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学与教的互动构建

时间:2022-10-10 07:46:13

基于网络学与教的互动构建

【摘 要】学与教互动是满足和支持学生学习差异的一个重要手段。网络学习环境下学与教的互动,是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教学基础上,从课程网络学习环境――自主探究学习、网上实时教学系统――自主课堂协作学习、学习效果在线评价――自主评价复习等三个阶段,对教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学与教过程的分析,构建一个完整的、全程互动的远程学习模式,从而达到最优的远程教学效果。

【关 键 词】网络;远程教学;学与教;自主学习;互动

学与教互动是满足和支持学生学习差异的一个重要手段。网络学习环境下学与教的互动,是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教学基础上,从课程网络学习环境――自主探究学习、网上实时教学系统――自主课堂协作学习、学习效果在线评价――自主评价复习等三个阶段,对教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学与教过程的分析,构建一个完整的、全程互动的远程学习模式,从而达到最优的远程教学效果。

网络;远程教学;学与教;自主学习;互动

随着信息技术、教育技术及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公共电信网络、广播电视网络、卫星通信网络及计算机网络已经渗透到了教育各个领域,带来了现代远程学与教的蓬勃发展,构成了现代远程学与教的网络学习环境。

当今,网络学习环境下的学与教在学校教育和企业员工培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但在整个学与教过程中,教师主要任务是学习资源的开发,强调的是传统的认知,而学生主要是以自主学习为主,孤独地学习,教师与学生只是简单的交互,造就了学生情感教育的缺失,加重了学生学习的孤独无助和焦虑感。如何通过学与教互动解决这些问题,是一个值得探索的课题。

一、网络环境下学与教互动的基本特征要求

网络环境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学习环境,是一种新的教学信息传播和交互环境。虽然网络打破时空限制,提供了新的交互环境,衍生出许多不同的交互方式,拓展了交互的广度和深度,但因网络的“虚拟性”,在营造传统的交互氛围存在不足,造成了情感教育的缺失。[1]基于网络的学与教互动,就是要建立在现代远程教学网络的基础上,发挥网络优势和克服其存在的不足,形成一系列教师与学生实时与非实时的学与教互动的活动,打破时空的限制,满足和支持学生学习差异,及时解决学生在远程学习中碰到的困难和问题,解决学生情感教育和学习归属感等问题,以达到学习效果最优化。

(一)学与教互动的全程性

学与教的互动要贯穿着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在网络学习环境中,学生不论是在自主探究学习过程中,还是在网络协作学习过程中,都需要学与教的互动,通过互动解决学习中的问题。自主探究学习过程,可以通过网络学习环境、BBS论坛、Wiki(维基)等交互环境和工具进行互动。学生在自主课堂协作课堂中,更是互动,是一种异地实时的“面对面”的互动。在学生自主复习过程中,通过网上在线作业和在线测试系统进行的教学效果评价,这是学生和教师对学习目标实现与否进行的检验和互动。因此,学与教互动贯穿了整个学习过程,无时无刻不存在着。

(二)学与教互动的完整性

教师创建课程学习网站,学生利用课程网络学习环境进行自主学习和提出反馈意见,教师根据这反馈意见对课程学习环境进行修改完善,并根据反馈意见进行自主课堂协作设计。学生在自主课堂协作中,进行异地“面对面”的教学互动。学生在自主课堂协作的教学协作互动后,进一步进行自主学习和复习,完成在线作业提交和在线测试,得出学习效果评价。这就有机地构成的学与教互动的整个过程,体现了课程学与教互动的完整性。

(三)学与教互动的自我完善性

网络环境下学与教的互动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完成课程学习目标,达到学习的自我完善。学生利用课程学习网站、自主课堂协作进行自主学习,在学习过程提出的学习问题,可以通过协作学习环境与学生、老师互动解决,或通过网上通讯工具反馈给教师进行解决。教师整理归纳学生学习过程中所反馈的问题,除了给予学生及时反馈外,并对课程学习环境、自主课堂协作、教学效果评价环节进行修改完善,构建一个更适合学生的有效学习环境,促进学生学习效果达到最优化。正是这种学生和教师学与教的互动,不断完善学与教的过程,达到学习效果自我完善的目的。

二、网络环境下学与教互动的理论依据

(一)混合学习理论

Singh & Reed对混合式学习(Blending Learning)的解释是:在“适当的”时间,通过应用“适当的”学习技术与“适当的”学习风格相契合,对“适当的”学习者传递“适当的”能力,从而取得最优化学习效果的学习方式。

网络学习环境下,学与教互动不应是某种单独的学习理论支撑,应是多种学习理论的有机结合,用适合的学习理论选择适合的学习方式去改善学与教互动,实现学习最优化。网络学习环境提供了多种媒体学习环境,为混合学习提供了学习环境保证。针对不同的学习目标要求,选择适合的学习理论进行指导,创设学习情境和设计学习活动,在感性和理性内容共同作用下,在共同经验范围内进一步耦合新知识内容,以达到自己的学习期望,完成学习目标。

(二)教育传播理论

传播活动是由传播者、信息、媒体、接受者、效果和反馈等基本要素构成,在一个有干扰的环境下进行。教育作为一种人类知识的传播活动,与信息的传播是密不可分的。传播过程研究的要素,也就构成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2]

网络学习环境下学与教的教学传播是一个非静止的、有反馈的动态传播过程。用传播理论作为研究工具,认真分析教师、学生、网络学习环境、学习效果、网络媒介等要素在教学信息传播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这些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作用,揭示网络学习环境下学与教互动的规律,为促进学生网络学习提供依据。

