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管理类毕业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06 21:09:54

经济管理类毕业论文

经济管理类毕业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 经济管理类本科 毕业论文指导模式 存在问题 重构

近年来,高校大规模扩招及本科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学生为了能在限定的时间内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就把毕业论文放在了从属地位,加上用人单位很少关注毕业论文,更造成了学生对毕业论文的怠慢心理,致使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日趋下降。其中,经济管理类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更是令人担忧。

一、经济管理类毕业论文指导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高校毕业论文指导环节中普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集中在如下方面:

1.指导时间偏少。

本科生的毕业论文指导工作,基本上都是从大四第一个学期开始,有些院校可能提前一点,也是从大三第二个学期才启动,而这个学期本科生的上课压力比较大。当他们刚刚对毕业论文有一些想法时,考试又将他们的想法打断。到了大四,各种求职、考试等压力扑面而来,到他们真正安心写作毕业论文时,距离毕业时间已经不多了。因此,从大三第二个学期开始毕业论文的指导,已经是比较晚了,表面看起来还有一年时间,可实际有效时间不到两个月。这时,指导教师指导基础较弱的学生,他们被提升的空间已经很小了。

2.整体指导的策略。

现行毕业论文的指导模式从指导策略上来看,属于一种整体指导。这种模式是指导教师从多方面指导本科生的毕业论文,包括论文的主题、结构、表达和学术创新等。这种指导模式的结果是,学生自己不努力收集资料进行论文写作,大部分甚至全部依靠指导教师。这样的指导策略,使指导教师非常辛苦,而本科生毕业论文的质量却呈逐年下滑的趋势,期望学生通过写作毕业论文培养其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标没有达到。

3.缺乏奖惩措施。

指导教师指导完本科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打过分之后,本科生的毕业论文就被束之高阁。某个学生的毕业论文是否真的应得某个分数,毕业论文有没有抄袭的成分,也就没有人去关注了。由于没有明确具体的监督和奖惩制度,指导教师、本科生和有关的管理部门对毕业论文实质上都是不太重视的。在这种情况下,指导教师对本科生毕业论文的重视程度必然会有所下降。

二、经济管理类毕业论文指导模式的重构

针对上述经济管理类毕业论文指导模式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应该对经济管理类毕业论文指导模式进行重构,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指导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双向选择”。

目前,大多数高校对毕业论文采用的都是配给制,即由学院将学生平均分给每个教师指导,很容易出现学生的选题方向不是指导教师的研究范围,给指导教师带来困难。如:无法把握选题的意义,无法判断使用材料的准确度,无法判断论文有没有新见解,无法判断论文是否具有实用价值,等等。这样,指导教师只能从形式上予以指导,论文的质量很难把握。因此,要提高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必须打破这种配给制,实行师生互选的制度,优化指导工作。笔者认为,具体操作可以这样:首先,征集学生的选题或选题方向,然后按学科方向将学生划分到不同的学科,由教师来选择学生;教师选定以后将结果反馈给学生,学生如果对教师不满意,可以提出来换指导教师。在“经济管理类本科的毕业论文调查问卷”中,有这样一个问题:你希望毕业论文课题分组应采取的方式?78%的学生反映,希望教师和学生能够进行双向选择。因为,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已经对对方有所了解,尤其是教师,他在选学生的时候就考虑到了自己能不能指导学生提交的选题。所以,双向选择是一种优化毕业论文指导工作的方式,也是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一种切实的制度保证。

2.对学生采用习惯培养的方式。

前已述及,本科毕业论文的写作一般都安排在第四学年集中进行。这种突击战必须以学生训练有素为前提。因此,笔者认为,要提高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与水平,必须科学安排、强化平时训练、循序渐进、变突击式为习惯性培养式。当我们取消了年度论文的教学方式后,必须找到一种替代的方式,平时训练这一环不能少。笔者认为,可以落实到学科课程的教学中去,通过加强学科课程平时作业的学术性训练,既可以在平时的练习中作要求,也可以撰写学术述评或学科课程论文的形式予以强化。在一门学科课程结束时,或要求学生就学科课程中的某一问题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加以评价,或提交有自己一定见解、符合学术规范的学科论文。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刻苦钻研、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可以形成良好的学风。

3.采取多渠道的指导模式。

所谓多渠道指导模式,就是以网络指导为主体,辅之以传统的课堂教学指导和学生课外学术活动引导。具体实施如下:第一,在正式写作毕业论文之前,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实行见面与不见面相结合的指导方式,使师生间的交流渠道变得畅通。通过网络,可以实现师生适时异地交流,同时也可通过电子邮件实现异地不同步的及时交流。第二,将本科生的毕业论文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有机联系起来。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现在的本科生毕业论文写不好,是因为期刊论文读得少,理论基础薄弱,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多讲期刊论文的前沿动态。同时,教师要结合自己的课程和自己的论文写作经验,向本科生谈论文该如何选题、如何查找资料、如何选用相关理论等。第三,利用各种学术活动激发本科生的学术兴趣和论文写作能力。如,院系进行教工的学术论文或教研论文研讨会,邀请本科生参加。

本科毕业论文是学生创新素养与学识水平的一个重要的标志。但这种教学方式是以精英教育为背景的,它与当今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情势并不十分贴近。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前提下,必须优化指导、相互协调,对经济管理类毕业论文指导模式进行重构。从而,切实提高本科论文的质量,提升高校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胡小燕.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滑坡原因分析及对策[J].科技广场,2005,(11).

[2]冀满祥.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监控的实践与思考[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

[3]刘巨钦.经济管理类学生专业论文撰写[M].中南大学出版社,2000.

经济管理类毕业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经济管理类专业 毕业论文 管理

课 题:该成果为北京市财政专项(PXM2012_014202_000194北京城市学院多方联动的实践育人协同平台创新研究)的成果。

毕业论文的撰写是学生在校期间重要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笔者围绕撰写毕业论文应达到的目标、论文的选题、指导教师的选聘、指导教师评分等环节,对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本科毕业论文管理进行分析与探讨。

一、论文写作的目的

1.论文是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系统整理和升华的过程

学生在校期间,已经按照相关专业的教学计划修完了公共课、基础课、专业课以及选修课等课程,并接受了考试或考查。学习期间的这种考核是单科进行,主要是考查学生对本门学科所学知识的记忆程度和理解程度。但毕业论文则不同,它不是单一地对学生进行某一学科已学知识的考核,而是着重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一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的能力。写好一篇毕业论文,既要系统地掌握和运用专业知识,还要有较宽的知识面,并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写作功底。这就要求学生既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又要有深厚的基础课和公共课知识,是一次综合的测查。

2.撰写毕业论文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

大学生就业后,不论从事何种工作,都必须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和写作能力。例如学生在企业从事管理工作,就要学会做调查研究,起草工作计划、总结、报告等,为此学生要学会收集和整理材料,能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并将其结果以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大学是高层次的教育,其培养的人才应该具有开拓精神,既有较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又能发挥无限的创造力,不断解决实际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既能运用已有的知识熟练地从事一般性的专业工作,又能激发学生对人类未知领域大胆地进行探索,不断向科学的高峰

攀登。

二、 撰写毕业论文应达到的目标

1.提高综合素养

(1)以诚信为核心的道德素养。要求学生恪守学术规范,独立或与小组成员一起,通过查阅文献、确定论文题目、进行调查研究、对调查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围绕论点进行讨论,并得出结论。毕业论文内容除特别注明和引用外,均为本人观点,不得存在剽窃、抄袭他人学术成果,伪造、篡改调研数据的情况。

(2)以创新为重点的科学精神。一篇优秀的本科毕业论文,不只体现了学生对本科阶段专业知识的掌握,更应体现出学生在领悟专业知识基础上的创新和提升。这就要求学生关注社会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发展,结合专业特点,有目的地对社会、企业的现状做调研,即结合实际情况,印证理论观点或针对某些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例如,学生可以通过调研部分离退休人员理财、消费的倾向性,结合金融行业发展现状,帮助银行、证券公司设计出适合离退休人员的理财产品。

学生在本科阶段能够在社会、企业已有的产品、服务、管理模式等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的研究,增添自己研发出的新产品、新服务、新管理模式。这样形成的毕业论文就符合学校对论文“创新性”的要求。

(3)以实践为第一的治学态度。大学生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为学生接触社会和企业实际,特别是理论联系实际提供了契机。经济管理学部的专业以文科类专业为主,文科学生的学习和成长离不开社会。因此,学生们应该抓住撰写毕业论文的机会,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去了解社会、认识社会,并尝试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来促进社会的发展。

2.提高科研和论文写作能力

(1)查阅和翻译文献的自学能力。学生在确定论文题目前,一般都会经过“明确选题方向、查阅文献资料、考虑写作条件、听取导师建议”等几个步骤。这个过程是在论文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但指导老师不会亦步亦趋地进行指导,主要需要凭借学生的自学能力来完成。学生通过大量阅读文献,结合自己的专业方向,发现自己的研究兴趣所在,并与指导老师、同学进行交流,可有效地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

