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管理类专业实验教学模式改革探索

时间:2022-10-10 10:00:35

经济管理类专业实验教学模式改革探索

摘要:实验教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就实验教学的必要性和关键性问题、改进模式进行了论述,提出了经济管理类专业实验教学应实施开放式教学、资源共享式教学和梯度推进教学模式相互融合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经济管理;实验教学;教学模式改革

作者简介:汤晓莉(1978-),女,河南信阳人,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讲师。(河南 郑州 450002)

中图分类号:G642.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6-0135-02

以经济管理类专业为主的高等学校实施教学改革的重点就是要适应社会的需求,针对目前信息化、实用化和网络化的需求,制定改革培养方案,将重点转移到培养具有现代知识技能的复合人才上来,即能够利用经济管理专业的理论知识,结合现代化的工具和手段,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实验能力的综合性经济管理人才。然而就现阶段的实际情况而言,在经济管理类高校建立先进设备与社会接轨的实验管理中心需要消耗大量的资金,且随着高校学生的不断增加,仅仅依靠课堂学习,会造成实验管理中心的拥挤和忙乱,并且也不能满足众多学生的实验需求。因此,经济管理类学校改革实验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一、实验教学的必要性

实验教学就是将实验方法引入教学,以实验来引导学生的注意、观察和思考能力,并努力通过实验来诠释一些必要的概念和关键名词,说明或验证已有问题存在的真实性和可能性。[1]相对于理论教学来说,实验教学更加直观且能满足实践性、综合性与创造性的教学要求,能够使学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形成自己的特色,使培养的人才能够与现实的经济发展需求相适应。随着我国高校本科教育的大众化,培养具有较强实际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是高等学校教育的大趋势。高校扩招以后将我国高等学校分成了科研型大学和教学型大学两大类。对于科研型大学来说,需要建设一流的科研团队,而这些都需要有一流的实验设备作为支撑,因此为了发展学科,实验管理中心的建设需要与其相呼应。对于教学型大学来说,更需要培养具有动手能力且能与社会接轨的学生,实验管理中心作为学生实习的重要基地,它不同于单纯以课程或者以课题组建的实验室,也不是培养具体环节、具体项目动手能力的配套训练基地。[2]因此,不管是从高等学校教育大众化的角度还是从高等学校教育精英化的角度,发展实验教学都已成为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学生的角度来看,一般纯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新时代的大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具有较强的社交能力和活动能力,且就业危机感很强,对自身的实践能力有清晰的认识,知道大学期间不仅需要学习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和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目前从我国的就业情况来看,刚刚走出校门的学生就业竞争压力很大,要想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大多数都要从基层做起,因此培养利用现代工具的技能和实践能力尤为重要。

二、实验教学的关键性问题

传统的教学实践是基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采取“以教为中心”的理念,而前沿经济管理主义学习理论是建立在“以学为中心”的理念上,[3]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认识的作用。目前的经济发展状况对于经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要求越来越高,经济理论的形成不能仅仅依赖于定性分析,对基于实践数据的定量分析的需求也增加了,这就要求我们将依赖于电子信息技术和数学模型的定量分析广泛应用于经济研究领域。

实验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积极性,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师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更多的是起到一个协助和引导的作用。因此,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按照既定的教学任务,让学生尽可能结合自己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国家的形势政策、专业的具体规范自己动手模拟演练。实验教学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关键在于要有经验丰富的教师、充分的时间保障、合理的教学流程等。因此,要想使实验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配备具有较强教学责任感、扎实的理论知识、教学经验丰富的实验教师。实验教学依然是教与学相结合的过程,并不能够仅仅依赖学生自学,教师的教学辅导能力也很关键。相对于理论教学或课堂教学,实验教学的要求更高,它不仅要求教师具有理论教学和课堂教学的理论基础,还要求教师能够掌握现代教学工具与多种教学软件,熟练运用计算机设备,并且能够熟练的安装管理软件,最好是对软件的开发也有一定的研究。在实验教学过程中,首先需要对学生讲解软件的基本情况,让他们对需要运用的软件有具体的了解,这样就需要有一些跨学科的知识,能够对软件进行梳理、划分。

