,广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结构不理想,收入来源相对单一。

主要结论与启示

建立惠农政策落实保障机制,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为农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促进农民长期增收。其次,加快农民增收步伐,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广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及与全国的差距,推动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加快农民增收步伐。再次,加强财政支农政策引导,合理调整农村居民收入结构。可以通过财政投资等政策手段支持农业生产,提高农民收入,还可以通过财政补贴、减免税收等政策手段直接增加农民收入。此外,农村居民需要改变比较单一的收入模式,全方位、多渠道增加收入。最后,加大农村地区教育资源投入。当前,广西农村教育资源占有不足,直接导致农村教育硬件和师资力量缺失,影响农村的教育质量,最终造成农民知识能力低下,农民增收艰难。因此,广西农村居民收入增加,走致富之路,必须加大农村地区教育资源投入,加强农村居民受教育水平,提高受教育程度,以知识改变命运。

上一篇:高职财政论文:高职财政课教导思考 下一篇:财政文化论文:小议增强财政文化促使科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