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理科班历史“小高考”复习策略之我见

时间:2022-10-10 08:53:43

高二理科班历史“小高考”复习策略之我见

摘 要:高二理科班历史“小高考”复习策略有:透彻研究考试说明和“小高考”试题;加强学法指导;师生分别做到“三有”“六要”;围绕考点夯实基础,兼顾能力;实行集体备课和“教学案”,强化启发式教学;坚持“四分原则”指导下的学生主体观,关注个体差异;必要的题量训练,反复推敲错题。

关键词:高二理科班;历史“小高考”;复习策略

高二文理分班后,语文、数学、英语和两门选修科目是高考科目,其他4门必修科目必须通过学业水平测试方有资格参加高考,因此,必修科目的学业水平测试也称为“小高考”。历史学科是理科班学生的“小高考”科目之一,也是一门令他们比较头疼的学科。首先,绝大多数选择理科的学生是由于高一时因对史政不感兴趣或学习不得法导致学起来比较吃力,基础差,能力弱,题目做不好,学习信心不足。其次,相较理化学科注重抽象思维而言,政史学科注重形象思维,要求背背记记的内容很多,枯燥乏味,不像理化那样充满挑战性,不容易找到成就感,没什么意思,不高兴背记,从心理上排斥政史。再次,“小高考”是在进入高二后的来年3月举行,只有6个月左右的时间,既要完成选修3一本书的新授课学习,还要进行所考三本书(必修1、必修2和必修3)的两轮复习,时间紧,考点多,任务重(4门必修同时举行“小高考”,年底前还要举行劳动技术省级测试,如果不过关,一样不能参加高考。关键是高考5门科目学习不会停止,每天都有大量作业要做)。要想一次性门门通过,并尽可能得A(一门A高考时总分加1分,4门皆A,总分加5分),学生的压力可想而知。面对这样的学情和考情,要想帮助理科班学生在历史“小高考”中取得好成绩,必须最大限度地提高复习效益。下面结合笔者近几年带“小高考”的体会,谈一谈高二理科班历史“小高考”的复习策略,不当之处,敬请行家批评斧正。

一、透彻研究考试说明,深刻领会考试要求和命题动向,准确把握备考复习方向

“小高考”之前,省考试院都会公布命题的指导性纲领――考试说明,教师一定要认真研究。因为,这有助于我们深刻领会考试要求和命题动向,从而加强备考复习的针对性,实现复习效益最大化。研究考试说明必须做到以下几点:第一,研究“小高考”命题指导思想。“小高考”“命题指导思想”阐述了命题依据、主要考查内容和能力要求,是“小高考”试题命制的核心。学习、研究这部分内容,要结合最近几年“小高考”试题真题以及考试说明后提供的“典型题示例”等具体题目,考查这些题目所涉及考点和能力要求是如何体现“命题指导思想”的。第二,研究“测试内容和要求”,关注考试说明的变化。考试说明在“测试内容和要求”中明确了“小高考”的命题考点及其考查时的相关能力层级要求,有助于备考师生加强复习的针对性,避免盲目性,从而提高复习效益。研究这部分内容时,要明确“小高考”有哪些考点和能力要求?这些考点和能力要求在近几年“小高考”中是如何考查的?与以往相比,考点和能力要求有无调整与变化?如有,体现何在?这样的调整与变化说明了什么?考试时有可能会怎么考?所有这些,只有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在复习中有的放矢。第三,研究“典型题示例”。考试说明后提供的“典型题示例”所选用的题目都是近些年的“小高考”真题,是考试说明中的“命题指导思想”和“测试内容和要求”的具体体现,具有很好的典型性。认真研究“典型题示例”,有助于我们备考师生了解“小高考”,熟悉“小高考”,粗略感知“小高考”的深浅难易,做到“知己知彼”。

