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校辅导员对学生干部的选拔与培养

时间:2022-01-25 05:36:04

试论高校辅导员对学生干部的选拔与培养

摘要:高校学生干部是学生中的骨干分子,是辅导员的左膀右臂,也是学校教育和管理工作的一支重要力量。从高校学生干部的作用入手,从学生干部的选拔标准和原则、学生干部应该具备的基本要件和建立完善的学生干部考核体系三个方面对高校辅导员如何选拔与培养学生干部进行了探论。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选拔;培养;学生干部

作者简介:李美谊(1984-),女,吉林省吉林市人,辽宁卫生职业技术学院药学系,助教。(辽宁 沈阳 110101)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6-0173-02

高校学生干部是师生交流的桥梁和纽带,是同学们的办事员。高校辅导员把学生的作用发挥好了,学生干部就会成为辅导员开展学生工作的得力助手。[1]说:“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2]因此,如何选拔和培养学生干部就显得格外重要。

一、制订科学合理的选拔标准和原则

制订科学合理的选拔标准和原则主要包括公平竞争原则、德才兼备原则、言行一致原则。

1.公平竞争原则是指通过平等、公开的选举形式择优录取的用人原则

这一原则具体包括:一是平等,即每名学生在参与竞选的资格上是平等的,也就是机会平等;二是公开,即学生干部的选拔过程是公开透明的,从报名、海选、初试、复试到公布录取结果都面向全体学生;三是择优,即根据个人能力和品德修养等多方面综合素质的考核择优录取。这样做既拓宽了选拔面又激发了全员参与的热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通过这种公平竞争让学生心服口服,为今后学生干部的工作打下良好的群众基础。

2.德才兼备原则是指个人品德修养和才能要兼备

选拔学生干部必须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学生干部首先必须具备良好的品德修养,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思想要积极进步,模范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热爱集体,团结同学,在同学中树立良好的口碑。其次,学生干部要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较高的专业水平以及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实际工作中的谋划能力、决断能力、指挥协调能力和创新能力等。

3.言行一致原则

学生干部在竞选时会许下承诺,承诺如果当选会如何开展工作。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工作,有的学生干部要么牢骚满腹,要么果断辞职,把曾经承诺过的誓言忘得一干二净。古人讲:一诺千金,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如今由于学生个人的抗挫折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不同,有的学生往往会因为对于实际遇到的困难无所适从而说一套做一套。所以,对于学生干部的选拔来讲,从一开始就要把好言行一致这一关。具体做法就是对于拟用的学生干部可以给予一定时期的试用,看其能否做到践履承诺、说到做到,这样才能使那些言行一致、求真务实、不说空话的学生干部脱颖而出。

二、学生干部应该具备四种基本要件

1.学生干部应该具备四种基本素质

首先,学习好。学习是学生的天职。学习好是学生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只有努力学习、名列前茅、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才能在学生中具有一定威信。其次,品德高。学生干部应该德才兼备。高尚的品德体现在各个方面:在学校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乐于助人,热衷于公益,积极参加各项社会实践活动等等。无德的人不会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工作必然受到阻碍。再次,能力强。这里的能力主要表现为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实际工作中的谋划能力、决断能力、指挥协调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最后,作风硬。形成一种作风并不是短期的事情,是长期习惯养成的结果。因为优秀从来不是一种行为,而是一种习惯。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还有为人处事、待人接物的习惯,为人正直诚恳、互敬互谅,凡事互相理解、互相包容,勤勤恳恳地工作,任劳任怨地付出,长此以往就会产生一种亲和力,形成一种优良的作风。

2.学生干部应该具备“五心”的性格特点

一是学习有恒心。持之以恒、有始有终最能反映一个人做人做事的性格特点,有名言说得好:“学习也许只是你生活的一部分,但是,如果你连它都征服不了,你还能做成什么呢?”半途而废和那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式的心血来潮的学习不是学生干部该有的品质。二是研究有专心。对于专业知识一定要刨根问底,多问几个为什么,只有这样才能积累扎实的理论知识,具备很高的专业水平,遇到实际问题时才能做到厚积薄发、举一反三。三是工作有耐心。学生干部工作过程中会遇到各种性格的同学,遇到矫情和态度不好的同学时应该首先保持克制,耐心地聆听,真诚地沟通,做到有原则地让步,有底线地坚持。此外,对于老师布置的工作要认真完成,不能马虎大意、囫囵吞枣。四是对人要热心。作为学生干部应该经常与同学交流,了解同学们的日常情况,主动关心同学。因为学生干部是从学生中来,也要到学生中去。不能把自己凌驾于同学之上,带有官僚作风,这样很容易脱离群众,造成恶劣影响。与同学打成一片,带给他们春天般的温暖,同时及时与辅导员沟通,起到上情下达和下情上达的协调和枢纽作用才是一个合格的称职的学生干部。五是生活中要有上进心。学生干部心态一定要积极、阳光、向上。因为学生干部具有很强的带动作用和影响力。学生干部的心态健康与否直接决定着这个集体的精神面貌。所以要树立良好的学生干部形象,积极、阳光、向上的心态必不可少。