(2)资料分析能力。学生对通过访谈、收集自填式问卷等社会调查方法搜集到的资料,还需要进行系统的分析,才能揭示出其所包含的众多信息,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因此资料的分析是研究中十分重要的环节。根据资料的性质,我们可以将资料的分析方法划分为定性资料分析方法和定量资料分析方法。定性分析是指不通过数学语言,单纯地依靠文字语言进行资料分析的方法;定量分析方法是指通过SPSS、Excel等工具,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进而探索、揭示出不同变量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或相互制约的关系。学生们结合论文撰写要求,对资料进行分析的过程,就是有效提升资料分析能力的过程。

(3)论文写作能力。毕业论文是高等学校考核毕业生综合能力的重要依据,是证明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业水平的手段。经济管理学部将本科毕业论文定位在“调研型论文”,同时对毕业论文的写作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一定的要求。要求学生的论文观点明确、论点突出、论据充分、逻辑缜密、条理清晰、前后内容避免重复、矛盾。

3.培养良好的非智力因素

(1)自我管理能力。学校每年安排学生撰写论文的周期约为9个月,在这9个月中,学生们要参加就业实习、面试、职业资格考试等各种活动,学习任务压力很大。指导教师在指导过程中重在对结果的把控,不可能每天都督促学生完成相应的论文撰写任务。这就要求学生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否则难以按时完成一篇完整的毕业论文。

(2)人际沟通能力。调研型论文需要学生们通过发放问卷、收集问卷、面对面访谈(或电话访谈)的方式来进行调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与几十位甚至上百位的调研对象进行沟通,旨在说明调研的意图、获得调研对象的理解和支持、获取更多的资料等,这个过程对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是一个锻炼。

(3)团队合作意识。学生们可以独立或以团队的方式完成一篇论文,若采取团队合作的方式完成一篇论文,就要注意发挥团队合作的优势,即做到各自发挥所长、优势互补,相互之间多沟通、多分享。这就要求学生们在完成论文的过程中,学会合作与分享,发挥团队的优势。

三、适用的毕业论文的类型

按照内容性质和研究方法的不同,毕业论文分为设计性论文、实验性论文、描述性论文和理论性论文等四种类型。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适合撰写理论性论文。理论性论文又可分为两种:其一是以纯粹的抽象理论为研究对象,研究方法是通过缜密的理论推导和数据运算,以验证论点的正确性,它侧重于理论方面的分析,用基础理论进行推导和论证;其二是学生通过对某种社会现象、企业产品、竞争对手或消费者等情况进行调研,并结合其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对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最终形成一篇调研型论文。

立足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目标,结合学生和专业的特点,对于应用型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来说,选择调研型论文作为学生的毕业论文,无疑是更有效、更实用的论文类型。

四、毕业论文的选题

实践教学是个系统工程,本科毕业论文作为大学四年的最后一个实践教学环节,起着“整合专业知识、体现学以致用、总结升华实践教学成果”的重要作用。学生在进行论文选题时,应兼顾“学生想做、学生能做、企业需要做、时效性”等原则。

1.应该有研究的意愿

学生要对某个企业的管理、某种产品等有研究的兴趣,希望结合自己学过的专业知识进行研究和探索。

2.应该是学生能做的

论文在调研、写作中要具有可行性。学生在论文的撰写过程中需要进行的调研工作、获取的数据等,都应是能够通过自己或团队的努力可以达成的,且是学生力所能及的课题。

3.应该是专业、社会或企业的切实需要

研究社会、企业或专业发展所切实需要的课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研究的成果也会更有价值。

4.应该提倡选题的时效性

学生的选题提倡与社会、企业热点问题相结合,这样有利于获得更多的资源的支持,有利于学生养成关注社会发展、与时俱进地研究社会、企业问题的习惯。

五、毕业论文的过程管理

1.做好论文指导教师的选聘工作

笔者以所在高校经济管理学部2013届本科毕业论文为例,对论文指导老师应具备的关键素质要素进行分析。2013届本科毕业生各专业人数、指导教师高级职称所占比率、学生论文成绩等信息,详见表1。

表1 论文指导教师职称与学生论文成绩一览表

专业 毕业生人数 指导教师高级职称占比 学生论文平均分 论文成绩优秀率

金融学 254 50.0% 75.7 0.8%

国际贸易 96 81.8% 77.0 1.0%

工商管理 190 81.0% 79.0 3.7%

小计 540 100% 77.2 2.0%

从表1中可以看出,对于“指导教师高级职称占比”最高的国贸专业,其学生论文的平均分数在三个专业中并不是最高的。将“指导教师高级职称”所占比率分别与“学生论文平均分”“论文优秀率”做皮尔逊(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指导教师高级职称占比”与后两项内容均不构成显著相关。由此可以看出,具备“高级职称”的指导教师未必指导出优秀的学生毕业论文。笔者在论文撰写整体工作结束后,随机访谈了其中的50名毕业生,当问到“论文指导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什么?”时,有90%的学生将“责任心”作为其最重要的素质,而“行业专家”“职称”“学历”等均排在“责任心”之后。

因此,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我们在选聘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教师时,应该把“具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作为决定选聘与否的第一要素。

2.关注论文评分的公正性

笔者所在高校本科毕业论文的评分由指导教师评分、评阅教师评分、学生现场答辩成绩三部分构成,分别占到总分的50%、30%和20%。指导教师和评阅教师将按同一份《论文成绩评价量表》上列示的评分维度、评价标准,对学生论文进行评分。将评阅教师的打分计入论文成绩,显然是为了更好地体现论文分数的客观性、公正性。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笔者在查阅学生成绩时,发现个别指导教师和评阅教师的打分相差在30分以上(均以100分为满分)。笔者将二者的打分做了皮尔逊相关分析,分析结果详见表2。从表2中可以看出,二者的相关系数为0.454,属中度相关。我们在毕业论文的整体管理过程中,不乏对学生的教育指导、对业务流程的研讨和宣讲,但缺少对“如何对论文进行评分”的培训。导致指导教师和评阅教师在打分时出现较多分歧。

因此,我们在今后的毕业论文管理工作中,应该加强对指导教师、评阅教师进行“论文评分”方面的培训,开发相应的课程和论文案例,以保证论文分数的客观性、公正性。

表2 论文指导教师评分与评阅老师评分之间的相关系数表

指导教师评分评阅老师评分

指导教师评分Pearson Correlation 1 .454(*)

Sig.(2-tailed) .000

N 540 540

评阅教师评分 Pearson Correlation .454(*) 1

Sig.(2-tailed) .000

N 540 540

* Correlation is significant at the 0.01 level (2-tailed).

3.定期做好中间过程论文指导工作的教学管理

毕业论文的整体管理过程从开题到答辩有近9个月的时间,在这段相对较长的时间里,我们往往关注的是“一头一尾”的工作,即关注的是论文开题、确认论文指导老师,以及最后的论文答辩工作。在中间这段时间里,我们往往把对学生的论文管理等工作全部授权给论文指导老师。而对于民办高校来说,超过半数的论文指导老师来自于其他高校,中间过程若不加以把握,将很难对其指导的质量加以把控。

因此,在论文指导过程中,学校应以专业为主导,定期开展论文管理过程相关的研究工作。这样,一方面能够解决论文指导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另一方面可以检查指导老师的工作进度。

总之,本科毕业论文是本科学生在临近毕业时一次梳理、总结、检验、提升自身本科教学阶段学业的重要过程,只有学校各层级加以重视,并在关键点上做好监控工作,方能帮助学生真正做到知识的融会贯通,体会到学以致用,并为社会输送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晓辉,王莹.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教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

经济管理类毕业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 经济管理类本科 毕业论文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大学生毕业论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最容易忽视的部分,不仅涉及知识产权和对他人劳动成果的尊重,而且是评价毕业论文学术水平的重要依据之一。它可以帮助我们发现从正文中难以发现的问题,从参考文献的著录和参考文献本身透露的信息可以判断一篇论文的质量,从而为提高大学生毕业论文质量提供一条切实可靠的途径。根据这种思路,我们对广东四所高校经济管理类2010届毕业生的毕业论文进行了抽样调查,从2000篇毕业论文中随机抽取420篇进行了统计分析。

在420篇经济管理类本科毕业论文中,共有参考文献4528篇,最多的20篇,最少的3篇,每篇毕业论文的参考文献数平均为10.78篇,不到11篇。对于反映四年专业学习水平的毕业论文来说,11篇参考文献偏少,说明同学们对相关文献的查阅与利用还是有限的,但这还不是太大的问题,如果我们对这些参考文献作一些深入的分析,就会发现问题的严重性。

1.参考文献的著录不规范

著录不规范是所有毕业论文的参考文献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参考文献的著录五花八门,如果严格按照《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UDC025.32GB7714-87)的标准衡量,完全符合参考文献著录规范的毕业论文凤毛麟角,在420篇毕业论文中,基本符合参考文献著录规范的毕业论文只有65篇,占15.38%;84.62%的毕业论文参考文献的著录不符合规范,不符合参考文献著录规范的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1著录项目不全

在参考文献的著录中,基本的著录项目有:序号、著者、书名或题名、文献类型、出版地、出版者(期刊文章著录刊名)、出版年月(期刊年、卷期号)、起止页码等。在我们抽查的毕业论文的参考文献中,这些著录项目或多或少都有缺失,有缺其中一项的,最常见的是缺起止页码、缺文献类型、缺出版地和缺时间;也有同时缺几项的,特别是一些重要的著录项目(如著者、书名或题名)的缺失令人匪夷所思,有的干脆就只有一个书名或题名,这只能说明同学们对著录事项不了解,或者对参考文献的著录不认真。

1.2著录格式不标准

参考文献的著录除了必备的项目之外,对著录格式也有规定的要求。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的著录格式是:[序号]著者.书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月:起止页码.例如:[1]刘刚.危机管理[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1:98.期刊文章的著录格式是:[序号]著者.题名.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例如:[1]符莎莉.品牌空心化危机[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5,(5):6-7.

