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管理工作探析

时间:2022-05-04 03:54:45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管理工作探析

摘要:随着中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外合作办学模式越来越受到社会大众的关注。以黑龙江科技大学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为例,分析了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特点及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重点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学风建设及管理人员自身修养等方面对进一步加强学生管理工作进行了探析。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特点;学生管理工作

作者简介:徐海英(1980-),女,黑龙江哈尔滨人,黑龙江科技大学国际教育学院,讲师。(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7)

基金项目:本文系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高校学生工作专项”(项目编号:1253xs330)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6-0200-02

中外合作办学是指外国教育机构同中国教育机构在中国境内合作举办以中国公民为主要招生对象的教育机构。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教学模式,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为学校人才定位、培养及学校长远发展带来新机遇的同时也为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新挑战。目前黑龙江科技大学分别与俄罗斯远东联邦大学、加拿大北阿尔伯达理工学院、加拿大道格拉斯学院三所院校开办了土木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财务管理三个专业。本文以黑龙江科技大学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为例,就如何加强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管理工作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一、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特点

1.学生生源质量不高

按照黑龙江省的相应高考招生政策,黑龙江科技大学中加合作办学项目的学生在2010年以前均为三表生源,现为二表B生源,高考分数普遍低于本省本科分数段,英语高考分数相差较大。因此高考分数低、英语基础差致使黑龙江科技大学中加合作办学项目学生生源质量不高。

2.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

进入大学之后,学生的学习方式、方法发生了很大变化,由原来高中的“手把手”被动接受学习转化为“引导式”主动学习,但中加合作办学项目中的学生大多为三表生源,加之高中遗留下来的学习态度、方式、方法等不端正问题,导致该部分学生不能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方式、方法,久而久之形成了“不会学、学不会、不想学”的恶性循环。

3.学生心理综合素质不强

中加合作办学项目的教学计划是融合中外双方院校的教育模式基础而设定的,且在重点强化英语学习的基础上,学生需要完成大量的相应专业课程任务。如黑龙江科技大学中加合作办学项目中的财务管理专业,按照合作办学项目的课程设置,为了便于后期20多门外方专业课程的有力衔接,大一学年重点进行英语语言的强化训练,经过长达一年的外教口语课、大学英语课、英语听力课相互交叉的单一学习模式,学生在大一下学期就显现出了学习语言的疲倦心理,且语言学习的好坏决定了今后专业课学习的优劣,致使学生学习压力大,甚至产生了放弃的负面情绪,同时学生还需要完成中方院校相应的基础公共课程,使黑龙江科技大学中加合作办学项目的学生平均周课时达到34~38学时,甚至个别专业的课程安排在双休日上课。对于合作办学项目中生源质量不高、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学生而言,无形中增添了学习压力,容易导致其心理产生悲观、不良情绪,对学习产生自暴自弃的想法,进而影响其自信心。与此同时,中加合作办学项目中的学生普遍家庭经济条件较好,且多为独生子女,学生的自我抗压、抗挫折能力不强,导致其心理综合素质不高。

4.学生价值趋向多元化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学生与其他专业学生相比,对西方国家的了解有着独得天厚的优势,学生通过课堂内、外与外籍教师的交流和沟通,对西方国家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历史文化底蕴了解的更为广泛。由于中外文化的相互交融,使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学生思维更为敏捷、活跃,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更强,价值趋向多元化的特点。

5.多才多艺且以“自我为中心”、自律意识弱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学生大多来自经济条件优越的家庭,家长比较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该部分学生能歌善舞、才华横溢,进入大学之后,能够充分发挥自我优势,利用多种平台进行自我展示、张扬自我。但与此同时,由于该部分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且自我意识较强,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以及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意识,对自我约束不强,自律意识较差。

二、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

1.中西方教育、教学模式的差异,对学生思想造成冲击,致使学生工作无法有效开展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学生按照相应中外合作院校的教学计划及课程设置,除完成外方专业课程外,还要完成中方安排的公共基础课程,而中外双方教师在教育教学方式、方法上存在着巨大差异。学生几乎每天都接受来自中西方不同文化教育背景的教育,对学生的思想冲击很大,影响了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如:中方课程的期末成绩最终决定学生本门课程是否及格,而外方专业课的最终成绩认定则由学期中的多次Quiz(测验)及期末成绩共同认定,且期末考试成绩有时仅占总成绩的30%;中方课程的学习任务由学生个体独立完成,而外方专业课程的学习以小组Report的形式进行汇报,且外籍教师结合小组成员的综合表现给予成绩认定;中方教师上课要求学生遵守课堂纪律、有问题必须举手示意,不可以随意说话、走动,而外籍教师的课堂极为活跃,课桌可以随意摆放,学生以圆形或马蹄形围坐在一起,学生可以随时打断教师的讲课并与其进行讨论等,这种中西方教育模式的巨大差异定会对学生管理工作带来诸多不便。