第二,实验教学还有一个需要满足的基本条件,即编制一套结构合理、内容完整、系统性强,并且具有可操作性的实验教材资料。在实验课程开设之前,教学管理中心就要与相关专业专职教师共同商讨,针对不同的专业需求制定不同的实验教学大纲,以便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按部就班、层层递进的达到教学要求和教学目的。这就需要在学校有关管理制度的基础上,修订或细化实验教学、实习、毕业论文等教学管理文件和管理制度;规范教师教学文件,包括修订和完善相关实践教学大纲、编制实验指导书、实践教学日历、编写备课笔记等。并且建立健全各项考核规章制度,规范考核程序,加强考核管理,提高考核效果。

第三,充分发挥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优势。实验教学需要将其教学内容和微机处理技术相结合。长久以来,人们普遍认为经济管理为人文社会科学,是软科学,在完成教学计划的过程中只需要有教材和讲义即可,不需要建立所谓的实验教学,也不需要实验室,因为经济管理类学科相对于理工科而言,实验室“只投入、不产出”,不能实现经济效益。因此,学校更愿意将资金投放到理工科的实验设备建设中,几乎不会考虑将资金投入到经济管理类实验室中。由于经济管理类实验教学不受重视,因此长期以来都滞后于人才培养的需求。根据目前的社会需求和技术手段,需要在经济管理类学科投放具有现代技术手段的实验设备,这样一方面能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模式多样化,另一方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实验教学改进的模式

实验教学的完成需要建设体系完备、配置先进的实验教学中心,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资本。一旦建成实验教学中心,需要充分发挥其作用,以达到预期的目的,因此,要提高实验教学中心的利用效率可以通过三种模式的实验教学管理平台建设原则实施。

1.开放性实验教学模式

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是指不仅要求实验教学管理中心在教学时间以及课外时间都能够给学生提供实践学习的机会,并且要将教学软件和教学内容向学生开放,这样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课外时间选择到实验室补习,而学有余力的学生也可以根据需求,进行具有设计性和综合性的实验练习,既能满足基础较差的学生的需求,同时也能满足基础较好的学生的需求,真正实现了因材施教。

2.资源共享模式

资源共享是指将实验室的核心数据资料、应用软件、服务器、高配置的终端设备等通过学校的内部网络或者中国教育网络向学生开放,实现广义的资源共享。因为现在的学生大多都自己配备了电子工具,能在实验室以外的地方完成实验练习,这样既节省了实验教学的开支,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开发门户网站平台、电子政务系统、知识仓库及内容管理系统等,采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新成果,多渠道、按年度投入建设经费,整合开发优势资源,在经济管理类专业实验室的建设中,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建设教学应用软件平台至关重要。[4]

3.梯度推进实验教学模式

梯度推进教学模式就是要求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实施分层次、分步骤的教学方法。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理论知识掌握的不同层次,设置不同的实验教学内容。首先是演示性的,主要以模拟操作为主;其次是设计性、综合性的实验选修内容;最后是利用实验工具在教师的辅助下开展科研课题的研究。这样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是提升教学科研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5]

四、结束语

随着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实验教学改革也在不断深化。要改造传统实验教学手段和实验技术方法,首先必须建立具有符合学生能力发展的、鼓励探索性的实验教学环境,其次要推行学生自主实验、创新实验、开放实验等教学模式。因此,要加大开放性实验的实施力度,扩大开放性实验的范围;推动资源贡献率,使学生在实验室以外的区域也能接受实验练习;同时要大力开展梯度推进式实验教学模式等。

参考文献:

[1]刘生鹏.多媒体组合教学与化学反应工程教学改革探讨[J].化工高等教育,2008,(5):53-55.

[2]王莅,辛峰,徐艳.互动式教学在本科生反应工教学中的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05,(4):64-66.

[3]杨凤珍,王晓放,谢蓉,等.“积木式”个性化实验平台的建设[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4,21(2):21-23.

[4]李秀芳,秦海英,吴晓晨,等.高校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模式初探——基于南开大学经济学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经验的探析[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24(7):1-6.

[5]毕海霞.经济管理实验教学问题的几点研究[J].科技企业家,

2011,(8):268-269.

上一篇:我国高校行为观察实验室建设现状与发展趋势研... 下一篇:3G时代大学生手机网络行为与社交关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