在我们抽查的毕业论文中,除了参考文献著录项目不全外,格式的错误是一个更为突出的问题,几乎所有的论文都存在问题。格式的错误主要表现在:没有序号或序号标识错误,没有括号或不是用方括号“[]”表示;著录符号不正确,有的甚至增加不必要的标识符号,特别是将书名或题名、期刊刊名加上书名号;著录项目顺序颠三倒四,没有按规定的顺序著录;还有文献类型标识符号的错误,等等。有些同学甚至在同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中出现前后著录格式不一致的情况。

2.参考文献透露的信息

除了参考文献的著录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之外,从参考文献部分列示的具体文献来看,所反映出来的问题更是值得关注。

2.1文献类型的统计分析

我们把参考文献大致分为著作、期刊论文、网络文献及其他文献类型等四种,在4528篇参考文献中,著作1580篇、期刊论文1872篇、网络文献488篇、其他文献类型304篇、没有标注或无法得知文献类型的284篇,所占比例分别是34.89%、41.34%、10.78%、6.71%和6.27%。从文献类型的分布来看,网络文献所占比例很低,说明同学们利用网络查阅资料的能力较差,这与青年学生的网络利用能力不相称;其他文献类型所占比例也很低,并且主要是报纸,说明同学们对会议报告、学位论文等非公开出版物不够重视。虽然著作和期刊所占比例较高,但表现出来的问题不容乐观,在参考文献中列示的著作绝大部分是教材,并且很多是本科二、三年级的教材,专著极少;在期刊文献中,低档次期刊论文多、核心期刊论文少,中文期刊论文多、外文期刊论文少,在1872篇期刊论文中,核心期刊756篇,仅占40.38%,经济学领域最权威的期刊《经济研究》仅出现过4次,在非核心期刊中,一些不知名的期刊、一些职业技术学院的学报占了相当的比例,说明同学们对于专业知识的理解能力不够,对本学科、对所研究的问题的前沿缺乏基本的了解,毕业论文的写作处于一种低水平模仿的层次。既然核心期刊论文的引用水平如此之低,外文文献少就在情理之中了,在所有参考文献中,外文文献只有16篇,这和外语教学在本科教学中的地位是不相称的,说明外语教与学的方向出了问题,而且说明专业外语的教学是存在问题的。

2.2参考文献的时间分布

分析参考文献的时间分布状况,可以看出同学们对最新资料的获取能力,所引用的资料的时效性,也可以间接地反映选题的现实性。2006级毕业生毕业论文的写作一般是在2010年三四月份,所以我们把2009年以后(含2009年)的文献看作是一年以内,2008年的文献为1-2年的文献,2007年以前(含2007年)的文献列入三年及三年以上的文献。根据我们的统计,在4528篇参考文献中,一年以内的文献1508篇,占33.3%;1-2年的文献744篇,占16.43%;三年及三年以上的文献1868篇,占41.25%;没有标明时间的408篇,占9.01%。一年以内的文献只占三分之一,二年以内的文献不到一半,三年及三年以上的文献是毕业论文参考文献的主要来源,在三年及三年以上的文献中,上个世纪90年代的文献数量相当多,八十年代的文献也不鲜见。在一个经济急速变革的时代,在经济学研究成为显学的今天,同学们还在故纸堆里寻章摘句,这一方面说明同学们对新的理论、新的观点知之甚少,不重视对最新文献的检索和利用,另一方面反映我们在毕业论文的选题方面是存在问题的,我们研究的问题落后于时代,缺少对现实问题的关注。

3.提高大学生毕业论文质量的措施

针对从上面的分析中反映出来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些相应的措施提高大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

3.1从思想上重视参考文献的撰写

从调查来看,无论是学生还是指导老师,对参考文献都是不够重视的,觉得参考文献是可有可无的部分,甚至就是一个摆设。这一方面是因为缺乏尊重知识产权、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的传统,另一方面是没有将参考文献作为毕业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毕业论文的质量联系起来,所以每一个毕业生和每一个指导老师都要充分认识到参考文献的重要性,从思想上重视参考文献的撰写。

3.2统一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标准

统一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标准不仅是追求形式上美观,而且有方便检索的作用,所以不应看成是一个无关紧要的问题。在参考文献的著录中,基本的著录项目要齐全,著录项目的顺序,标识符号要正确,教学管理部门和各指导老师应该对学生作出严格而具体的要求,这些问题只要我们重视,是比较容易解决的,而且会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3.3重视毕业论文的选题

毕业论文的选题不仅要强调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而且要具有现实意义,密切联系实际,关注现实经济生活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选题的来源可以是学生自己从毕业实习中发现问题,也可以由指导老师提供参考选题,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学生自己拟定题目的指导老师要严格把关。

3.4加强文献检索课的教学

经济管理类毕业论文范文第4篇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论文方向

系部经济与管理工程系

学生姓名

专业名称市场营销

班级/学号

指导教师

开题日期

经济与管理工程系印制

2005年12月16日

开题报告

一、选题依据(包括选题经过、理论意义或应用前景、国内外研究介绍、发展趋势等)

开题报告有一定的书写格式,

1、选题经过

即什么样的起因促使你选择了这个选题,要说明你是怎么想到要选这个题目,主要是什么问题、现象、原因或者问题引起你的关注,使得你产生了写这方面文章的想法。

2、理论意义或应用前景

然后要着重说明你为什么要选这个题,写它有没有必要,你选这个题目有什么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如对理论建立和发展有什么补充和推动作用,如难以在理论上有突破,那么对实际有什么指导作用,可能在实际中派什么用场,有什么现实意义及应用前景)。要简洁、直观,很清楚地告诉人家你为什么要定这个,有什么意义!切记!!!

3、国内外研究介绍:

国内外研究介绍:这部分重点要把有关选题方面的已经有的国内外研究认真介绍一下(有没有,有到了什么程度,还有什么不足),并说现在虽然有了这些研究,但还有很多问题值得研究。其中要包括你选题将要探讨的问题。正是由于目前研究不足,所以你要研究。如果不做综述,很可能你的选题早被别人做得很深了,你就没有研究的必要了。(这样会给人一个很清楚的概念,你写它是非常必要的)

4、发展趋势

(此处还要扣题,要说明进一步探讨这个话题的好处,从自己的条件看可以从哪些方面获得新的突破?有了这样细致的分析与估价,写作者就能确定自己的定位,顺利地进入写作阶段。)

总之所写的一定要围绕告诉人家你怎么想到定这个题目,为什么写,有什么意义,有没有必要,有什么作用。这样才能说服人家接受你的想法。

二、写作方案(①问题的提出、主要内容提要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②拟采用的研究方法、实验方案;③初步设想、预计进程及可行性分析;④本文的立论依据、特色或创新之处及预期成果)

1.问题的提出、主要内容提要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这部分是把你选题时提出的存在的问题、评述文献研究成果时提出的不足进行综合陈述(前面已经提出过,这里做一归纳)。

主要内容提要是初步提出整个论文的写作大纲或内容结构。就是有了问题,你准备怎么去找答案,如何去解决这个问题。如何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论述。要说一下你大致的思路,可以将论文大致思路、大致的框架写出来,但不需要太具体。前后要有一定的逻辑性。

要从发现问题、问题产生原因、危害、如何解决、方法策略、发展方向这个结构去构思。

再说明和要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2、拟采用的研究方法、实验方案;

重点阐述你要用什么方法去研究。如文献分析法、访谈法、问卷法、定量研究、实验研究、理论分析、模型检验、案例分析的方法等等。你的观点或方法正是需要通过论文研究撰写所要论证的核心内容,提出和论证它是论文的目的和任务,因而并不是定论,研究中可能,也可能得不出结果。开题报告的目的就是要请专家帮助判断你所提出的问题是否值得研究,你准备论证的观点方法是否能够研究出来。

