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G时代大学生手机网络行为与社交关系分析

时间:2022-10-03 09:04:14

3G时代大学生手机网络行为与社交关系分析

摘要:基于3G新时代网络环境,对大学生手机网络行为与社交关系展开研究。以行为科学理论为基础,分析大学生手机网络的心理特征,并探讨网络行为对社交关系产生的影响。对部分高校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运用SPSS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大学生手机网络社交行为在性别、心理、人际压力、家人沟通频率方面的表现特征,最后提出规范大学生手机网络行为的对策。

关键词:3G时代;大学生;网络行为

作者简介:陈雅琦(1992-),女,安徽芜湖人,南昌航空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本科生;王兰兰(1991-),女,河北沧州人,南昌航空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本科生。(江西 南昌 330063)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1年江西省教育规划项目(项目编号:11YB380)、2012年南昌航空大学三小项目(项目编号:SXJG30)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6-0207-02

3G时代不仅具有简单的通讯功能,同时打破了手机通讯与无线网络的通讯屏障,手机网络作为一种新型的信息交流平台正以迅猛的速度为广大在校大学生所接受。人们可以通过手机进行网络购物、预订酒店、飞机票、火车票、交通查询、天气查阅等服务,3G时代为越来越多的手机用户提供了出行的便利。而大学生可利用手机下载电子书和学习软件、浏览新闻网页、QQ聊天等,不仅有利于学生利用零散的时间学习,还可丰富学生的闲暇生活,手机网络的普及和应用给大学生的人际社交行为带来了变化。随着大学生对手机网络的使用日趋频繁,尤其是利用手机应用社交网络,如QQ、微信、微博等将现实中的交往转移到网络上并产生依赖感,导致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萎缩,并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为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手机网络,通过社交网络正确地展示自己,在便捷的社交网络沟通中得到心理满足,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本文通过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对大学生手机网络行为展开了分析,为培养大学生较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提供了对策。

一、大学生手机网络心理需求分析

1.需求心理

大学生在高中时以单一的学习为主调,进入大学后生活中所有事情都需要独自处理,若在学习生活中产生一些孤独、烦躁的情绪时,则需要倾诉,使别人理解自己内心的想法。而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可尽情诉说自己的想法,寻求精神寄托,由此产生了“微博控”这类人,喜欢用手机网络诉说发生的事情,与网络上的朋友交流,寻求共鸣,还有些学生喜欢一边学习一边聊QQ,更有甚者发展到手机不在身边便坐立不安,他们对手机社交网络产生了强烈的需求。

2.好奇心理

大学生希望利用网络满足好奇心,因此利用网络来调节现实生活,如浏览不良网页、肆意回帖,更有甚者利用网络寻求刺激,这类学生急需给予正确的引导。

3.从众心理

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的树立时期,容易受周边环境的影响。若周围的人都在使用手机上社交网络,出于从众心理、为避免与众不同,逐渐会被社交网络吸引。大学生的从众行为不同程度地带有盲目性,若是消极的行为,学生一时很难分辨。

4.宣泄心理

大学生有大量可自由支配的时间。看书、学习、旅游、谈恋爱、玩游戏、睡觉、兼职等多种选择组成了大学生活,若不能合理地安排时间,势必会导致大学生心理空虚,而手机网络便是一种常见的排解方式。

5.逃避心理

大学生的心理比较脆弱,从单一的学习环境转换到大学这一综合环境体,和谐的人际关系显得格外重要。有的寝室关系不和谐,学生便感觉压抑,产生了抑郁症,严重者还会有轻生的念头。于是很多大学生利用社交网络逃避现实生活中这种不和谐的人际关系,缓解压抑的现实生活,在网络中寻得慰藉。

6.自卑心理

由于大学生生源的差异、家庭条件和生活环境的不同造成价值观的不同,可能有些学生会产生自卑或自负心理,导致与寝室关系不和谐,于是有人选择通过玩游戏麻痹自己或是通过网上交友来倾诉。

二、大学生网络行为调查分析

本文为探寻大学生手机网络行为与社交关系产生的根源,以行为学为基础,因为人的行为源于动机,而不同的动机源于不同的心理需求,以此为基础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主要分为三大模块:第一部分是针对大学生个人基本情况的调查,第二部分是对大学生的上网心理的调查,第三部分是对大学生的网络行为与社交关系的调查,例如上网的频率、上网的活动、跟家人沟通的频率、人际压力感受等问题。以江西部分高校为样本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运用SPSS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到了以下结论。

1.大学生手机网络的基本特征分析

(1)性别与上网心理、网上活动、网络规范行为认知和网络行为的关系。调查显示,大多数学生上网是由需求心理驱使的,大一学生尤为突出,有88.9%的大一学生上网是出于需求心理,但是与性别没有太大的关系;从上网活动的数据可以看出,女生比较倾向于网上聊天,但是女生几乎不参与玩游戏,而有58%的男生上网一般是玩游戏,因此,男生容易产生网络成瘾现象,无法忍受不上网的男生比女生多6个百分点;对于是否需规范网络行为,94.8%的女生和83.1%的男生认为有必要规范;性格内向的学生往往比较畏惧现实中的交往,上手机社交网络的频率比性格外向的人多12.4%,大多数学生上网是出于需求心理,他们认为网上的行为更自由。同时,内向的人越容易选择通过手机上网的方式解决矛盾,用网络来替代现实中的交流。