3.学生干部应该具备“四勤”的工作习惯

首先是眼勤。学生干部要做到眼中有活儿,眼中有事。人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看到别人没看到的,做到别人没做到的,这才是一个优秀学生干部的魅力。实践证明,这样的学生干部也会在日后激烈的职场竞争中走得更远、更好。其次是嘴勤。在接受老师布置的工作之后,如果有不明白之处经常与老师沟通,与同学讨论,凡事多问,虚心学习,获得间接经验是很必要的。这样不仅会提高工作效率,还会学到很多书本上没有的东西。再次是手勤。多动手,积极参与,获得直接经验。因为这些是人生宝贵的财富。最后是腿勤。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是实践的要求,要做到知行合一,理论联系实际。

4.学生干部应该具备四种个人意识

一是服务意识。学生干部是老师和同学的勤务兵、办事员,不是官僚而是公仆,应该本着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的理念办事。二是整体意识,也是大局意识。有的学生干部在工作中没有树立全局观念,只注重本系部、本班级、本社团,甚至本人的情况和利益,不注意协调与有关部门的联系,没有在维护学校整体全局利益的前提下,紧紧围绕教学这个中心任务开展工作,[3]这样是不对的。学生干部工作时想问题、办事情应该从整体利益出发,为了集体利益敢于牺牲个人利益,拥有宽广的胸怀和无私的境界。三是效率意识。工作过程中难免有重复的事情。这时学生干部要善于思考和总结,思考如何提高工作效率,总结日常工作的经验和教训,不断完善自己。四是竞争意识。现在的社会竞争无处不在,挑战时刻都有,所以学生干部必须有所准备,树立危机意识和竞争意识,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这样将来才能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建立完善的学生干部考核体系

主要包括制订考核制度、个别谈话制度、民主评议制度。

1.制订考核制度

从出勤、日常工作、奖励惩罚、工作实绩、个人述职等方面规范学生干部的言行,通过这些指标可以非常直观清晰地考查学生干部的表现。考核结果能激励强者更强,弱者更自励,形成一种动态赶超机制。考核的目的不是惩罚,而是发现每位学生干部身上存在的问题,然后解决这些问题,使他们在今后的工作中想问题更加全面详实,处理问题更加完善周到。

2.个别谈话制度

学生干部在工作中会出现很多问题。比如:有的学生干部在工作中抓不到要点,不能很好地协调工作与学习的关系,出现考试不及格现象;有的学生干部嫌工作太累,工作太琐碎,打算辞职;有的同学在干部换届时心理不平衡,认为自己的职务与自己的能力和工作水平不相称;还有的学生干部之间关系紧张等等。这就需要进行一对一的谈话,打开他们的心门,解开他们的心结。先倾听他们的抱怨,然后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真诚地沟通,换位思考。例如:对于不能很好地协调工作与学习关系、嫌工作太累、工作太琐碎、想辞职的学生干部,笔者会语重心长地说:“我以前也是学生干部,工作的事也是千头万绪,一开始心里也乱七八糟,也抱怨过,埋怨过。但‘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事情很多的时候要分清主次,理出最重要的事、最要紧的事,把事情按照轻重缓急排个序,然后一件一件去做。做工作也得讲究方法,做多了你就有经验了……”看到他们听得入神、觉得有道理的时候,笔者会接着鼓励说:“好好干吧,想想你当初竞选学生干部时的誓言,不要因为眼前这一点小困难就把你吓倒。你要珍惜这次机会,很多同学都想成为学生干部还没有机会,而你现在已经是了,这个位置很让人羡慕啊……”交心的谈话往往会打动学生,让他们重新鼓起学习和工作的勇气。

3.民主评议制度

每到学期期末,召集学生干部们在一起开会,大家畅所欲言总结自己过去一段时期的工作,指出自己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再提出完善措施。然后,老师和其他学生干部再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样他们就会从不同的同学身上学到不同的工作方法,从而完善自己,达到相互启发、共同促进的目的。

同时,对于学生干部的考核还要与民意调查、巡视监督、关键时刻考验等多方面多渠道的考查有机结合起来,力求全面客观地反映他们的工作情况,切实有效地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

四、结语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选拔一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的学生干部、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不仅是辅导员工作的良好开展,而且还能够提升学生干部素质,把那些想干事、肯干事、能干事并能干好事的学生干部选作为辅导员的左膀右臂和得力助手,发挥他们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其他学生形成良好的班风、系风、院风,使整个学生队伍良性有序地发展,进而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曲建武.识读大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29.

[2]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526.

[3]朱小根.论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1):121.

上一篇:构建部队院校任职教育教学模式的思考 下一篇:高师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和初次就业流向现状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