3、初步设想、预计进程及可行性分析

初步设想

会达到什么效果,

预计进程

时间进程和时间节点

可行性分析

做这个工作需要什么条件,需要的条件是否具备,自己能否在规定的时间内解决这个问题,必须给出一个明确的回答。

4、本文的立论依据、特色或创新之处及预期成果

提出解决该问题的必要性,拟实现的创新是论文的亮点,要“具体”,“恰当”地写出创新的要点,不要太抽象,要把自己的思路与现有的研究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说出来,还要说出自己的思路在什么地方比起现有的研究有进步,否则就不能说是“创新”。

三、参考文献(论文:作者•题目•刊名•卷(期)•页码;著作:作者•书名•出版社•年份)

要有10篇以上的参考资料,要想写好一稿文章至少要读三十篇以上的相关文章。

参考文献要注明作者、出处(什么杂志或什么网络)、年份(第几期),要多用杂志上的文章,而不是书,因为书总有些滞后。另外请有机会到学校图书馆查阅清华同方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最新期刊)等电子杂志,可能会有更新的资料

格式举例

[1]杜黎明,范哲锋,张瑞凤.荷移反应—荧光光谱法测定氟罗沙星.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3,23(2):328~330

四、开题报告考评记分

考评项目分项

合计

满分打分

文字报告1、选题依据15分

2、创新性15分

3、选题难度和可行性10分

4、写作方案的合理性10分

5、写作进程安排的合理性10分

6、预期成果10分

7、参考文献引用10分

8、开题报告的文字表述10分

口头报告8、条理清晰,层次分明5分

9、基本概念清楚3分

10、态度积极2分

通过()

简述指导小组意见:

不通过()

简述指导小组意见:

指导教师(签名):

年月日

系毕业论文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签名):

年月日

经济管理类毕业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渐进式 导师制 学年论文 毕业论文 就业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4-134-02

随着高校前段时期的招生规模扩大,近年来本科生就业所面临的压力愈来愈大。这种压力释放出来后,对于高校的教学环节也形成了一定的冲击。特别在实践教学环节,教师在每个学生身上投入精力减少,实习质量和毕业论文质量双双下降。如何从本质上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并与就业挂钩,形成一体化模式,是当前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高校实践教学中的两种关系问题

1.毕业论文与就业的关系。对于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毕业生,面对求职和就业的压力,大学第四年最重要的问题明显不是写一篇质量多高的论文。对于多数学生而言,找到一份好工作无疑比写好毕业论文重要的多,这就造成学生视毕业论文为无关轻重的环节,没有认识到毕业论文是临近毕业一个重要的、综合性的教学环节,是一种对大学四年所学习知识以及解决问题能力的综合评价。

2.毕业论文与实习的关系。经济管理类专业毕业论文应该结合企业的实际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但是,在现行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一般不愿意接纳学生实习。并且实习实践安排在大学第四年的几周内,多数学生由于事前不能确定论文题目,只能通过实习一段时间了解情况后才能确定。实习结束后返校进行论文的开题和写作,答辩时间为六月底。这样就造成了毕业实习不能针对毕业论文题目的内容有的放矢。学生联系的实习企业不一定合适,实习了几周后才发现单位不正规,原始资料和数据不足,再换单位浪费了很多时间。

二、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针对实习、毕业论文和就业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经济管理类专业采取了许多措施从宏观角度进行了把握和引导上述两层关系,包括:大力开拓稳定的实习基地,顶岗实习,带动就业;提前选题,带题目深入企业实习;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实习方式等措施,在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实施过程中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改善了学生实习条件、促进了就业,提高了毕业论文的整体质量。但是,这些解决策略也存在着不足,需要进一步的改进。

1.系统化不明显。作为高校教育教学环节,实习、毕业论文和就业存在明显的内部关系,需要揭示出来反映客观教学规律。学校的解决策略虽然对两个层面问题起到一定作用,提出了很多具体而有效的解决措施,并且不断进行补充和修订,但显得过于零散,策略之间缺少必要的逻辑关系,同时没有了解问题全貌的手段,只能是对目前问题的一种缓解,没有从教学系统角度来清晰的揭示出主要矛盾。系统化就是要探究问题的目标,明确对象的内在运行机制,从动力学角度探讨问题长久解决之策。因此,有必要提出系统化实践教学模式,明确目标和机制,为具体制定实施策略给出科学指引。

2.执行效果打了折扣。学校的解决策略是基于过程管理模式,而非结果控制模式。过程管理是对实践环节存在问题的一种应对性策略,需要很多人力去进行监督和执行。比如,在选题过程中,教师帮助学生提前选题有一定的优点,可以帮助学生尽早确定研究方向,带着问题去实习。但是,从选题到实习中间短短两个月,不足以使从未经历过学术研究的本科生了解所选题目的实际意义。学生对论文也意识不清,没有论文的概念,缺乏基本写作能力和逻辑推理分析能力。由于对选题的不理解甚至不关心,进入实习企业后,就不会针对选题进行认真的企业调研,收集数据,观察和分析企业存在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提前选题,带题目深入企业实习没有得到真正的执行。相比之下,使用结果控制模式,将以目标为导向,实施从结果反溯的管理行为,从前期教学环节入手,搞好渐进式实践教学,强调内部逻辑关系,充实教学环节体系。

三、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一体化模式

结合高校管理学院就实践教学环节问题所提出的解决策略,考虑到这些策略存在的不足,本文提出了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一体化模式。该模式强调在生产实习过程中,以就业为目标进行选题,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以学年论文和生产实习相结合的渐进式,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相结合的创新性为特征,通过本科生导师制拉动,教学案例模式加以推动,全面提升经济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构建实习、论文和就业一体化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从系统动力学的角度看,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一体化模式体现了系统三个主要构件:导师制和教学案例化作为动力源,论文和实习部分作为传动装置,就业是总目标和反馈器。三者相互支撑,构成一套完整的动力学系统。

1.基于创新特征的双动力机制。一体化模式采用了双动力机制,即作为本科生导师制在前面拉动,作为教学案例化在后面推动,以保障这种实践模式能够高效而平稳的运行。本科生导师制强调了高校教师对学生成才的引领性,是教师指导作用的体现;教学案例化则突出了教学体系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支撑性,是学生自学能力的体现。双动力机制的一推一拉,充分发挥了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能动性,为学生扎实开展实践活动提供了机制保障。

本科生导师制和教学案例化是大学人才培养的创新性特征。高校是国家培养高层次科技人才的重要场所,其人才质量直接影响国家科技进步的步伐和经济发展的速度。虽然目前由于就业造成的巨大压力,高校更加注重对实用性知识的传授,但并不代表放弃培养创新性人才。因此,创立特定的机制开展创新教育,是实习实践的目标,也是就业的高层次需要。

多层次的本科生导师制,就是组织专业水平高、责任心强的教师,针对不同的年级学生和不同要求定点定人进行因材施教的制度,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弥补课堂教学过程中大学生创新能力和素质培养方面的不足,更好的培养创新型人才。具体方法可以是从学生二年级开始,根据老师的研究课题和专业特长,学生自由选择导师。指导教师主要任务是指导学生如何科学的进行实习调研、论文撰写、开展科研活动,以锻炼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在大学四年级,导师要做好学生毕业论文选题、开题、中期检查、写作、答辩和择业就业指导的工作。我校管理学院现行的导师制执行情况证明,这种机制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综合素质的培养。

教学案例化强调教学体系的知识库特征,建立了创新的基础条件。针对本专业的研究领域,系统的建立实践与论文的案例库,将案例分析与研究作为实习实践和论文写作的主线,使研究方向针对案例、分析问题针对案例、形成文稿针对案例;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逐步开展与案例研究有关的测算数据、查找相关资料、整理分析资料等研究工作。

2.基于渐进式培养的传动机制。传动机制是一体化模式的核心,是实现系统目标的具体内容和手段。要想扎实的培养出创新性人才,就要有扎实而具体的执行策略,也就是动力机制的作用对象。本文认为,本科生导师制和教学案例化应该重点结合实习、论文和就业工作,做到实践教学的一体化。一体化模式的传动机制被具体划分为三个部分,大学二、三年级进行学年论文+生产实习;大学四年级进行毕业论文+毕业实习;大学四年级末进行就业。这是一种渐进式过程,符合教育规律中的建构理论,其核心是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是对大学四年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教育的综合,是对专业知识、写作能力、思维方式的一种综合性培养和锻炼;是对本科阶段教学质量的一种综合性考核。但是,目前本科毕业论文普遍存在内容空乏、无实际意义、无创新精神、写作不规范、内容雷同和抄袭等现象。导致毕业论文质量下降的原因很多,如学生兴趣不够、教师思想不重视、管理过程不规范等,但问题的根源在培养机制上,即实施毕业论文的路径选择上。

基于渐进式培养的传动机制则毕业论文教学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将毕业论文与实习实践、专业课程的学习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增加了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

具体的操作如下:

