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当代中国画的现实意义

时间:2022-10-10 07:18:56

浅谈当代中国画的现实意义

【摘要】天人合一的思想贯穿在整个中国美学之中。最为重要的是,它使中国美学在解决美与艺术、社会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各个重大问题时,可以避免由于使人与自然相分裂而产生出来的各种错误,较牢固地抓住了自然及其合规律的运动与审美和艺术的不可分的联系,意识到美和艺术既根源于自然,符合自然,同时又超越了自然,而这实际也就是人类在审美的王国中所追求着的自由的境界。

【关键词】中国画;现实;自然;生命

一、当代的中国画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更多体现在古典哲学家和思想家所提出的“天与人”、“心与物”、“文与质”等相辅相成、相称相生的上乘智慧中。其中,儒家以中和为理想境界,孔孟的中和概念,主要指个体与社会、情感与道德的和谐一致,至荀子,中和概念的内涵有较大的扩充,除个体与社会、情感与道德这一基本关系的和谐一致外,还包含生理与心理、心理与伦理、感性与理性的和谐一致。

由此可以看出,天人合一的思想贯穿在整个中国美学之中。最为重要的是,它使中国美学在解决美与艺术、社会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各个重大问题时,可以避免由于使人与自然相分裂而产生出来的各种错误,较牢固地抓住了自然及其合规律的运动与审美和艺术的不可分的联系,意识到美和艺术既根源于自然,符合自然,同时又超越了自然,而这实际也就是人类在审美的王国中所追求着的自由的境界。

正因为有了个人心境的基本肯定,才可能进一步把握追求国画最高品格的心境:平和、中庸、天然。国画的品格是由对民族文化的追求决定的。一个以和平的生产方式定居在东西走向的河流流域和四季分明的气候带中的民族,生存发展的前提必然是与自然变化合拍的自我调节,以及与这种生存方式互动的平和而普通的适从。只有在平和的、宁静的比较中才能做出“双赢”的选择,才能完成天人合一的本源认识,只有合度的(中)与平常的(庸)事物进程才可能充分把握决定事物多方矛盾的各种因素之变化,以达到最高的一统而统一的本质演进。

中国人传统的东方式的思维方式重直觉、重感悟、重体验,具有非定义性和非确指性的特点,这与西方古代文明其意相通,鲜活灵动的体认必有模糊的边界,必须通过对具体情境的把握和上下文之间的联系进行融会贯通,综合考察,方可得出较为正确的结论。

我们以谢赫六法中“气韵生动”为例:

“气韵”中的“气”最初是指自然之气,魏晋以来则把“气”视为一种与人的生命精神相关联的气质或神采之美,是一种对内在的生命力度和精神力度的判断。 “韵”既含有“音韵”的基本意义,又指人物具有的才情、智慧、风度等超凡脱俗的风雅之美。“韵”不能离“气”,“气”只有与“韵”结合才具有审美的品质。

二、当代的中国画教学

高品位的中国画是在纯化的绘画语汇和诗化了的意境之上去追求的,所以就必须先弄清楚到底什么是中国画的“基本”这一简单而又关键的问题。中国画的“基本”是要先练就一个有文化的、德行高尚的、活生生的人,然后从中国的经典作品中把握和认识中国画高格的标准,学习中国画的技法和样式,最后通过对社会人生、自然万物、历史文化等的体察,锤炼出一个独立的自我,进而达到“天与人、心与物、文与质”的统一。对此,笔者将结合实际教学经验,从四个方面考量这一问题。

1、从教学目的讲:

教学目的不应只是以所谓出“作品”、出“人才”为标准,这种技术性、功利性的教育只会大批量生产“单向度的人”(马尔库赛语),长此以往,甚至会使我们的美术教育被“没有精神或远见的专家和没有心肝的者”(韦伯语)所充斥。这是否危言耸听?我们认为,从古典文化和古典作品中汲取“养分”与“底气”,注重创造性思维和个性的培养,才应是艺术教育的本质。

2、从教学内容讲:

首先对人格品行的要求是学习中国画的基本要求。中国画又是多方面学问和诗书画印溶于一体的需要整个人的综合人格全部投入的绘画艺术,所以,对人格品行的修炼是终身要做的功课。第二,中国画的境界是诗化的境界,中国画的语汇是诗意的语汇,学习中国诗文将自己培养成一个具有卓越言谈与行动的中国的文化人,是画中国画的先决条件。第三,书法是学习中国画的日修课,中国书法与中国画紧密有机的结合并溶为一体是到宋元时期才完成的,至此“写”法成为中国画坛的主流而倍受关注。第四,对古代绘画经典作品及优秀画稿的学习是步入中国画的唯一门径。

3、从教学方法与手段讲:

第一,作为艺术学科,从和谐的角度讲,统一的教学方法和艺术多样性、个性化风格在本质上是相悖的,目前大部份院校在中国画教学中,采取的方法大都是以西画的素描作为基础教学,以统一的西方古典写实主义为标准,这无疑将学生引入了“造型准确、照搬自然”的怪圈中,这种先入为主的所谓基本功训练,将学画者的身、心、手、眼都限定在一个最小的审美空间,违背了中国画的学习、创作及审美规律。第二,针对目前考入高校的学生欠缺传统文化熏陶与文化底蕴基础不足的情况,对中国画教学要强行氛围创造,除要求学生每天背诵经典画论、画谱,学习中国画史外,还要加强姊妹艺术的学习及对整体文化素质培养的认识。这样虽在入手时对作画内容不一定有了解,但随着学画的深入,对语言的表现与传达、技法的运用,以及意境的培养都会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第三,从教学环境要求,还是要变统一大班教学为小班制、专业工作室的教授方法,分类教学,针对性教学。

4、从教学的重难点讲: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中国画教学的重要传统观念,前辈们在传统中的艰苦探索,在打基础、提升人文内涵、训练笔墨技巧、创造意境、探求造型规律等方面强调素质、精神、知识的统一,上升到学术品格来传承和创造。在对现代文化的认识与学习中,通过发现生活的品质,发现时代与生活的意义,发现传统文化的人文价值,树立文化自强精神。同时又揉进创造的理念,在现实生活的体验中转换为笔墨语言和富有中国画精神的艺术程式。

三、结束语

绘画是人类表述文化观念的一种方式,具有什么样的文化认识就创造什么样的绘画语汇和绘画样式。中国画及传统文化中表现的和谐,不仅是自然的规律,也是一种最高的智慧,因而也是文化得以繁荣和发展的关键。同样,在当代文化语境中,中国画的教学和创作不仅需要从自身的纵向上,而且也肯定要在多元横向上被审视和比较。引导学生从一个更高的视野来审视中国画发展趋势以及在当代艺术氛围把握本土文化的本质,使学生理解或者达到当代文化所需要的一种全球背景的文化素质,形成更大范围和领域的和谐,这应该是中国画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 聂振斌,儒学与艺术教育[M],南京出版社

[2] 朱良志,中国美学十五讲[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4月第1版

作者简介:庄璐(1975.4--),江苏南通人,讲师,学士学位,研究方向:艺术设计

上一篇:室内设计立体构成教学初探 下一篇:基于Alexa的网络个人数字图书馆发展问题研究