2.办学模式时间、空间的局限性致使学生工作的开展缺乏连贯性

依据黑龙江科技大学中外合作办学的教学模式,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学生会有部分时间在国外完成学业,且学生在国外学习期间,学校并未配备学生管理工作人员,导致学生工作的开展缺乏连贯性。以黑龙江科技大学中加合作办学项目赴俄土木工程专业为例,该办学模式为“1+2+2”模式,即学生在黑龙江科技大学学习一年后,到俄罗斯合作院校继续学习两年,后在回国继续学习两年。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生活刚刚适应大学生活且对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有所了解与掌握,依据办学模式又要到国外继续学习生活,在国外的学习期间,受到时间、空间的相互制约,导致学生管理工作处于停滞状态,学生处于无人监管、自我教育阶段,致使学生的教育、培养及后续回国的再教育、培养缺乏足够的连贯性。

3.学生党建工作发展得不到有力保障

由于中外合作办学模式的特殊性,致使学生党员工作的培养、发展得不到有力保障。以黑龙江科技大学中加合作办学项目赴俄土木工程专业为例,按照高校学生党员培养、发展的程序,学生进入大学后,经过大一学年的入党积极分子确立、党课学习及重点培养与考察,大二、大三是高校发展党员的关键时期,而土木专业在经过一年的培养后,转而进入国外学年,致使学生发展党员工作缺乏衔接性、无法有效的开展。

三、改进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管理工作的建议

1.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素养

由于中西方教育教学模式存在较大差异,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学生接受的是全英文的教材及外籍教师,潜移默化的受到西方国家价值观、社会经济、文化意识形态及生活方式等影响,对学生的思想观念和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冲击,因此,应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教育活动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增强其辨别是非的能力,提高自身的理性修养。如:以五四、七一、一二九重大节日为契机开展“我的中国心”、“党在我心中”、“新少年说”等系列爱国主义主旋律教育活动;依托网络平台开展党建博客大赛;以“四从”、“九树”、“四业”、“三立、三守”、“五讲五比”等为主题开展系列思想教育活动。通过深入开展一系列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提升学生的政治修养,提高学生的自律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促进学风建设,提升学生管理工作水平。

2.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心理危机预警机制

中外合作办学教育教学计划、课程设置的特殊性以及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学生的特点,使学生在学习压力、环境适应、人际交往等方面存在的心理问题异常突出,为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更为严峻的挑战,因此应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及心理咨询与团体辅导、朋辈辅导相互辅助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如:每学年新生入学进行的大学新生心理普查测试、心理危机学生档案的建立;结合学生学习压力、环境适应及人际交往开展的“走出考试焦虑”、“彩绘人生”、“沟通无限”等大型团体心理辅导;结合5.25心理健康活动月开展的“敞开心灵之窗、共筑健康人生”为主题的心理健康趣味运动会、“沟通、和谐”心理征文比赛等。通过开展一系列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学生管理工作水平。

3.依托中外合作办学教学特色,营造以“英语”为重点的学习环境

依托中外合作办学“英语学习”主干线,多渠道、多角度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以促进学风建设,提升学生管理工作的水平。如:针对大一新生学习英语疲倦期,适时开展相应的学习英语经验交流会、专业学习经验交流会,帮助学生答疑解惑,掌握学习技巧、提高学习效率;充分发挥外籍教师的优势,开展有关西方国家风土人情、历史文化底蕴的系列讲座,便于学生更多、更细致的了解西方文化;通过英语话剧比赛、“朝阳杯”英语翻译大赛、“心的回想、新的启程”大型双语毕业生文艺汇演、“世界看中国、中国看世界”中外文化交流技术节等活动的开展,在陶冶学生情操的同时,营造了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邀请外籍教师举办出国留学咨询会及环球雅思培训,并组织毕业生进行合资企业现场模拟招聘会等。通过开展以系列的“全英语”活动,在丰富了校园文化活动的同时又增加了学生应用英语的机会,提高了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从而促进了学风建设,提升了学生管理工作水平。

4.强化学生管理工作干部的自身学习、提高自身修养

中外合作办学的特殊模式为学生管理工作人员带来先进教育理念、思维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新的挑战。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的学生管理工作人员不仅要具有较强的政治觉悟、精深的专业技能、严谨的工作作风,更应具有较强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以便于第一时间深入课堂及与外籍教师保持密切联系,随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更好地开展学生管理工作。与此同时,还应该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业务素质,面对生源质量不高、学习态度不端正、心理素质不强、价值趋向多元化的合作办学学生,学生管理工作人员不但要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协调沟通能力,更应该与时俱进的结合中外合作办学特色,取其精华开创性的开展学生管理工作,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独特的学生工作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牛光辉.中外合作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研究[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3):88-89.

[2]袁莎.我国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管理初探[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4):230-231.

[3]邵春明.中外合作办学视角下的学生管理工作探析[J].安康师专学报,2006,(2):101-104.

[4]谭花蓉.论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的学生管理工作[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138-140.

上一篇:高职文秘专业“2+1”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下一篇:本科毕业设计过程管理的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