大学二年级:通过本科生导师制的支持,学生开始思考自己未来的工作意向,认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通过认识实习和第一次生产实习,学习认识企业和经济管理的基本工作模式,建立一个直观的映像。这个过程中,指导教师的作用很重要,需要师生之间探讨来调动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主动性,并要求学生就研究方向进行专业课程的融合理解。基础打牢后,教师开始指导学生结合未来工作方向、实习理解、课程学习选择个人研究方向,也就是毕业论文的初步选题,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学年论文。根据实际情况,学年论文可以是实习体会、课程论文等具体形式。这个阶段主要是培养学生论文意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研究能力,同时规划未来工作的方向,建立较强的学习目标。

大学三年级:随着大学学习的深入,学生开始系统的掌握各门专业课程,对专业领域的理解也日益深化。大学三年级进行第二次生产实习,学生对专业知识将有更透彻理解,开始使用调查方法进行科学研究。因此,此阶段要求学生对毕业论文的写作进行多方面的准备,包括问题的分解、素材的收集、技能的准备等;要求三年级学生继续充实和修改二年级所做的学年论文。如果发现选题有问题,可以及时的进行调整。指导教师应该在论文的专业性、理论性、综合性、篇幅要求上明显高于二年级,可以参照毕业论文的规范进行。三年级的学年论文是毕业论文前的演练,可以作为毕业论文的雏形。

大学四年级:大学的最后一年,论文的逻辑框架已经基本成型,关键是对论文的完善和优化、数据的调查补充、实证分析、案例描述。这种渐进式的好处将集中反映在第四年。首先,学生扎扎实实的进行了基本的科研训练,写出了能反映实际问题的,具有一定创见的毕业论文;其次,大学第四年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准备找工作,减少了毕业论文和就业之间的冲突;再次,学生的毕业论文选题从大学二年级开始,就与职业生涯规划的方向有关联,大学几年的研究,与就业方向始终密切相关,在专业领域进行了更细致的划分,增加了就业的竞争力。学生心中有明确的目标,知道所选择的实习企业是否适合,有针对性的进行毕业实习,反过来更加扎实了论文的写作。

综上可以看出,渐进式培养过程并不是将现有教学模式推倒重建,而是在现有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强调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层次性和渐进性,对现有不适合的一些制度进行合理化改革。它立足于素质教育的角度和高度,着眼大学教育的全过程,从学科、专业教学的整体性、系统性出发,强调实践教学贯穿大学教育的全过程,是一种“大实践”的具体形式。

3.一体化模式的效率评价机制。一体化模式的提出,给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带来了新的教学管理思想。与传统的实践教学过程不同,一体化模式注重系统化特征,构建了各环节紧密有序的实践教学体系,使人才培养过程更加高效率,也更利于对质量进行测量和监控。这种测量方法有别于传统实践过程的指标体系,是按照一体化模式的系统结构进行设计,边界清晰,作用明确。

评价体系分为三个部分,目标系统评价、动力系统评价、传动系统评价。

其中,目标系统评价指一体化模式如何对就业效果产生作用,即以就业为导向拉动整个实践体系的展开,把就业放在整个实践教学体系的首位。就业是高校所需要直接面对的挑战,也是学生个人实现价值,社会稳定进步的保障。因此,以就业为导向的目标系统评价从大学二年级的职业生涯规划开始,贯穿学年论文的选题、实习调查、深入研究,从根本上是对于专业领域未来职位的“市场细分”,提高专业化水平的过程。

动力系统评价决定了一体化模式在多大程度上能有效的执行。无论是本科生导师制,还是教学案例化,指导教师的工作量增加,难度加大。因此,动力系统的关键是指导教师的素质提高,建立一支优秀的实践教学指导教师队伍。指导教师科学实践能力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实践结果,这要求指导教师注意提高自身的业务技能、知识水平。为了保证指导的效率和效果,每位指导教师指导的学生所作的问题类型应该大体一致,是该教师擅长和熟悉的。对于教师的指导工作,系部要有细化的考查办法,了解学生与导师见面的次数,指导内容、工作态度、学习态度和实践任务进展,保证教师按时按质按量完成指导工作。

传动系统评价说明了一体化模式具体执行过程中的效率和效果。评价前,专业应该根据生产实习和学年论文、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的具体特点,按照每个程序制定完善、科学的系列规范性文件,制定量化的考核标准;在组织实施过程中,专业要进行阶段性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最后每年度组织各年级实习暨(毕业)学年论文答辩,并在学年末之后组织专门的质量评价会议,由本专业的答辩委员会进行工作总结,教师们集思广益,提出下一步的改进措施。值得一提的是,学年论文评价要鼓励优秀学生脱颖而出,可以采用如下一些具体措施:对于研究专业的热点和难点,与社会问题结合紧密有实际指导意义,理论方面确实有新意的应该予以鼓励;在生产实习和学年论文过程中,独立发表在省级以上期刊的论文,达到一定数量,可以替代毕业论文;对优秀的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专业范围要予以表彰和物质奖励。

21世纪的中国致力于成为一个创新型强国,教育强国是其根本国策之一。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高级劳动力人才,要求他们具有较强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在专业知识应用过程中进行适当创新。一体化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正是将这种任务贯穿于大学这个教育,并切实地落实到实践环节,将实习、论文和就业联系在一起,形成一种内在机制,不仅增强了实践教学环节的内在逻辑联系,提升了经济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而且从源头上加强了学生就业能力,对于高校缓解愈来愈紧张的就业压力有一定作用。

参考文献:

1.杨任尔,曾兴斌,黄青年.毕业论文过程中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探索.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8(2)

2.盛永志,林丽,唐丽华.关于经济管理类专业毕业论文案例化的探讨.哈尔滨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

3.张庆华,彭晓英.面向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高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施.继续教育研究.2008(11)

4.马丽莹,李丽娜.毕业论文环节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价值工程,2009(2)

5.黄溶冰.财经类本科毕业论文的定位及其管理创新.现代教育科学,2009(1)

(作者单位:黑龙江科技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27)

经济管理类毕业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经管类;应用型;实践教学

一、国内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高校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目标难以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传统的实践教学目标强调的是对已有知识的教学和验证,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而应用型人才的实验教学目标,则应该是对学生动手能力、信息采集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知识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综合培养。在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形势下,许多院校的实践教学普遍存在一些问题。

1、实验。国内高校经管类专业实验教学一般主要是依托计算机,围绕课程知识传授,进行理解性的课程知识点的实验,以此建立的实验室,在功能上主要以满足单一课程的实验教学为主,没有很好地实现课程与课程之间、跨专业及跨学科的知识与能力相融合的实验。实验内容较为落后,如一些验证性实验项目的内容比较陈旧,许多实验安排在理论教学之后,这样的教学安排在很大程度上使实验成为理论教学的辅助手段;在实验教学方法上,基本是借鉴传统理工科实验的教学方法(教师理论知识传授教师实验示教学生实验),使得学生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常常处于被动状态,因而难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不理想。

2、实训。实训教学在职业技术类院校开设的比较成熟,但在普通综合高校,一直以来,并没有引起重视,实训教学概念模糊,定位不清,导致实训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在专业教师之间意见不一;教学状态与管理要求不相适应。

3、实习。专业实习与毕业实习是传统的实践教学环节,专业实习与毕业实习一直是培养学生专业应用能力的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环节,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形势的变化,经济与管理专业学生实习的主要场所――企业,因为市场竞争的严峻,或出于保护商业秘密的需要,不能或不愿给经济与管理类学生提供适合的、专业对口的实习岗位,加之学生出于就业竞争的压力,往往选择在拟就业单位实习,导致学校实习集中安排越来越困难,学生的实习较以前分散,学校管理较难,因此实习走过场的现象比较严重,实习环节对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学习的作用越来越弱。

4、毕业论文与毕业设计。一方面,目前,高校毕业论文多以训练学生的理论思维为主,由于受到就业的压力,毕业生忙于找工作、考公务员和考研,在一定程度上对毕业论文这一实践环节重视不够,部分学生的毕业论文存在抄袭现象,毕业论文的教学功能没有得到较好的发挥,因此迫切需要加强毕业论文这一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管理工作。另一方面,经管类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中一般都比较重视毕业论文而忽略毕业设计,实际上毕业设计对经管类专业的学生的动手能力有很重要的作用,毕业设计的目的在于总结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综合地、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知识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系统性的训练和提高。因此,经管类专业要改变只重视毕业论文不重视毕业设计的观念。

5、专业社会实践。专业社会实践是大部分财经类专业都普遍忽视的一个环节,许多经济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没有得到体现,没有进行有计划的、和一般社会实践相区别的专业性的社会实践。即便安排了专业社会实践的学校,在具体实施中,出现了教学内容偏少、空洞、缩水和甚至放羊的现象,有的甚至无法落实,这样的社会实践实际上是减少了实践教学的时间。

6、实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许多高校的实践教学方法和实验手段比较落后,一些教师的实验教学改革意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和编制实验教学辅助软件的能力还不能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能够运用现代教学技术进行实验教学的课程还相对较少。