(2)不同年级与家人沟通频率关系。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学生与家人沟通的频率逐渐减少,每周2到3次的沟通频率从大一的占73.3%,下降至大四的占44.4%。

2.大学生手机网络的心理分析

(1)不同心理下上网时间段的差异分析。其中出于需求心理的占总人数的80%。其次是好奇心理与从众心理,分别占总人数的10%、8%。

(2)不同心理下接触网络时间的差异分析。出于需求心理的学生中,从初中开始接触手机社交网络者占25%,而在高中时开始接触手机社交网络的人占该类人群的68%,同时出于从众心理的学生接触手机网络的时间也很早。出于需求、好奇和从众心理上网的大学生偶尔会感到人际交往压力大,其中只有少数会经常感到人际交往压力大,而出于宣泄心理上网的大学生经常感到人际交往压力大的比例很大,出于逃避心理上网的大学生经常感到人际交往压力大的比例虽然比偶尔感到人际交往压力大的比例小,但与其他上网心理相比略高。

(3)不同心理下遇到困难时选择朋友的差异分析。多数大学生在与朋友产生矛盾时会选择面对面沟通交流,其中出于需求、从众心理上网的大学生更倾向于打电话、发短信解决矛盾,出于从众和宣泄心理上网的大学生在与朋友产生矛盾时选择自我调节的比例也很大。

3.大学生手机网络行为分析

(1)上网活动形式与其不上网感受的相关性分析。喜欢玩游戏的人无法忍受不能上网者,占该种行为人数的50%。浏览新闻的人感觉无法忍受不能上网者,占该种行为人数的29%。交友与学习专业知识的人无法忍受不能上网人数占到了该总人数的60%。说明玩游戏对网络的依赖程度很大。报纸、电视新闻等多种途径也可以帮助学生获取新闻,所以利用网络浏览新闻的人群,对网络依赖程度不是很高。而现实社交网络也成为了一种交友的方式,加之网络资源庞大,也成为一种获取学习资源的重要途径。

(2)认为网络行为是否自由与网络规范的相关性分析。大学生感觉网络行为自由的占57%,其中认为对网络行为进行规范有一定必要的占47%,认为对网络行为进行规范很有必要的占45%。大学生感觉网络行为不自由的人群占16%,其中认为网络行为有一定必要进行规范的是占36%,认为网络行为规范很有必要的占30%。

(3)压力大小对社交网络影响程度分析。大学生认为社交网络让自己接触了更多的人,拓宽了人脉的占80%,一半以上的人认为社交网络丰富了自己的大学生活,只有不到1/6的人认为社交网络会影响自己现实生活中的交友,1/3的人认为社交网络浪费了时间。社交网络对学生带来的利弊皆有。

(4)与家人沟通频率及人际交往压力对接触网络频率的相关性分析。在人际压力强度相同的情况下,与家人沟通频率越高,接触网络的时间相对越少;在与家人沟通频率相同的情况下,人际压力小,接触网络时间相对较少。因此,大学生可以通过增加与家人沟通的频率从而缓解人际压力、降低接触网络的时间。

三、大学生手机网络行为的规范对策

随着3G时代的到来,手机网络对大学生人际交往有着正面和负面的影响,大部分人在肯定其益处的同时,也承认其浪费了时间,因此须对正面的影响保持加强,负面的影响则需要大学生自身、家庭、学校与社会共同努力加以引导控制。大学生开始接触社交网络的时间早,对网络需求心理比例大,男生容易沉迷于网络游戏中,部分女生比较依赖于社交网络,所以应该重视社交网络问题。大学生接触网络的时间越来越长,如何更好利用这部分时间,根据特征行为对大学生的网络行为加以适当引导特别重要。

首先,作为学生,要学会合理利用网络资源。学生可利用网络学习各种专业知识、了解求职信息与时事,提高网络资源的利用效率。要坚持适度的原则,取其精华,去之糟粕。在网络中开阔自己的眼界、增长自己的知识、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会以适当的方式与人交流、沟通,保持良好的健康的人际关系。另外,大学生要学会运用适当的方法缓解人际压力,人际关系不和谐时要学会面对面沟通交流,及时解决矛盾,并懂得利用手机网络等交流工具表达自己的想法,进行充分的沟通,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缓和人际压力。

其次,作为高校工作者,要加强对大学生手机网络知识的教育。针对男生与女生网络行为的不同特征分别采取措施。男生容易玩游戏上瘾,女生则容易依赖社交网络。男生对网络自由要求更高,讨厌束缚,为此可鼓励男生积极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和体育锻炼,使其避免沉迷于手机网络中。可引导女生多阅读、多接触新事物。引导学生正确地应用、发挥网络优势,克服弊端,营造良好的校园关系网,利用网络培养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通过网络传递知识是大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的方式,可抓住这一特点,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建立良好的人际圈。

最后,作为家长,需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随着年级的增加,学生与家人的沟通频率不断下降,随之带来的后果是人际压力逐渐加大,容易依赖社交网络。因此,家长应多与孩子进行沟通,保持定期交流,了解其思想动态,做好督促和鼓励,及时给予意见,引导其朝健康的方向发展,这对学生人格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上一篇:经济管理类专业实验教学模式改革探索 下一篇:英译汉中主位结构的转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