(三)活动理论

活动理论的核心思想,强调人的心理发展与外部实践活动是辩证统一的。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人类的实践过程,是人与自然社会环境、以及社会群体与自然环境之间所从事的双向交互的过程。活动系统是基本的分析单位,包含着主体、工具、客体、规则、共同体和分工六个基本要素,活动是以工具为中介,具有层次结构。根据活动理论,我们应在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中心,学习目标为导向,注重活动的设计,重视协作与交流,提供多样化的学习工具和多元化的学习评价标准,[3]最终是对学生能力提高和完成教学目标的过程与结果。

三、基于网络学与教互动模式的构建

基于网络学与教互动模式是在混合学习理论、教育传播理论、活动理论指导下,在网络远程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总结概括出:课程网络学习环境――自主探究学习、网上实时教学系统――自主课堂协作学习、学习效果在线评价――自主评价复习等三个阶段的学与教互动模式。如图所示:

四、基于网络学与教互动模式的实施

第一阶段:通过课程网络学习环境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教师构建基于混合学习理论的课程网络学习环境是实现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基础保障。课程网络学习环境主要包括学习资源、学习工具、协作学习环境三个主要内容。学习资源是为学习目标服务的,具有教学性、可操作性等特点,用于优化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学习的综合性网络资源。学习工具是借以产生、传递和呈现教学信息的工具性内容,如媒体播放器、网络信息检索工具等。协作学习环境是针对网络学习设计的,是为实现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协作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和培养团体合作精神服务的。

教师在建设课程学习环境过程中,应以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为核心,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以适合的学习理论为指导,采取多媒体化原则,做到媒体系统化、网络化、多样化、个别化、数字化,创建丰富的网络学习资源,提供帮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学习工具,构筑协作学习环境,满足和支持不同学生的“最适当的”学习。

学生通过课程网络学习环境,打破学习时空限制,充分占有学习资源,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工具进行学习。

学生在自主探究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协作学习环境的交互技术工具(如BBS论坛等)与同学和老师进行交流和反馈,教师根据学生反馈和互动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对课程网络学习环境进行修改和完善,并及时反馈给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新性,也为后续的网络学习过程做好准备。

第二阶段:通过网上实时教学系统进行自主课堂协作学习。

基于双向视频会议系统技术的网上实时教学系统构建的自主课堂协作学习,是解决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过程中存在问题的有效途径。教师对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反馈的问题进行整理归纳,得出共性的问题,根据这些共性的问题,进行创设自主课堂协作主题。通过基于双向视频会议系统技术的网上实时教学系统(如VSCHOOL系统)开展自主课堂协作学习,学生可以在家里等场所通过网上实时教学系统终端进行课堂提问、讨论等互动。在这自主课堂协作过程中,教师只是组织者,学生才是课堂的主角,针对自主课堂协作的主题,通过同学间的思考和讨论,进行经验共享和进行问题解决。

正是这种异地实时的“面对面”的学与教互动交流,不仅解决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过程中存在问题,还满足了学生的情感和动机的需求,有效地弥补学生情感教育的缺失,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产生学习的归属感。

第三阶段:通过学习效果在线评价进行自主评价复习。

学习效果评价,是检验学生是否实现学习目标和达到学习期望的有效途径。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学习、自主课堂协作、自主复习后,为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可以通过学习效果在线评价系统,完成网上在线作业和在线测试或提交电子学档。老师通过网络对这些学生完成的在线作业和测试及电子学档进行评价和分析,掌握学生的学习效果,从而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评判,修改完善课程网络学习环境,为再次举行学习自主课堂协作提出宝贵意见,并把这些信息及时提供给学生。学生通过这些反馈信息及时调整自己的自主探究学习和复习,使自己的学习更加有效。

五、网络环境下学与教互动在实践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针对学科学习目标特点,应构建基于混合学习的网络学习资源和环境

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学科特点,具体的学科知识也有不同的学习目标,针对不同的学科特点和学习目标,采用不同的学习理论支持进行网络学习资源和环境的构建,以保证学生在“适当的”时间,通过应用“适当的”学习技术与“适当的”学习风格相契合,对“适当的”学习者传递“适当的”能力,从而取得最优化学习效果的学习方式。

(二)发挥学生学习自主性,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反馈积极性

学与教互动模式是以学生自主为核心,改变了“教”的传统,转变为“学”。学生要树立“自主学习观”,学会远程学习工具和技术,充分利用网络学习环境和学习资源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通过积极反馈以得到同学和老师的协作和互动,使问题得到解决,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三)发挥教师服务支持性,由“教”向“导”转化

教师在这网络学习的学与教过程中,是扮演者支持服务者的角色,要树立“服务支持观”,积极进行学习资源建设,以“导”为主,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强调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和个性发展,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反馈积极性,并及时收集整理学生的反馈,进一步做好服务支持工作。

通过课程网络学习环境――自主探究学习、网上实时教学系统――自主课堂协作学习、学习效果在线评价――自主复习等三个阶段形成一系列教师与学生实时与非实时的学与教互动的活动,是建立在混合学习理论、教育传播理论和活动理论基础之上,根据远程学习者特点,充分利用网络学习环境的优势,及时解决了学习者在远程学习中碰到的困难及情感教育和学习归属感等问题,满足和支持学生学习差异,提高了学与教的效率,从而使远程教学效果最优化。

参考文献:

[1]田秋华.基于网络的教学交往有效策略探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0,(01):68-73.

[2][英]丹尼斯・麦奎尔,[瑞典]斯文・温德尔著.祝建华,武伟 译.大众传播模式论[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8.

[3]谢幼如,陆芳.网络教学系统的设计与应用[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0.7.

上一篇:我国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研究综述 下一篇:儿童课堂中隐性知识的缺失与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