二、安徽新华学院商学院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基础与现状分析

(一)商学院实践教学已具备的基础和优势

1、在实验教学方面的探索,从建院之初,商学院经管专业就已经开始进行课程实验教学,发展较快,成果突出。进过多年的探索和改革,在实验教学方面,已经完成国际经济与贸易、电子商务等专业实验室的建设。

2、在实训方面的探索,随着实践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原来在学校内被忽视的实训教学环节,已开始受到重视, 为开展实训教学,探索经济与管理类专业实训课的教学特点和教学方法,学校组织了相关专业的教师和管理人员到兄弟院校进行调研,在校内开展研讨, 逐渐明晰了实训的内涵,并通过精品课程(实训)项目建设促进了实训课程的建设。

3、在实习教学方面的探索,开展了以经济管理类专业毕业模拟实习的改革,近年来将实习教学改革的重点放在探索校内模拟实习和校外实地实习结合的毕业实习新模式上,已取得一定成果。重视在专业实验室中创造模拟社会、经济活动的条件,使学生针对社会、经济模拟现象锻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校外实习方面,商学院已与宝供物流公司就学生实习事项达成合作意向;在2011年3月,又选送09级物流、商管专业的部分学生赴浙江润迅移动科技有限公司实习。

4、在实践教学文件的规范性管理方面,加强了对实践教学的规范化管理。教学计划、实践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实践教学大纲、实验教学大纲、实验指导书(实验教材)等是规范实践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商学院陆续对这些文件进行了重新规范和修订。这些文件反映了我院广大实践教师与教学管理人员在新的教学形势下,对于实践教学的探索,凝结了教师和管理人员的智慧,目前这些文件在指导和规范实践教学方面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5、在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方面,商学院重视毕业论文(设计)的规范管理与质量提高,从毕业论文的选题、指导、写作、评阅、答辩、格式等各个环节进行了严格的规范,还对应届毕业生优秀毕业论文(设计)入选论文进行评选和编辑工作,多篇优秀论文被选编到《安徽新华学院学报》,调动了毕业生写作毕业论文的积极性,使我院毕业论文工作质量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二)商学院实践教学的问题的思考与分析

1、应用型的实践教学理念还要进一步总结,商学院正在进行的教学方法改革还需要总结和提炼,要充分发挥其在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中的引领作用。

2、实践教学的研究深度和广度有待进一步拓展。实践教学的广度和深度不足主要表现在专业教师对于实践教学的研究尚显不够,对于实践教学的有关问题,存在认识模糊、定位不准、意见不一等现象,影响实践教学的全面实施。

3、实践教学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学校的实践教学管理理念和手段跟不上实践教学的教学需求,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队伍、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实践教学保障均滞后于实践教学的现实发展。因此,有待进一步完善我院现有的实践教学体系。

4、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有待进一步科学完整地固化。由于实践教学的随意性较大,我院正在逐步加大力度规范实践教学环节进人才培养方案的工作。

5、实验教学评估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目前,我院初步对毕业论文建立了开题报告、中期检查、答辩检查等一系列质量监控环节,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对于实验、实习教学质量还缺乏有效的监控制度和手段。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尚未建立起来,实践教学的效果,实践教学的教学质量及投资效益均得不到及时的评估和反映。

三、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设计

1、实验教学内容体系的设计

(1)实验教学课程的优化与开发。使学生通过优质实验课程的学习和实践,实现知识的“内化”和能力的“外显”,提高综合素质。具体做法是,以知识为导向,进行课程实验(理论课中的实验内容)的优化和开发,以能力为导向,进行实验课程(独立开设实验课)的优化和开发,按照单项性实验、课程综合性实验、专业综合性实验、学科综合性实验、跨学科综合性实验、模拟实习的实验层次进行实验课程(或课程实验)的建设。

(2)“精品”实验教学项目的建设。实验项目是实验课程的基本单元,建设高质量的实验课程,首先必须有高质量的实验项目,我院正在加大精品实验项目的建设力度,在精品实验项目规模建设的基础上,力争建设一批精品实验课程。

(3)实验教材的建设。实验教材是实验课程的载体,应加大实验教材的建设力度,以有效固化实验教学的改革和创新成果,以形成有自己知识产权的实验教学改革成果。

2、实习课程体系的设计

实习教学主要包括课程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要研究和明确专业实习与毕业实习的教学目的和特点,同时加大课程实习的开发力度。深化总结校内模拟实习和校外实习基地相结合的毕业实习模式的改革,积累校内模拟实习的数据资料形成有新华学院专业特点的经济管理类应用型人才毕业实习的培养方案。

3、研究能力课程培养体系的设计

课程设计、学术论文、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虽然都可以培养学生的研究和创新能力,但三者之间有着明显的目的性与阶段性的区别。目前,我院经济与管理类专业在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方面比较薄弱,需积极倡导,加强研究和实践,鼓励各专业开设课程设计,鼓励学生进行毕业设计。使课程设计、学术论文、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在培养学生研究能力方面发挥不同的功能与作用。

参考文献:

[1][美]戴维・罗伊斯,苏瑞提・S.多培尔,伊丽莎白・L.罗姆菲.社会工作实习指导[M].屈勇,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程静.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诠释与对应[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

[3]何磊.经济管理类专业本科生实践教学模式创新探讨[J].2010.8.

[4]张海红.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实践能力培养[J].中国电力教育,2010.8.

经济管理类毕业论文范文第7篇

一、高校实践教学中的两种关系问题

1.毕业论文与就业的关系。对于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毕业生,面对求职和就业的压力,大学第四年最重要的问题明显不是写一篇质量多高的论文。对于多数学生而言,找到一份好工作无疑比写好毕业论文重要的多,这就造成学生视毕业论文为无关轻重的环节,没有认识到毕业论文是临近毕业一个重要的、综合性的教学环节,是一种对大学四年所学习知识以及解决问题能力的综合评价。

2.毕业论文与实习的关系。经济管理类专业毕业论文应该结合企业的实际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但是,在现行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一般不愿意接纳学生实习。并且实习实践安排在大学第四年的几周内,多数学生由于事前不能确定论文题目,只能通过实习一段时间了解情况后才能确定。实习结束后返校进行论文的开题和写作,答辩时间为六月底。这样就造成了毕业实习不能针对毕业论文题目的内容有的放矢。学生联系的实习企业不一定合适,实习了几周后才发现单位不正规,原始资料和数据不足,再换单位浪费了很多时间。

二、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针对实习、毕业论文和就业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经济管理类专业采取了许多措施从宏观角度进行了把握和引导上述两层关系,包括:大力开拓稳定的实习基地,顶岗实习,带动就业;提前选题,带题目深入企业实习;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实习方式等措施,在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实施过程中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改善了学生实习条件、促进了就业,提高了毕业论文的整体质量。但是,这些解决策略也存在着不足,需要进一步的改进。

1.系统化不明显。作为高校教育教学环节,实习、毕业论文和就业存在明显的内部关系,需要揭示出来反映客观教学规律。学校的解决策略虽然对两个层面问题起到一定作用,提出了很多具体而有效的解决措施,并且不断进行补充和修订,但显得过于零散,策略之间缺少必要的逻辑关系,同时没有了解问题全貌的手段,只能是对目前问题的一种缓解,没有从教学系统角度来清晰的揭示出主要矛盾。系统化就是要探究问题的目标,明确对象的内在运行机制,从动力学角度探讨问题长久解决之策。因此,有必要提出系统化实践教学模式,明确目标和机制,为具体制定实施策略给出科学指引。

2.执行效果打了折扣。学校的解决策略是基于过程管理模式,而非结果控制模式。过程管理是对实践环节存在问题的一种应对性策略,需要很多人力去进行监督和执行。比如,在选题过程中,教师帮助学生提前选题有一定的优点,可以帮助学生尽早确定研究方向,带着问题去实习。但是,从选题到实习中间短短两个月,不足以使从未经历过学术研究的本科生了解所选题目的实际意义。学生对论文也意识不清,没有论文的概念,缺乏基本写作能力和逻辑推理分析能力。由于对选题的不理解甚至不关心,进入实习企业后,就不会针对选题进行认真的企业调研,收集数据,观察和分析企业存在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提前选题,带题目深入企业实习没有得到真正的执行。相比之下,使用结果控制模式,将以目标为导向,实施从结果反溯的管理行为,从前期教学环节入手,搞好渐进式实践教学,强调内部逻辑关系,充实教学环节体系。

三、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一体化模式

结合高校管理学院就实践教学环节问题所提出的解决策略,考虑到这些策略存在的不足,本文提出了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一体化模式。该模式强调在生产实习过程中,以就业为目标进行选题,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以学年论文和生产实习相结合的渐进式,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相结合的创新性为特征,通过本科生导师制拉动,教学案例模式加以推动,全面提升经济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构建实习、论文和就业一体化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从系统动力学的角度看,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一体化模式体现了系统三个主要构件:导师制和教学案例化作为动力源,论文和实习部分作为传动装置,就业是总目标和反馈器。三者相互支撑,构成一套完整的动力学系统。

