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新思路

时间:2022-10-10 09:05:42

浅谈农村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新思路

[摘要]目前,新课程改革已初见成效,新思想、新理念、新教法得到广泛认可,然而,不少农村中小学,教师主宰课堂的现象依然存在。我们期待着:农村中小学能不断创造个人性化的、生命化的课堂,让阳光普照到每一个学生的心灵深处。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新思路一、编写优质的教案

实行课程改革后编写教案、制订教学目标的出发点是根据培养学生成长的要求,传授教材知识目标。课程标准是针对学生的学习而制订的。教学目标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提出不同层次要求,具有弹性。因此,教师备课是为了解学生,熟悉课程标准,吃透教材,以便更好地适应学生发展需要。任何优秀的教案都不可能包打天下。在备课中,教材、学生都很重要,但把什么放在第一位却体现不同的教育观念。把学生放在第―位,是以“人”为本;把教材放在第一位,是以“本”为本。

课程改革后编写教案、知识目标只是教学目标之―,解题能力只是知识目标的组成部分,让学生学会学习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才是最重要的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人生观是取代以前“思想教育”的又―个教学目标。它是从学生个体的角度提出社会要求,尊重学生作为鲜活的人的情感体验,尊重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高尚的审美情趣,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课程改革把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作为教学根本目标。

实行课程改革后编写教案,教学过程以“学”为中心。是否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是编写教案的主线。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启发者和示范者。在课堂上.教师是“导演”,学生是“学员”,学生“表演”是否到位是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

实行课程改革后,注重的内容是学生学习的过程,即不仅了解学生是否掌握知识,更要知道学生是否掌握了学习方法,是否有积极的情感态度。在课堂上,不仅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还要尊重学生的自我评价以及学生对学生的评价。

二、抓住课堂主阵地

课堂是生命相遇、心灵相约的场所,是质疑问难的场所,是通过对话探寻真理的地方。可现实中我们看到更多的农村中小学是:讲台上的讲,课堂成为了“讲堂”,教师主宰的课堂,和盘托出、无衣无缝的讲授,缺乏生命的活力。

新课程课堂教学着力培养学生的四种能力:1.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2.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的能力;3.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能力;4.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新课程课堂教学要做到七个转:1、必须从偏面的知识传授转变为更关注三维的发展(情感、态度、价值观);2、必须从重教转变到重学、学法的研究和学习策略的研究;3、必须从教师单一的讲解、单向的提问转变为师生多向互动,让学生参与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和阅读自学。多提供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与空间。(1)要多关注学生的自身体验,不要追求强制的统一答案。(2)要为学生留下探究、思考的余地,不要轻易的告诉学生答案,鼓励学生多提问题。(3)要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 学生有困难时―适当启示。学生处于思维的具体形象时―思想方法要适当启示。学生获得成功时―除了表杨外,要帮助总结提高,上升为自觉的行为,特别是在数学思想方法上的升华。4、必须从教学内容的结构、呈现方式上进行转变。要做到情景化、问题式,要强调呈现的基本模式:创设情景―师生互动―应用拓展―巩固反思―作业质疑。也可尝试一些特殊模式,例如:(1)开放题教学模式;(2)探究式教学模式(研究性课题);(3)活动式教学模式;(4)数学作文;(5)长作业教学等等。5、必须从重结果转变为重过程,关注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动手操作、开展实验、实际测量、统计调查、规划设计、思维游戏、师生共探、小课题研究等) 6、必须从单一的、统一的分数评价转变为多元的、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激励性的、过程性的动态评价体系。7、必须从单一的教学模式转变为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发展,重视学生差异性发展。(要把学生的差异看成教育资源)

新课程课堂教学教师角色的转变:新课程促使教师成为学生的促进者。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把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把学生自身的发展置于教育的中心位置,为学生创设宽容的课堂气氛,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条件,为学生服务;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和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新课程将促使教师成为学生个性发展的催化剂。

三、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1、自主学习。(1)学习者参与和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的提出,自己制定学习进度,参与设计评价指标;(2)学习者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习;(3)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的投入,学习过程有内在动力的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4)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能够进行自我监控,并作出相应的调适。

2、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学习,它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要素: (1)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2)面对面的促进性的互动;(3)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4)期望所有学生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 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决组内冲突;(5)对于各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小组加工;(6)对共同活动的成效进行评估,寻求提高其有效性的途径。

3.探究学习。 探究学习即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学生通过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观察、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特别是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上一篇:例谈高中物理极值问题 下一篇:论“全时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