二、认真研究“小高考”试题

在透彻研究考试说明之后,就要研究“小高考”试题了。研究“小高考”试题,不能仅满足于将这些试题做一遍,而要在此基础上,研究试题的命题意图、命题思路、命题方法,预测揣摩命题趋势。同时还要注意研究试题与教材的联系,发现自己教学与“小高考”在考查方式和能力要求上的差距,以进一步完善、提高自己的教学。具体操作时,要在宏观上,研究历年考题找共性、研究近年考题找趋势、研究相同考点找规律、研究不同考卷找特点。微观上,分析“小高考”命题双向细目表,把握命题重点、命题难点和热点,了解哪些考点会重点考、反复考,找出命题规律,明确复习方向;比对近几年“小高考”试题,总结命题的稳定性;结合考点和能力要求揣摩命题意图,提高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分析并结合参考答案的答题角度、表述方式、评分细则,培养学生规范答题习惯,做到该得的分拿足拿满,不因非智力因素而无谓丢分。

三、加强学法指导,帮助学生树立学好历史的信心

如前文所述,理科班学生在高一时因学习不得法导致历史学习比较吃力,基础知识差,考试成绩不好,学习信心严重不足。这就要求历史教师必须加强学法指导,告诉学生历史学习规律,从基础入手,逐步提高,让学生在应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进行解题的过程中找到成就感,收获成功的喜悦,积跬致远,从而树立学好历史的信心。

四、“三有”“六要”贯穿复习迎考始终

在复习迎考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始终做到“三有”“六要”是实现效益最大化的根本保障:教师的“三有”――心中有本、目中有生、手中有法;“六要”――备课要实、上课要活、作业要精、互动要勤、辅导要细、考核要严。学生的“三有”――心中有标(课时、单元、模块目标)、目中有师(父母、教师、同伴)、手中有方(规矩、踏实、方法);“六要”――预习要恒、听课要专、作业要真、纠错要快、学中要悟、过程要实。

五、围绕考点,夯实基础,兼顾能力,满足学生目标需求差异

必须围绕考试说明中明确的考点及其相关能力要求进行复习。第一,老师要向学生交代清楚考试说明中的“测试内容”是“小高考”考查的主干知识,与之对应的“测试要求”是主干知识里的具体考点。在解读具体考点时,向学生讲明位于每一考点前的“行为动词”是体现能力考查层级要求的,它告诉我们该考点要掌握到何种程度。第二,在记忆考点内容时,教师一方面按照“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体现的认知规律,建议学生“滚动”记忆,不断重复,以巩固每天的复习内容。另一方面,围绕考点及其能力要求,有针对性地设计题目进行训练。题目设计要适当兼顾能力,以满足冲A学生之需要,否则,他们就不够吃了。

六、实行“教学案”,坚持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相结合,强化“启发式”教学,努力构建和谐课堂

在复习课教学中,要实行“教学案”,坚持备课组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相结合。备课时,要做到“五个一”和“一个二”,即集体备课由一个人主备、主讲、主修改、主编学案和练习,备课组成员回去后结合本班学情进行二次备课,以调整充实。教学过程中,要强化“启发式”教学,关注知识的发生过程、形成过程和应用过程,要以“问题”串联教学内容,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引导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努力构建民主、平等、互动、关爱的和谐课堂,以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七、坚持“四分原则”指导下的学生主体观,关注个体差异,共同进步、提高

鉴于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在复习迎考过程中,教师要坚持“四分原则”指导下的学生主体观――以学生为主体,坚持分别要求,分类指导,分层推进,分档提高,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坚持因材施教,不让任何一个学生掉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八、必要的题量训练,反复推敲错题

任何学科的学习都需要通过做题来考查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应用基础知识、基本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历史“小高考”自然也不例外。因此,适当数量的题目训练是必须的,但坚决反对“题海战术”。在做题的过程中,要教会学生善于总结和反思,反复推敲错题,认真思考自己的答题思路,挖出出错根源,快速纠错。同时动笔制作错题集,在考前一两天仔细查看,避免考试时再犯同样的错误。唯有如此,才能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识,考出好成绩。

上一篇:中职学校实践课堂教学管理方法探究 下一篇:对学前教育师资队伍现状及建设途径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