1.基于创新特征的双动力机制。一体化模式采用了双动力机制,即作为本科生导师制在前面拉动,作为教学案例化在后面推动,以保障这种实践模式能够高效而平稳的运行。本科生导师制强调了高校教师对学生成才的引领性,是教师指导作用的体现;教学案例化则突出了教学体系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支撑性,是学生自学能力的体现。双动力机制的一推一拉,充分发挥了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能动性,为学生扎实开展实践活动提供了机制保障。本科生导师制和教学案例化是大学人才培养的创新性特征。高校是国家培养高层次科技人才的重要场所,其人才质量直接影响国家科技进步的步伐和经济发展的速度。虽然目前由于就业造成的巨大压力,高校更加注重对实用性知识的传授,但并不代表放弃培养创新性人才。因此,创立特定的机制开展创新教育,是实习实践的目标,也是就业的高层次需要。多层次的本科生导师制,就是组织专业水平高、责任心强的教师,针对不同的年级学生和不同要求定点定人进行因材施教的制度,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弥补课堂教学过程中大学生创新能力和素质培养方面的不足,更好的培养创新型人才。具体方法可以是从学生二年级开始,根据老师的研究课题和专业特长,学生自由选择导师。指导教师主要任务是指导学生如何科学的进行实习调研、论文撰写、开展科研活动,以锻炼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在大学四年级,导师要做好学生毕业论文选题、开题、中期检查、写作、答辩和择业就业指导的工作。我校管理学院现行的导师制执行情况证明,这种机制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综合素质的培养。教学案例化强调教学体系的知识库特征,建立了创新的基础条件。针对本专业的研究领域,系统的建立实践与论文的案例库,将案例分析与研究作为实习实践和论文写作的主线,使研究方向针对案例、分析问题针对案例、形成文稿针对案例;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逐步开展与案例研究有关的测算数据、查找相关资料、整理分析资料等研究工作。

2.基于渐进式培养的传动机制。传动机制是一体化模式的核心,是实现系统目标的具体内容和手段。要想扎实的培养出创新性人才,就要有扎实而具体的执行策略,也就是动力机制的作用对象。本文认为,本科生导师制和教学案例化应该重点结合实习、论文和就业工作,做到实践教学的一体化。一体化模式的传动机制被具体划分为三个部分,大学二、三年级进行学年论文+生产实习;大学四年级进行毕业论文+毕业实习;大学四年级末进行就业。这是一种渐进式过程,符合教育规律中的建构理论,其核心是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对大学四年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教育的综合,是对专业知识、写作能力、思维方式的一种综合性培养和锻炼;是对本科阶段教学质量的一种综合性考核。

但是,目前本科毕业论文普遍存在内容空乏、无实际意义、无创新精神、写作不规范、内容雷同和抄袭等现象。导致毕业论文质量下降的原因很多,如学生兴趣不够、教师思想不重视、管理过程不规范等,但问题的根源在培养机制上,即实施毕业论文的路径选择上。基于渐进式培养的传动机制则毕业论文教学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将毕业论文与实习实践、专业课程的学习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增加了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具体的操作如下:大学二年级:通过本科生导师制的支持,学生开始思考自己未来的工作意向,认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通过认识实习和第一次生产实习,学习认识企业和经济管理的基本工作模式,建立一个直观的映像。这个过程中,指导教师的作用很重要,需要师生之间探讨来调动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主动性,并要求学生就研究方向进行专业课程的融合理解。基础打牢后,教师开始指导学生结合未来工作方向、实习理解、课程学习选择个人研究方向,也就是毕业论文的初步选题,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学年论文。根据实际情况,学年论文可以是实习体会、课程论文等具体形式。这个阶段主要是培养学生论文意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研究能力,同时规划未来工作的方向,建立较强的学习目标。

大学三年级:随着大学学习的深入,学生开始系统的掌握各门专业课程,对专业领域的理解也日益深化。大学三年级进行第二次生产实习,学生对专业知识将有更透彻理解,开始使用调查方法进行科学研究。因此,此阶段要求学生对毕业论文的写作进行多方面的准备,包括问题的分解、素材的收集、技能的准备等;要求三年级学生继续充实和修改二年级所做的学年论文。如果发现选题有问题,可以及时的进行调整。指导教师应该在论文的专业性、理论性、综合性、篇幅要求上明显高于二年级,可以参照毕业论文的规范进行。三年级的学年论文是毕业论文前的演练,可以作为毕业论文的雏形。大学四年级:大学的最后一年,论文的逻辑框架已经基本成型,关键是对论文的完善和优化、数据的调查补充、实证分析、案例描述。这种渐进式的好处将集中反映在第四年。首先,学生扎扎实实的进行了基本的科研训练,写出了能反映实际问题的,具有一定创见的毕业论文;其次,大学第四年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准备找工作,减少了毕业论文和就业之间的冲突;再次,学生的毕业论文选题从大学二年级开始,就与职业生涯规划的方向有关联,大学几年的研究,与就业方向始终密切相关,在专业领域进行了更细致的划分,增加了就业的竞争力。学生心中有明确的目标,知道所选择的实习企业是否适合,有针对性的进行毕业实习,反过来更加扎实了论文的写作。

综上可以看出,渐进式培养过程并不是将现有教学模式推倒重建,而是在现有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强调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层次性和渐进性,对现有不适合的一些制度进行合理化改革。它立足于素质教育的角度和高度,着眼大学教育的全过程,从学科、专业教学的整体性、系统性出发,强调实践教学贯穿大学教育的全过程,是一种“大实践”的具体形式。

3.一体化模式的效率评价机制。一体化模式的提出,给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带来了新的教学管理思想。与传统的实践教学过程不同,一体化模式注重系统化特征,构建了各环节紧密有序的实践教学体系,使人才培养过程更加高效率,也更利于对质量进行测量和监控。这种测量方法有别于传统实践过程的指标体系,是按照一体化模式的系统结构进行设计,边界清晰,作用明确。评价体系分为三个部分,目标系统评价、动力系统评价、传动系统评价。其中,目标系统评价指一体化模式如何对就业效果产生作用,即以就业为导向拉动整个实践体系的展开,把就业放在整个实践教学体系的首位。就业是高校所需要直接面对的挑战,也是学生个人实现价值,社会稳定进步的保障。

因此,以就业为导向的目标系统评价从大学二年级的职业生涯规划开始,贯穿学年论文的选题、实习调查、深入研究,从根本上是对于专业领域未来职位的“市场细分”,提高专业化水平的过程。动力系统评价决定了一体化模式在多大程度上能有效的执行。无论是本科生导师制,还是教学案例化,指导教师的工作量增加,难度加大。因此,动力系统的关键是指导教师的素质提高,建立一支优秀的实践教学指导教师队伍。指导教师科学实践能力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实践结果,这要求指导教师注意提高自身的业务技能、知识水平。为了保证指导的效率和效果,每位指导教师指导的学生所作的问题类型应该大体一致,是该教师擅长和熟悉的。对于教师的指导工作,系部要有细化的考查办法,了解学生与导师见面的次数,指导内容、工作态度、学习态度和实践任务进展,保证教师按时按质按量完成指导工作。

传动系统评价说明了一体化模式具体执行过程中的效率和效果。评价前,专业应该根据生产实习和学年论文、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的具体特点,按照每个程序制定完善、科学的系列规范性文件,制定量化的考核标准;在组织实施过程中,专业要进行阶段性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最后每年度组织各年级实习暨(毕业)学年论文答辩,并在学年末之后组织专门的质量评价会议,由本专业的答辩委员会进行工作总结,教师们集思广益,提出下一步的改进措施。值得一提的是,学年论文评价要鼓励优秀学生脱颖而出,可以采用如下一些具体措施:对于研究专业的热点和难点,与社会问题结合紧密有实际指导意义,理论方面确实有新意的应该予以鼓励;在生产实习和学年论文过程中,独立发表在省级以上期刊的论文,达到一定数量,可以替代毕业论文;对优秀的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专业范围要予以表彰和物质奖励。

经济管理类毕业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 经济管理专业 毕业论文 质量提升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On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Economic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Thesis

ZHANG Yanfei, ZHU Haiying

(Business School of Jishou University, Jizhou, Hu'nan 416000)

Abstract Thesis is an important content to measure the quality of college teaching. In this paper, take Jishou University for example, study on the existing measures and problems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undergraduate thesis quality management, and for the difficulties faced in quality control of thesis, put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from key players from a thesis written by students, teachers and schools three aspects.

Key words economic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thesis; quality improvement

毕业论文是本科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反映大学教学成果尤其是实践教学成果的重要环节,其质量控制与各相关教学环节密切相关,可以综合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毕业论文的质量既是对学生能力评定的一个重要参考,也是对高级院校的教学水平与质量考核的一个重要依据,因此提升毕业论文质量对于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国家启动的“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以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为重要目标,毕业论文对于提升高校经济管理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吉首大学为例,结合自身指导毕业论文的经验,分析地方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毕业论文质量问题,以期为提高经济管理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提供有价值的借鉴。

1 经济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质量现状分析

吉首大学商学院从2004年开始实施“职业经理人综合素质养成计划”,形成了创新教育环节、实践教育环节、研究教育环节和课堂教育环节“四环合一”的教学模式,当前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已成为国家特色专业和湖南省普通高校“十二五”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学院为提升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也进行了不少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1 提升毕业论文质量的主要措施

(1)重视日常教学中的写作能力训练。专门开设SPSS统计软件操作课程,鼓励学生通过量化分析手段,提升论文的档次;实施案例分析等课程改革项目,通过实地调研编写原创性案例,支持教师积极运用案例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2)提前进行毕业论文写作的安排和筹划。将毕业论文写作的时间安排和具体要求提前公布给学生,要求学生提前进行准备。将毕业论文的写作时间进行提前,从第六学期期末即开始毕业论文的选题,暑假即开始结合社会实践调查着手论文的开题和初稿写作。

(3)强化论文质量的控制。要求老师进行全程监控,要求学生必须完成后,且经过指导老师确认签字后才能离校。实施毕业论文盲审,对全院所有的学生论文进行多轮盲审,直到符合要求为止,督促教师加强指导,推动学生提升论文的质量。

1.2 毕业论文质量存在的问题

(1)题目浮夸,概述不明确。论文题目的选择大多是在一个界定的范围之内,并没有进行详细的准确的叙述。内容也是空洞无力,毫无价值,甚至是教材内容的照搬。许多同学抓不到当前的时事热点,更不能对其有精准、客观的理解。文章观点模糊不清,论述条理不明确,论文的头尾也没有合理的组织联系起来。

(2)东拼西凑、网上下载。大部分的学生对论文重视不够,不是从自身的实习经历与个人知识积累出发,而是直接进行复制粘贴。很多学生是在最后时刻才急急忙忙的乱拼一篇,敷衍了事。

(3)论文质量普遍不高。毕业论文中采用模型分析与定量分析的比例非常有限,不少论文还是纯理论性的分析,创新性和实践性不够,能够达到优秀论文的数量极少。同时,不少论文口语化现象严重,部分学生甚至WORD的基本操作都不会。

2 经济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质量难以提升的困境

2.1 学生层面的困境

(1)学生的重视不够。许多学生对撰写毕业论文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认为毕业论文不管质量如何都可毕业,加上往届学生极少因毕业论文问题而无法毕业的事实,导致不少学生认为毕业论文环节就是走过场,毕业论文质量优劣都不会影响自己的前途,应付心态比较明显。

(2)学生的知识掌握不牢。就业压力的增大导致许多学生很早就产生了“读书无用”的念头,学习毫无动力,导致专业基础知识学习得不够扎实;特别是不少学生的数学和统计学课程知识掌握薄弱,难以有效的运用计量工具进行分析,模型和量化分析知识严重欠缺。

(3)学生知识运用能力欠缺。不少学生难以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更无法将所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结合,部分学生只知道照搬教材内容,甚至不知道毕业论文需要查阅期刊。学生查阅资料的能力较差,部分学生甚至不知道学校有电子数据库。

2.2 指导教师层面的困境

(1)指导老师积极性不高。毕业论文工作量大,指导教师需要从学生选题、开题报告、外文翻译及反复修改等全过程都要给予指导,费时费力,但相应的报酬却很低,每个学生仅有8个学时,但是实际的时间远大于8个课时;同时教师给学生布置的任务往往不能得到积极的回应,也严重挫伤了教师的指导热情。

(2)指导老师水平和精力有限。部分教师很少参与社会实践,或者自己没有科研课题或研究方向,把握不住专业的学术前沿,指导过程中难以提出建设性的建议。由于师资不足,教师实际指导的毕业论文一般都超过10人,有的甚至多达20余人,同时教师还有比较繁重的教学、科研等其他必须完成的工作,难以有效的进行论文的指导。

(3)部分教师监管不严。指导老师的积极性、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度和知识水平与学生对论文题目的选取和论文质量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有些老师对学生的论文关注度不高,不忍心见自己的学生因为论文而煞费苦心,因而放松对学生毕业论文质量的要求。

2.3 学校管理体制层面的困境

(1)毕业论文教学环节缺失。部分高校重课堂教学,轻论文写作。大部分高校在本科阶段没有开设论文写作必修课程,学生缺乏论文写作的规范与技巧。难以为学生提供完善的实践基地,由于条件有限,现有的实习模式多为自主分散实习,学生自我选择,传统的单导师、一学期指导毕业论文的模式存在很大缺陷。

(2)毕业论文质量控制体系不完善。毕业论文教学环节多、时间长、难度大、监控成本高,论文质量在国内尚无科学统一的评判标准,加上毕业论文与学生的离校实习等因素,导致现有的监控督促机制难以发挥效应;由于毕业生人数众多,毕业论文质量控制重形式,轻内容,检查主要集中在抽查、检查记录和格式等,无暇顾及毕业论文教学的实质内容。

(3)监控措施执行困难。虽然学校也有不少论文监控的政策,包括论文的中期检查,后期的质量抽查等,但实际的执行力度不够。学校面临毕业率、考研率和就业率等巨大压力,如严格执行毕业论文制度势必影响“三率”,迫使教师放松了对毕业论文的质量要求,导致毕业设计论文无论好坏基本都能通过,使得监控毕业论文质量的不少措施成为摆设。

3 提升经济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质量的途径

3.1 改变学生观念,提升写作能力

(1)督促学生认真对待毕业论文。加强教育,使学生意识到毕业论文写作的重要性。将现在的激励与评优制度进行改善,并且选取比较优秀的论文,汇集编纂成册以及将荣誉证书进行发放。要严格执行论文指导中的相关政策,严格落实对少量不达标的论文实施推迟毕业的政策。

(2)打好专业理论基础。加强对日常教学的改革,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学习专业知识,多角度多侧面地思考问题,不断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加大社会调查和实验室研究的比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其综合实践技能,强化其社会意识。

(3)提升学生毕业论文的写作质量,需要在平时多多进行练习,还要在平常的教学中让学生写一些短小的日记式论文,对原有的评定方式进行改革,对学生的思考方式进行训练、对论文的写作方法进行指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的课题,提高自身的科研兴趣和思考意识。

3.2 完善激励机制,提升指导能力

(1)完善激励机制。强化导师的责任意识,逐步降低指导论文的师生比;将指导论文的能力和论文质量作为教师评价的重要指标,并将评价结果与教师的评优晋升等挂钩;加大优秀毕业论文的奖励力度,提高教师提升指导质量的积极性。

(2)提升指导教师的素养和能力。建立毕业论文指导教师档案管理制度,以加强导师的配备和管理;尽可能地选用与指导教师科研项目相结合的题目,保证教师自身的指导能力;加强指导老师的梯队建设,要对现有教师进行选拔和考核,并对后备人才进行遴选和培养。

(3)改革毕业论文指导模式。构建毕业论文教学的内容体系,将单学期毕业论文改为从2年级开始的全程式教学模式,建立由同一个教师对学生的实验—实习—实践—毕业论文整个流程进行系统性指导的模式,保障学生可以进行毕业论文撰写的系统性。

3.3 完善约束制度,落实管理政策

(1)实施开放式毕业论文管理。建立当面指导结合网络联系的立体多维指导渠道,实行就业—考研—毕业论文的“一体化”指导模式;尝试实施校内教师与企业专家共同指导的“双师”模式,以社会资源和外部条件弥补学校之不足,提升论文的实践性和创新性。

(2)完善毕业论文教学激励约束制度。建立对优秀毕业论文的指导教师和学生奖励制度,加大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的力度。建立对不合格毕业论文的指导教师和学生约束制度,对学生坚决执行推迟毕业或再答辩推迟授予学位的制度。

(3)落实毕业论文的质量监控政策。建立校、院、系三级检查制度,下一级对上一级负责,层层把关。建立毕业论文专项检查制度,组织校内或校外专家进行针对毕业论文的专项检查。建立与检查配套的整改制度,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限期整改,并进行相应处罚。学校管理部门必须改变毕业论文向就业妥协的政策,坚决执行论文质量控制的相关制度。

基金项目:吉首大学工商管理国家特色专业建设项目成果(教高函[2010]15号);吉首大学实验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13SYJG024)

参考文献

[1] 王卫芬.本科毕业论文选题问题及对策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2(7):72-73.

[2] 彭芳春,陈李宏.经管类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监控体系建设的对策——基于地方多科性大学分析[J].当代经济,2012(7):144-146.

[3] 刘福成,刘冬华.企业实践对提升经济管理类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实证研究[J].宿州学院学报,2012(7):121-123.

[4] 周红星,李兵,赵瑞芬.应用型本科院校提高学生毕业论文质量的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2(35):177-178.

上一篇:经济管理学毕业论文范文 下一篇:产业经济学毕业论文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